APP下载

健身气功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2017-03-20王丽梅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健身气功课程设计

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教学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健身气功》课程进行设计,突出了“授之以渔”的现代教育思想,达到了学生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整合运用和提高的培养目标,符合学院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学院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

【关键词】健身气功;课程;设计

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养身方法,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之一,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依据传统气功的精髓,编创了适合现代人健身养生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气功。2003年健身气功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达到教育部“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内蒙古体职学生进行调查和教学实践研究,提出具有特色的教学设计方案。

1 研究思路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学校对人才模式的培养必须以社会是否接受为基本目标已经成为共识,面对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复杂化,健身气功的教学需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建立以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教学模式,用新的教学思想和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突出育人性、实用性和职业性,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参与社会人才竞争的综合能力。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2011、2012级两个年级的118名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综述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需要,通过搜索和研究相关文献、学术论文等,系统的研究分析本研究的概貌及最前沿的现状。

2.2.2 调查法

2013年4月和7月,分别对学院2011级6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和2012级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8份,回收118份,回收率100%。

2.2.3 教学实验法

对2013年第二学期开设《武术》和《运动竞赛学》的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

2.2.4 数理统计法

对118份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健身气功开展的现状

2003—2013年10期间全国各类综合大学和体育院校有计划的纳入《健身气功》课程,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新兴体育项目开展起来。2010开始至今“蒙牛杯”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邀请赛举办了四届,比赛主旨为“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健身、重在快乐”,使高校学生通过比赛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促进高校健身气功教学成果展示。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师资培训自2009年开始举办了5届,为健身气功在各大高校顺利开展培养了良好的师资力量。

200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率先设置健身气功为专业必修课。公共体育部2006年也把健身气功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2009年开始,内蒙古医科大、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包头医学院五所综合类的大学也陆续将健身气功设置为选修课。

3.2 我院健身气功开展的现状

为了丰富专业教学内容,我院2009年在《武术》和《运动竞赛学》两门课程原有内容上,增加了健身气功相关内容的教学,讲授了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气功·五禽戏两套功法,受到学生的大力欢迎。2010年学院组队参加“蒙牛杯”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邀请赛,获得健身气功·六字诀集体一等獎、健身气功·八段锦集体二等奖和个人健身气功·六字诀第三名的优异成绩。2010年组织了2009级全体学生健身气功教学赛,活动的举办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好评。健身气功各种活动虽然在学院开展的很好,但是至今没有被设置为学院正式课程。

3.3 健身气功课程的教学设计

3.3.1 教学思想制定

健身气功是及健身、健心、养生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古训作为指导思想,从功法理论、健身原理到功效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和创新,成为全国参与习练人数最多的全民健身项目。本文遵循健身气功自身特点,就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思想。

3.3.2 教学形式选择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了通过健身气功专业技术和理论的学习,培养合格的体育养身人才和全民健身所需的社会体育服务人才。依照设计教学形式定为必修课,学时数为36学时,康复保健专业可适当增加。课时具体分配为理论教学6学时,技术教学20学时,实践体验教学10学时。

3.3.3 教学内容安排

通过现有授课班级实践教学调查结果显示: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一种简单易学的入门功法,85%的学生学完后可以独立练习,并能掌握每节动作的功法原理和健身功效;健身气功·五禽戏是一种仿生类功法,惟妙惟肖的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变换角色,82%的学生学习这套功法感觉到身心得到放松;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是一种可以塑身的功法,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女同学较为喜欢。以上三套功法在实践教学中受到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我院现有6个专业,教学内容在现有内容安排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新旧功法,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灵活变换教学方法,多方面满足学生的选择。

3.3.4 教材选用

现有的《健身气功社会辅导员培训教材》是由国家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由全国知名体育院校的专家和学者编写的,对健身气功的概念概述、功法渊源、练功要素、锻炼要领、理论基础、功法技术、教学方法、竞赛组织以及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使用这本教材作为教学用书可以满足教学,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健身气功功法丛书》是从图谱配合动作说明对各种功法进行详细讲解的一套不同功法的系列辅助教材,同时配备DVD音像教材,有力的促进健身气功各种功法的进一步详细研究。

3.3.5 教学实践

(1)教师理论教学。健身气功的理论是融民族文化和中医理论为一体的,功法教学之前要把教学功法的相关编创及历史文化背景以故事的形式给学生教授;功法教学过程中结合技术动作讲授每个动作的功理和功效,利于学生在技术学习中体会动作感受效果;功法教学之后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讲解教学指导方法、活动组织方法、康复指导等相关的理论知识,便于在实践学习中掌握职业技能。不同时期教授不同的理论,多角度的让学生了解健身气功的多元文化特色。

(2)教师示范教学。在学生进入功法学习之前,介绍呼吸调整和身心放松的方法,在课次的重复练习后逐步掌握“调息”、“调心”的方法。功法技术的学习采用完整教学法、分解教学法等不同的方法进行讲授,同时结合动作讲授功法动作的具体功效和中医经络脏腑调整的原理。使学生全面的理解健身气功“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意义。

(3)学生技术练习。学生练习采用组长负责制,选用分组练习、分组展示、小组竞赛等的不同练习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进而促进学生掌握功法教学和组织练习的多种方法。同时各组之间要相互评价,增加裁判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做到评价和运用多样化。

(4)学生实践体验。选择优秀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社区健身指导,让学生体验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健身的感受,让其他同学评价实践教学指导的情况,及时交流反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达到教学“授之以渔”的目的。

3.3.6 課程的考核

为了更全面的评价学生学习结果,考核的内容包括平时成绩、功法考核、综合能力三个方面。平时成绩占20%,包括出勤情况、平时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自评和互评;功法考核占50%,采用分组演练功法的传统考核方式,但评价在原有动作规范的单一标准之外,增加了小组合作的默契,小组展示形式的组织,大大增加了小组成员的责任感,调动学习积极性;综合能力占30%,理论考核、功法和实践运用能力的结合。多元综合方式的灵活评价,有利于不同专业健身气功教学目标的实现

3.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内容分析显示:

(1)你喜欢学习《健身气功》的内容吗? 63%为喜欢,37%不喜欢;

(2)你希望在《健身气功》课堂获得哪些知识? 31%希望学会功法, 23%希望掌握健身知识,20% 希望掌握职业技能,26%为了解除个人压力,调节情绪;

(3)你希望《健身气功》课应该怎样上? 68%认为目前的教学形式很好, 18%希望增加更多的理论知识,14%的希望增加实践锻炼机会;

(4)你认为《健身气功》考试办法好不好? 91%认为合理,没有负担, 9%认为平时占的比重稍高;

(5)你对课程的其他意见?57%建议设为正式必修课, 12%建议适当增加课时, 31%的没有意见。

4 结论

(1)开设《健身气功》课程较好的体现了“授之以渔”的现代教育思想,通过学习功法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能力,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现现代教育理念。

(2)《健身气功》课程使教学深度和广度得以延伸。课程的设计,是以健身技能和知识为主,融合了各类实践性活动,包括教学方法和健身常识培养、 组织能力拓展、团队合作等,使学生对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和体育保健等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有更深的认知,掌握和运用各种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

(3)《健身气功》课程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效整合,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在学习中,通过教学的设计和实践操作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比如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健身气功》课程能帮助学生做好融入社会的思想准备。教学过程中增加校内模拟实践环节,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的氛围和环境,培养学生技能和职业挂钩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震,邱丕相,李志明.从导引图与养生功法的流变探研中国健身气功的本质特[J].体育科学,2005(07).

[4]王沂.健身气功与儒家社会教育思想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1).

[5]罗亦可.对传统养生健身学说哲学思想的剖析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6).

作者简介

王丽梅,(1973-),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体育教育硕士学位。现为内蒙古警官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武术和健身气功方面。

作者单位

内蒙古警官学校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70

猜你喜欢

健身气功课程设计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浅析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久坐不动人群的保健机理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社区老人终身体育的促进研究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