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传媒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研究

2017-03-20林子倩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大众传媒实践研究

林子倩

大众传媒现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教育来说,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大众传媒具有高效性、开放性、交互性、导向型等特征,具有环境监视、传播信息、教育和娱乐四大功能。对于积极影响,大众传媒创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对于消极影响,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的认知以及身心健康方面带来了消极影响。

【关键词】大众传媒,高校思想教育,实践研究

本文站在传播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双重学科的角度上,研究大众传媒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关系,拓展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领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也为我国高校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文还想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社会各界对大众传媒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更深的了解和关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 大众传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1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一种工具,在观念上是一种静态的概念,不具备动的因素,是传播者使用的,不允许任何非传播者使用。众传媒作为一种工具,包括报刊、书籍、网络等;作为信息传播的组织机构,大众传媒涵盖了出版社、报社、电视台、网站等一些组织。大众传媒的特征:

(1)大众传媒的广泛性;

(2)大众传媒的高效性;

(3)大众传媒的导向性;

(4)大众传媒的开放性;

(5)大众传媒的虚拟性;

(6)大众传媒的交互性。

大众传媒的功能。传播信息功能,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1)教导大学生把握住高等教育的正确方向;

(2)加强大学生识别和抵制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袭的能力;

(3)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

1.3 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

马克思的大众传媒理论,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

(1)大众传媒的传播规律是“有机的报纸运动”

(2)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是从“第三个因素”到“第三种权力”再到“社会舆论的纸币”

(3)大众传媒是人全面发展“必要的生活资料”

2 大众传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1)大众传媒创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有多种因素构成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它还会有所发展,只有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才能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才能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从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方式。

(2)大众传媒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及途径的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大众传媒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其形成主流思想的环境,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扩大覆盖面。

(3)大众传媒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容的不足之处,充实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2 消极影响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消极影响。传媒中的“三俗”现象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三俗”是指庸俗、低俗、媚俗。西方文化影响了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不良信息侵蚀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消极影响。信息超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带来的干扰,信息污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干扰。

(3)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反馈信息的消极影响。大众传媒技术越发达,大学生的选择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广,而反馈信息也就会越来越重要。只有大学生反馈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 大众传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

3.1 大众传媒层面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大众传媒的监管力度不够;

(2)大众传媒的某些错误导向;

(3)大众传媒的技术控制不利。

3.2 高校层面

在大众传媒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2)高校校园传媒的建设不够完善;

(3)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缺乏。

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层面

随着大众传媒背景下高校各项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应对大众传媒,也会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角色定位的偏差。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才能更好的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3.4 大学生层面

大众传媒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也是有目共睹,忽略了对大学生和大众傳媒之间的关系。

(1)大学生的两面性。大学生的特点:一,大学生有很强的独立性,对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够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二,受到自身局限性的影响,通常会片面地看待社会问题。

(2)大学生对大众传媒的过分依赖。

(3)大学生媒介认知批判能力不足。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大众传媒影响的对策

4.1 政府和大众传媒形成合力创造良好媒介环境

(1)政府加快立法速度,完善行政监;

(2)政府加大投入,创造良好条件;

(3)大众传媒从业人员提高职业道德,发挥正确引导。

4.2 高校营造良好的校园传媒环境

(1)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管理体系,完善教育内容形式体系,完善反馈体系。

(2)加大高校校园传媒建设。必须重视校园传媒的建设,尤其是对校园新媒体的建设。加大对校园传媒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借鉴社会媒体的运作模式带来发展空间,丰富校园传媒的传播内容,搭建全国范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3)加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开设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课程,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专题讲座,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4.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高自身素质

(1)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树立平等的教育理念,善用“理性魅力”打动学生。

(2)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3)提高自身的大众传媒素养。

4.4 大学生要增强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

(1)增强筛选传媒信息的能力;

(2)提高利用传媒信息的能力;

(3)加强传媒信息打击的心理承受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发展,更需要的是抓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的核心定位,在大众传媒背景下,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道路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对于新媒介的出现,更要把握自身的方向。

作者单位

山西工商学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6

猜你喜欢

大众传媒实践研究
论大众传媒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大众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人素养要求及提升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大众传媒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