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新闻社区化草根传播网络平台两面观

2017-03-20王巧颖

新媒体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王巧颖

摘 要 以我国国内网站龙腾网为案例,研究以用户自生产内容形式参与国际新闻传播活动的社区化草根网络平台特点,从跨文化传播、网络社群传播、新闻专业主义等角度,对其创新形式的优越性与局限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国际新闻传播;跨文化传播;网络社区;草根群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3-0091-02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刘笑盈教授的定义,所谓国际新闻是超越了国家界限并具有跨文化性的新闻,或者说国际新闻是新闻在国际间的流动;境外事实—本国媒体—本国受众构成了“国际新闻报道”,其中“境外事实”包括境外媒体报道的国内事实。

目前,对主流国际新闻媒体的研究已相当深入全面,而本文将目光投向以民间方式参与国际传播活动的社区化草根传播网络平台。用户生产内容赋予其强大的生命力,但草根特质、社区化特质也带来了更加复杂的传播环境。本文以国内网站龙腾网为例,对国际新闻的此种民间传播方式进行辩证思考。

1 研究案例简介

龙腾网(www.ltaaa.com)是国内私人运营网站,自我定位为“致力于中外民间信息交流的网站”,主打内容是翻译外国网民对时事新闻的评论,并提出自身与世界主流媒体进行区分的特质是“传递世界各国老百姓最真实、最直接的想法”,力图实现“世界各国老百姓进行民间直接交流”。

网站采取“前店后厂”“一表一里”的形式,用户自愿自發完成的原创翻译首先发布在龙腾论坛,管理员再从中挑选网帖发布到网站首页。在内容生产流程中,网站扮演管理者、引导者的角色,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则是众多普通用户。

此类社区化平台打破了国界、语言的限制,帮助实现新闻在国际间流动。在此过程中,公民虽未直接参与国际新闻的采写创作,却以译者身份实现了国际新闻传播,其作用与主流媒体向国内报道境外事实(包括境外媒体报道的国内外事实)在性质上相通。龙腾网由普通用户完成对国外网民言论的翻译,论坛用户又反过来对国外民间舆论进行点评、交流,称得上是一种“草根对草根”的国际新闻传播平台。

2 草根平台在国际新闻传播中的特殊意义

1)调动众力,信息丰富。

首先,内容生产者队伍庞大、差异化明显。用户兼任受众与传播者的角色,庞大的生产者队伍首先保障了所生产信息的数量,传播个体的知识结构、关注点存在固有差异,进而也实现了内容在关注范围、知识结构、呈现角度上的差异化。

其次,与主流媒体传播形成互补。草根媒体自身有强烈的去精英化倾向,追求创新性与个性化表达,在话语形态上实现互补;且因资源、平台限制,往往将主攻方向转向主流媒体覆盖较弱的领域,并为规避同质化竞争主动进行创新。龙腾网选择主打翻译网民评论而不是新闻事实本身,便是巧妙寻找生存空间的举措,填补主流媒体业务空白的同时也彰显了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2)平民视角,高效交流。英国文化媒介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提出,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信息传播过程是一个“编码—解码”的系统,即是从意义到符号,再从符号到意义的转换。国际新闻传播作为跨文化传播活动,符号意义的生成要经历两次转换,即“二次编码”,简言之,就是语言的转换和文化的对接。

以龙腾网为代表的该类型国际新闻草根传播平台,其二次编码的关键在于打破国际新闻传播中文化的樊篱,将其变成语言上采用受众母语、文化上适应受众所在群体价值理解的大众传播内容。草根媒体通过二度编码生产的信息具有贴近大众的特点,有利于在本文化语境下对普通大众进行传播,在帮助本国受众跨越语言障碍的同时,也实现了国际新闻、外国舆论的本土化表达。

3)责任清晰,言论宽松。这不仅体现在此类草根媒介平台参与的国际新闻传播过程,同样也适用于网民在此类平台之上的交流。以龙腾网为例,译者首先也只是普通用户,仅仅翻译搬运新闻、评论素材,不需对原报道的报道立场、思想内容直接负责。此种模式带来了言论空间上的优势,可讨论的议题也更加广泛,为国内民众了解国际舆情打开了更大的窗口。

龙腾网一贯强调自身对外媒报道、外国舆论是抱着认知、了解的客观立场,并非主动学习、人云亦云的态度,管理者除了审查有悖互联网法律规定的内容之外,也对翻译的客观性进行管控。译者可能在译文中以注释形式简短发表个人评论,但若译文被选中、转推至网站首页,译者掺杂其中的个人观点将会被网站编辑删除,使内容得到客观中立的呈现。

3 草根平台在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局限性

1)迎合受众,关注面窄。新闻学理论认为,受众对新闻媒介起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与风格的形成。在草根媒介平台上,受众与传播者身份的重叠性较高,且参与度更高、反馈更得到重视,其伴随的消极影响在草根平台上更加突出。

在龙腾网此类平台的国际新闻传播中,常见传播者为了迎合受众兴趣而收窄关注面,导致与传播的原出发点背离。龙腾网号称“倾听来自不同国家、种族、肤色的声音”,而实际上新闻译文仍集中在网民一贯偏爱关注的少数几个国家,除了外媒对中国自身的报道外,大量译文集中在美国、日本、韩国、菲律宾、朝鲜、俄罗斯和印度。论坛管理员提供的新闻翻译素材库虽然兼顾世界各国,但“非主流国”的新闻仍然少有人愿意认领。

这一弊病伴随用户自生产内容而来,虽不妨碍网站吸引用户,却有损受众获取所国际新闻的多样性,局限网站发展,也使一个本可对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系统做出良好补充作用的渠道的社会价值打了折扣。

2)刻板印象,“标签”横行。李普曼1922年提出了“刻板印象”概念,刻板印象简化了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但却很难与时俱进,还阻碍人们形成新的正确观念,常使人们对某事物的印象落后于该事物真实面貌。刻板印象在龙腾网社群中已形成了信息传受的恶性循环。

其一,刻板印象影响传播者对拟传播内容的选取。译者同时作为草根媒体平台的受众,深谙特定网络社区固有的刻板印象,为得到更多关注,在选择翻译题材时易倾向于传播符合社群刻板印象的内容,甚至有选择性地呈现事实,以迎合这一社群某种固有期许和预设立场。

其二,刻板印象影响受众对所传播内容的判断和交流。持有刻板印象的受众以自身固有认知出发,易做出带有偏见的判断、发表偏向式评论,并相互激发偏见情绪。用户不顾具体传播内容,而给特定的国家或国际人物“贴标签”的情形比比皆是,例如:日本——否认历史;美国——中国威胁论、霸权主义;俄罗斯——霸气野蛮;印度——脏乱差。尤其是对外国网民评论翻译,受众往往带着偏见去解读外国网民的言辞,一旦符合刻板印象便大肆强调,若发现不符合则反唇相讥或表达怀疑。

3)群体极化,交流受阻。美国当代法哲学家凯斯·桑斯坦提出了群体极化概念,指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在网络环境中,群体认同和群体盲从性都可导致群体极化,例如龙腾网作为典型的网络社区,用户大多对“时事政治”这一主题感兴趣且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群体认同感强烈,同一版块中的活跃用户观点相似,意见不同者极其容易遭其他人群起而攻之。

传播学经典理论“沉默的螺旋”在整个大的互联网环境中似有消解的趋势,然而在具体的、小的平台中却可能走向固化的极端。在网络社区化平台中,用户联系紧密、交流频繁,群体压力并未消失,舆论气候仍然影响着人的观点表达。

在目前的龙腾网,网民们急切寻求群体认同、顺应舆论气候、“抱团”看新闻,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自由发言的空间,用户评论虽热烈积极,却趋近众口一词。龙腾网的出发点是建立起让“中国看世界”的“客观、公正、自由讨论平台”,窗口虽然敞开,但用户却仍易困在群体极化的陷阱中固化对外部世界的判断,此乃一大弊病。

4 结论

在国际新闻传播中,诸如龙腾网此类的草根媒体平台尚只扮演配角,其参与国际新闻传播的方式并非主流,但却成为了新闻跨国界传播的创新力量,目前作为主流媒体国际新闻传播方式的补充,进一步满足我国民众了解外部世界的需求。此类社区化平台同时具备独特优势与局限性,不失为新闻传播学领域有趣而特殊的研究案例。

参考文献

[1]李俊鹏.从《无间道》到《无间道风云》:跨文化传播学语境中的二次编码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2]程曼丽.国际传播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桂霞.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5(4):104-107.

[4]余秀才.网络舆论场的构成及其研究方法探析[J].现代传播,2010(5):120-123.

[5]李润权.网络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論的消解[J].新闻世界,2010(9):159-160.

[6]张小波.当前我国媒介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2.

[7]赵瑾.斯图亚特·霍尔“编码与解码”理论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视域下好莱坞电影的传播研究
“内外有别”原则的传统、困境与未来
韩系咖啡品牌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商标品牌命名及其译词研究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对外宣传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探究
互联网时代字幕组的跨文化传播效果分析
探析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