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2017-03-20富丽
富丽
不知不觉间,春的脚步近了。冰消雪融,草木滋生,春回大地的美好画卷一点一点舒展开来。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春”字,来欣赏这幅“春归图”吧。
“春”在甲骨文中有等写法。左边上下两部分都是草,中间是“日”,“日”在“草”中,寓意阳光和煦,草色青青。右边是“屯”。对于“屯”在整个字形中所起的作用,文字学家们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屯”仅表示读音。例如许慎《说文解字》:“春,推也。从艸(草)从日,艸春时生也。屯声。”但是,也有人认为,“屯”在其中兼具表音和表义两种功能。这又涉及到对“屯”字甲骨文字形的不同理解。
“屯”在甲骨文中有等写法。有一种意见认为,它像是破土而出的嫩芽。最有代表性的还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屯,难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从屮(音chè,草木初生)贯一。一,地也。尾曲。”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屯”最初指“艰难”,其字形像草木嫩芽艰难地从土地中萌生的样子。支持许慎说法的人不在少数。当然,也有一些反对意见,此处不赘述。如果按照这样的意思来理解,那么,“屯”在甲骨文“春”的字形中,显然就不仅仅表示读音,还与整个字的意思有关联。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春”的甲骨文字形,其中既有阳光、青草,又有嫩芽,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春”的字形透露的正是这样一个意思。
据考,在甲骨文中,有把“春”写成“屯”的情况,比如甲骨卜辞中有“今屯、来屯”这样一些时间词。不过,那时候的“春”与后世的“春”在内涵上有所区别。商代一年只分春、秋两季。因此,在甲骨卜辞中只有“春”“秋”,而无“冬”“夏”。“春”代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秋”代表农作物收获的季节。也正因为如此,“春秋”可以用来指代一年、四季。例如《诗经·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这里的“春秋”,指的就是春夏秋冬四季。而在现代流行歌曲中,也有“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这样的歌词,其中的“春秋”指的是岁月。
“春秋”从指“一年”,进而发展出指人的年龄。古代文献中常有“富春秋”“春秋正富”等说法,表示“年轻少壮”的意思,例如南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从“春”的甲骨文字形我们可以得知,它本来的意思就是“春季”。正如《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载:“春者何?岁之始也。”意思是说,春季是一年的开始。
春季是万物萌发的季节,是温暖的、美好的,充满着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很多春天里的事物,也都被赋予了这些美好的含义,比如春潮、春风、春晖、春山等。
“春晖”的字面意思是指春天的阳光,例如唐代戴叔倫《过柳溪道院》:“溪上谁家掩竹扉,鸟啼浑似惜春晖。”也被用来比喻像春日阳光一样温暖、宽厚、包容的父母之爱。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唐代孟郊《游子吟》中脍炙人口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春山”一词,既指春天的山,也被用来形容女子的眉毛。这是因为,我国古代女子眉色黛青,就像春色点染的山容。例如宋代欧阳修《玉楼春·春山敛黛低歌扇》的起首一句:“春山敛黛低歌扇”,描写的是女子敛眉愁苦、歌声低宛的样子。
春季里悄然滋生的不仅有自然界里的万事万物,还有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所以,“春”也被用来指男女情欲,比如春情、春心、怀春、思春等。
“春情”字面上是指春天的景致或意趣,例如唐代李群玉《感春诗》:“春情不可状,艳艳令人醉。”描写的是春日里不可名状的美景,令人陶醉。但是,在《子夜四时歌》“游步散春情”一句中,“春情”则是指男女之间的思慕、爱恋之情。
春季是一年开始的季节,所以,单独一个“春”字,也可以用来指一年。例如唐代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一卧东山三十春。”诗人所言“三十春”,不是三十个春天,而是指几十年这样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
“最是一年春好处。”在这大好春光里,让我们走出房门,尽情感受春的气息,拥抱大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