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第二课堂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
2017-03-20赵晓娜
赵晓娜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教学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功不可没,其在内容方面丰富多彩,在交流方面具有互动性,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承担着重任,如何更好地优化第二课堂的教育环境,进一步拓展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优化第二课堂的途径是目前高校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1 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在21世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教育正朝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前进,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加旺盛,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更是突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培育创新型人才,传统的第一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但由于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第二课堂在培育新型的创新型人才方面作用凸显出来。如何充分发挥出第二课堂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优势是高校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2 第二课堂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优势
2.1 第二课堂兼具开放性和丰富性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延伸,是授人以渔的典范,教育不应该是死板的,机械化的教学,第二课堂真正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和自主权,避免课第一课堂教学在教学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局限性。
2.2 第二课堂兼具自主性和互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运用教师向学生知识传授的单向交流形式,缺乏互动性,第二课堂恰恰相反,一般重视小组或者团队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及学生和社会之间各种角色的转变,通过互相学习,情感沟通让心灵得以提升,此外,第二课堂更加重视受教育者自我的教育意义,学生提高了自主性,不断提高活动的参与和策划能力。
2.3 第二课堂兼具实践性和创造性
和第一课堂教学不同在于,第二课堂主张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将融入到生活中和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断积累社会经验,感受人生价值观,在实际的人与人的相处中锻炼心理承受能力,了解社會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通过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满足将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2.4 第二课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潜力
第一课堂重视教师引导,第二课堂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答案,同时提高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神,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组织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创造精神。
3 第二课堂培养创新人才的措施
3.1 和第一课堂对接,构建完整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规定之外的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具有广泛的内容,例如,德智体美等等,还有社会实践内容,课外的科技及文娱活动等。其寓教于乐的形式适合大学生,但是第二课堂只有和第一课堂相结合、对接才能实现其补充作用,毕竟第一课堂起到基础性作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再加上第二课堂的拓展,学生能够在现有知识结构和条件下发现新的课题创造点,迎接新的挑战,是对第一课堂知识的再创造。
3.2 进一步营造开放式的第二课堂教育环境
第二课堂的开放性是不同于第一课堂的主要特点,特别是在学习途径、学习内容及活动时间和空间方面。第二课堂更加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创新成果展示会,评选和展示优秀的创新成果,鼓励学生在课外的创新活动,创建开放式的文化气氛。例如,有的学校定期举办的学术研讨会,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眼界,鼓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和专业人士进行学术探讨和交流,提高自身的研究探索能力,研究热情高涨。还有的学校展览学生的创意作品,点燃了学生的创造激情,激发其他学生的创新灵感。此外,还有的院校举办科技类的知识竞赛,学生可以自由组织题目的选择,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通过团队竞赛,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求同存异。
3.3 完善第二课堂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通过完善第二课堂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能够保障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为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构建良好环境,针对第二课堂的创新性的评价要明确方向,具有操作性和先进性。在评价方面要具有全面性,包括对学生、对教师及对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的评价。有些学生在第一课堂表现不好,不能影响其在第二课堂的评价结果,每个学生有同等的机会。在对学生第二课堂进行评价时要掌握技巧,对于其创新性的能力的表现,要大加赞赏,鼓励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一味重视结果。
3.4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保驾护航
第二课堂开展的途径多样化,高校应该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精神及物质方面的支持。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访问、考察及科学技术方面的咨询提供支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及科技活动中,帮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开拓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在资金方面,学校要首先提供拨款赞助,知识第二课堂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还可以进行自筹或者外联的形式筹集。学校可以设立创新基金,引导企业赞助,各种形式鼓励学生。
4 结语
在第二课堂中,学生具有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更好的和社会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较好的平台,高校应该在财力、物力方面大家支持,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构建,自主学习,当然,教育者也应该帮助学生更好的规划、设计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其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英全.谈“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及育人作用[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03).
[2]韩建华.我国普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3]潘龙萍.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第二课堂拓展与深化的思考[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09).
[4]罗伟.探索第二课堂教育模式,推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北京教育(德育),2009(Z1).
作者单位
黑河学院 黑龙江省黑河市 1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