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师德理论研究

2017-03-20魏振方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当代价值

魏振方

加强师德建设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受到质疑的当下,这就要求要有着正确的理论进行指导,因此陶行知师德理论就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在师德建设的研究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德建设;师德理论;当代价值

陶行知师德理论思想主要借鉴于国外和中国古代师德的优良传统与成果,最终集成果之精华,形成了自己的师德理论体系。本文就是对陶行知师德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其内在的思维和理论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对于师德建设的价值和启示进行全面的揭示。

1 陶行知师德理论思想的来源

1.1 中国古代的师德思想

“有教则无类”是孔子对受教育对象的一种教育理念。陶行知传承了孔子的“有教无类”,提出平民教育、普及教育等,主张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因材施教”在我国的教育中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孔子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定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可以充分的发挥着学生的优点,对于学生的不足也可以及时的弥补,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成绩就会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陶行知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扬了这种教学理念,着重的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这样教学的效果才能够达到最佳。

陶行知主要是参照着孟子的“贤者以己昭昭,使人昭昭”的的这一理念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选自《中庸》,讲的是治学求进的道理,这是陶行知师德观的体现。

陶行知借鉴古代师德观的优秀成果,根据自己在教育上的实践,并且结合着具体的社会背景,就创造出了符合任何时代的一种师德观。

1.2 西方国家的师德思想

陶行知早期在教会开办的崇一学堂学习,接受中西文化结合的教育。在金陵大学期间,陶行知饱览西方各文化领域的书籍,奠定了他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陶行知成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得意门生,他结合实际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理念进行了批判。

2 陶行知师德理论的基本内容

陶行知一生对教育事业倾注了极大的理想和热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是每一个教师在职业道和行为规范上应该重视的核心的內容。陶行知还认为,作为教师,主要的职责并不仅仅是要传播文明与教书育人,还要充分的发挥着自身的优势,对人民进行改造,从而改造整个国家。但是要想达到这一要求,还要求教师具有伟大的爱国精神和无私的风险精神,他更是以身作则,为广大教师树立了不朽的师德典范。无私奉献精神是一个教师师德建立的基础,也是一个教师的灵魂。

在当今物欲横流,社会浮躁的年代,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向着陶行知先生学习,用无私奉献的精神来不断的鼓励自己,要时刻的记住自己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培育祖国人才的工程师、国家教育事业、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

2.1 师德建设的核心是“爱满天下”的精神。

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明确教育的本质,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这也是陶行知先生对于师德的基本要求。

师德在建设的过程中,第一课就是热爱学生,这也是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

“爱满天下”也是陶行知认为的师德理论的核心,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他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关爱儿童,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对于民主科学极为关注。陶行知认为,对于学生的教育要考爱,而不是武力,只有无私的爱才能够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产生共鸣,最终达到教育目的最大化。

2.2 身先士卒做学生行动的火车头

当今社会的发展,更加重视的是人才的建设,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点,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这也是身先士卒教育理念的要求。

2.3 教师要树立牢固的使命心和信仰心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倡导的“真人”主要包括:做追求真理的人;做有责任心、有理想、有信仰的人;还要做敢于开辟、立志改革、勇于创新的人;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要想做到以上几点就要有着坚定不移的信仰、有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2.4 教学相长,在实践中求真。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和教师之间要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相互学习,相互监督。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尊重和公平,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监督教师,作为教师要做到完善其身,严于律己,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榜样的作用。

2.5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自律精神。

陶行知先生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有着自律的精神,,要求学生做的事情,教师也要亲自去做,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教师也要亲自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规矩,作为教师也要与学生共同遵守,这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基本要求。

2.6 摒除传统教育弊端,创新当今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反对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的观点,也反对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观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改变落后的教育理念,具有着创新性的思维,这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陶行知先生师德理念的特点。

3 陶行知师德理论的当代价值

陶行知师德理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伦理学理论。他结合本国国情,以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教育之理念为基础,汲取国外教育之精华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得出的理论。陶行知的师德理论是他自身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优化国外教育和传统教育而建立起来的。当今社会虽与陶行知生活的年代相异,但通过改革教育使之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一根本出发点是相通的。陶行知当年教育改革的许多内容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陶行知所主张的重视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仍是值得重视的。陶行知师德理论对我国当前教育发展和师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 结论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人生之路的导师,更是一所学校的基石。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知识储备,还要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不仅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师德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伦贤.陶行知师德观的内涵及启示[J].中国德育,2011(08).

[2]张昌勋.陶行知师德观的主要内涵及其当代价值[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06):90-92.

作者单位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鹤壁市 458030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当代价值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从师德现状看师德培养建设“供给侧改革”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