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背景下反转新闻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2017-03-20朱慧明
朱慧明
摘 要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自媒体时代应运而生,微博、微信、网易等自媒体平台更是受到大家强烈追捧。在这种发展趋势的冲击和影响下,新闻的生产和运营也出现了巨大变化,新闻在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开始出现大量的反转现象,使得新闻在报道初始到终止其舆论走向变化各异,长此以往,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自媒体背景下反转新闻的现状特征和形成原因将变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 反转新闻;表现特征;形成原因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3-0032-02
所谓反转新闻,常见的称呼还有逆转新闻和新闻反转剧等,是指新闻内容在报道初始和报道后期随着对事件的不断深入了解出现了前后反差极大的转变,使得社会民众面对事情真相的突然变化而急剧转变立场的现象,网络舆论由最初的矛头一致倒向事件当事人的一方在事件真相大白之后又将矛头指向了另一方,又被称为新闻乌龙事件,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新闻现象。这种新闻现象在逐渐的发展中,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必须要对反转新闻现象进行有效地分析,并使其在可控范围内进行发展。
1 反转新闻的特点
1)话题性极强。反转新闻之所以能够受到社会民众的强烈关注,是因为事件往往涉及到人们关心的社会法制、道德问题以及医疗纠纷等焦点问题,只要与之有关的新闻被曝出,都将会很快引起网络的热议。例如,近几年常见的因医患矛盾而形成的新聞话题,这类新闻从报道发生到终止,在民众的热议和讨论之下进一步推动了事件的发展,使其经历过至少一次的反转,使得话题的热度不断地升温,话题性也得到了增强。
2)传播速度迅速。新闻本身有极强的话题性,使其一经曝出就获得社会民众的强烈关注,引得各路媒体和网友的争相转发,使其迅速在网络中传播开来,社会舆论的产生也随之加速。在媒体和网友的热议和讨论之下又引得人们对事件本身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了解,挖掘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更多真相,随着这些被挖掘出来的真相逐渐被曝光,往往会使得该新闻事件在极短的时间里出现一次甚至多次的反转,从而使得网络媒体和网友的舆论立场随着事件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3)反转时间缩短。在自媒体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不仅新闻传播的速度加快,新闻剧情出现反转现象的时间差也开始缩短了。在近几年出现的反转新闻中,新闻事件的反转时间大都在几天之内,有的甚至在24小时之内,如此的反转速度真是让媒体和网友应接不暇。例如,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反转时间为1天;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犬瘟死亡事件,反转时间为1天;湘潭产妇死亡案件,反转时间为22小时;另外在老外扶摔倒大妈遭讹的事件中,仅仅只需7个小时剧情便发生了反转。这些数据都说明了新闻事件反转时间的迅速。
4)事件真相出人意料。反转新闻的最大特点便是,新闻的最终真相往往令人意想不到,通过不断更新事件的真相来推动剧情反转,也使得社会舆论随之不断变化。突出案例有2015年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在该事件中,报道最初网友仅仅看到路过车辆行车记录仪中发出的视频就开始对打人司机的暴力行为进行一面倒的声讨和谴责,然而当打人司机车中的完整记录被曝出来之后,里面记录了女司机曾多次变道和差点导致车祸事故的时候,网友的舆论又开始倒向女司机一方,纷纷指责女司机的行为并评论说“打得好”。如此反转的剧情,皆因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真相的出人意料。
2 反转新闻的负面效应
在网络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反转闹剧出现,对民众和社会都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首先,对事件当事人的伤害。无论新闻事件发生的好坏,其本身都会对事件当事人产生一定的伤害,再因为事件被放到网上,导致网友在不明事件真相的情况下,增加对当事人的伤害。当事件真相明了之后,不管网友由先前的指责变为支持,还是对其先前的错误行为进行道歉或赔偿,都已经无法弥补当事人在事件期间所受到的伤害了。
其次,对新闻媒体公信力的伤害。新闻媒体是新闻发布和运营的官方平台,其发布的新闻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然而在出现的这些反转新闻事件中,不乏出现有新闻媒体或媒体人员参与引导、甚至策划反转新闻来牟取私利的恶劣现象,使得网络民众在有心人士的刻意引导和舆论走向的驱使下被耍得团团转。透过近几年反转新闻发生的始末,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目前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开始面临着巨大的信任危机。
最后,对社会公共理性的伤害。如今,由于人们越来越习惯将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和对某些事件的观点发布到网络,人们在现实中的人际关系逐渐延伸到网络空间,使其开始变得现实化、公共化,网络空间开始变成社会公共领域的一部分,人们在社会公共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性行为被称作公共理性。然而,一系列的反转新闻发布于网络,引导网友们随着事件的不同发展而产生不同的言论和行为,甚至出现更多不理智的过激行为。如此只会使社会公共理性受到无端的伤害,产生恶劣影响。
3 反转新闻的形成原因
1)事件本身的不完整和多变性。反转新闻的存在,大部分都是由于事件的发生存在多个原因,或者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新闻时只是片面取证,造成报道与事件真实情况不符或者不完整的现象,在这种环境之下,社会民众对于事件的真实判别往往会出现偏离,出现舆论一边倒的趋势,随着事件真相的进一步揭开,网络舆论便会随之发生反转性的改变,由开始所支持的一方变为指责一方,也就造就了反转新闻的产生。
2)社会民众看待事件的固有成见。新闻事件一旦曝出,人们对其第一反应往往会带有先入为主的态度,在事件真相不明的情况下跟随舆论的走向而参与新闻事件的反转,很难对事件进行客观理性的围观态度。例如,2016年南京发生的“偷鸡腿妈妈”事件,事件一经爆出便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转发和围观,不少网友面对这种为爱偷东西的行为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并自发地为其捐款。可是几日后有媒体却报道说,该妈妈是惯偷,曾多次到超市偷过东西,至此该事件迎来了首次反转,不少网友面对这一报道开始纷纷指责该名母亲的恶劣行为。然而当医院医生为其证实该女士的女儿确实生病住院的情况之后,剧情又迎来了第二次的转变。如此反复反转之下,反映出的更多的便是社会民众对事件发生中存在的固有成见和不客观的态度。
3)不良媒体和别有用心的人的推动和策划。反转新闻现象之所以多次出现,一面是由于事件本身的无心酿造,另一面便是为了利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背后推动和策划。2016年最突出的事件便是年末的“罗一笑事件”,重病患者罗一笑的父亲罗尔在网上发表了一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为女儿筹集治疗费用,称其每被转发一次便会多筹集一块钱。然而其后却有人爆料说该事件为一次营销炒作,罗一笑的治疗费用并不高昂,罗尔的经济情况也完全有能力支付其费用,随着剧情发展,罗尔在其后的采访中,也承认了有关事实,并决定原路返回相关善款。此事件的曝出,不光使网友們大跌眼镜,同样也使网络慈善的公信力度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4 面对反转新闻现象的应对之策
1)提升民众的媒介素质。社会民众是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的重要主体,他们的媒介素质是影响新闻舆论走向的关键,因此,想要扭转反转新闻肆意流行的现象,提升民众的媒介素质是首要途径。只有加强社会民众的正义感和道德素质培养,提升其在新闻报道时的辨别能力,对新闻事件的发生保持客观、围观的态度,面对舆论呈一面倒趋势时能够理性对待,不盲目附和、不跟风、不有心引导势态发展。
2)明确媒体及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使命。媒体及其工作人员是新闻的产生源头,在面对新闻事件时他们的态度决定了舆论的走势,因此,媒体及其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反转新闻的出现。媒体只有坚持正确的新闻发展观,不将反转新闻作为自己引导社会舆论走向和牟取暴利的工具,严谨、客观、真实地报道每一则新闻,对于网络中出现的过激言论和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和修正,如此才能保持网民的理性和新闻的客观真实。
3)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面对日益横行的反转新闻现象,除了要求社会民众和新闻媒体拥有自觉性和正义感之外,国家和政府还应该加强对网络空间监管,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秩序,对于新闻传播情节严重的应当加大惩罚力度,面对舆论走向过于激烈的情况,政府应该适当站出来给予最权威、合理的调查和解释,以避免在有心人士的推动下将新闻事件多次反转,愚弄网民,造成恶劣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斌,陈勃.“反转新闻”的成因及其规制[J].编辑之友,2016(8):58-61.
[2]宋祖华,李艳.反转新闻再思考[J].新闻爱好者,2016(11).
[3]王立,杨丽萍.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报道反转现象——从人民网所评2015年十大反转新闻说起[J].新闻世界,2016(10):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