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远大前程》的浪漫主义手法

2017-03-20王文婧王娟

关键词:远大前程艺术手法狄更斯

王文婧+王娟

摘 要:文学艺术反应社会存在。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创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环境和自身思想的影响。但在吸收批判现实主义手法的同时,狄更斯还把浪漫主义手法融入到写作中,形成了极具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本文拟从分析狄更斯少年经历入手,探讨作者在作品中融入浪漫主义情怀的根源,并从作者在小说中的超现实人物塑造、浪漫爱情情节和荒诞怪异的艺术风格来展现《远大前程》小说的浪漫主义风格。

关键词:狄更斯;《远大前程》;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167-02

英国批评家大卫·麦森评价狄更斯时说:“狄更斯的创作充满‘诗的激情,他着意渲染自己的理想,他笔下的人物都超越现实生活的范围”[1],从《雾都孤儿》到《我们共同的朋友》,从《双城记》到《远大前程》,狄更斯都将浪漫主义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结合在一起,用小人物的生活境遇来描述整个英国的社会现实,在现实生活的描述中又融入怪诞的意象来追求深刻又现实的效果。作为“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2],狄更斯在《远大前程中》,通过主人公匹普童话般的成长经历,与女主人公艾丝黛拉美满的爱情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狄更斯浪漫主义倾向的根源

(一)浓厚浪漫色彩的人生经历

狄更斯的墓碑上这样评价他的一生:“他是貧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3]狄更斯早年家境小康,但由于父母原因,家道中落后他当过鞋油场学徒,从事过律师、报社职员、新闻记者等职业,18岁初坠爱河,24岁一举成名。纵观狄更斯的一生,就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成长经历,父亲突然继承的大笔遗产让他从一个童工又重回校园,对妻妹玛丽的爱情又让他重燃对美好感情的向往,种种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就像小说一样跌宕起伏,充满浪漫主义格调。狄更斯在小说中就经常运用各种不符合常理的情节来满足对自身不愉快经历的一种对抗,通过这种浪漫主义精神来表达对社会黑暗面的批判以及美好生活得向往。

(二)英国传统文学的影响

19世纪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是英国巨变的时代,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出现使英国的社会经济高度发达,阶级划分导致的财富不均让英国社会穷富差异极大,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描述:“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4]这一时期的文学大家也经常用批判手法表示对黑暗社会金钱至上的鄙夷,如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对狄更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分析可知,狄更斯深受莎士比亚影响,对此,玛西斯曾这样总结:“即使写小说,狄更斯也是为舞台而写。在狄更斯的不少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莎士比亚的影子。”[5]除了在语言上受莎士比亚的影响,莎士比亚在创作中的浪漫主义情怀也对狄更斯的写作颇具影响,而狄更斯后期的文学作品中与莎士比亚一样,都是在对现实主义批判中呈现浪漫主义色彩。

二、《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手法

(一)超现实人物塑造

席 勒对浪漫主义有这样定义:“现实主义中并不是没有理想,在文明的状态下,人们天性质朴、生活和谐,诗人所要做的就是把现实提高到理想,即首要任务就是表现理想。”[6]席勒口中的理想主义就是浪漫。狄更斯在小说创作中,也尽可能地描写人本身应该有的生活而非人的现实生活,因此狄更斯经常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加入浪漫主义成分,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再加工。《远大前程》中的男主人公皮普生活在一个铁匠家庭,在姐夫姐姐的关照下虽然生活清贫但也幸福快乐,但这种平衡感在他遇到美丽的艾丝黛拉小姐后被打破。如果故事一直沿着这样的情节发展,那么皮普和艾丝黛拉由于阶级的不平等性,两人是决计没有机会相识相爱的。但是狄更斯一贯喜欢对笔下人物进行超脱现实塑造,小说中皮普突然获得了一名富翁的资助,他也有了接受上等教育的机会,皮普原本乏味平淡的一生开始出现了转机,他开始向往艾丝黛拉式的上等生活,并常常想起在艾丝黛拉小姐家中的情境:“艾丝黛拉的面孔在炉火中浮现出来,她的一头秀发在风中飘汤着,双眼轻蔑的望着我。时常在这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望着木窗那边窗框勾勒的一方方夜幕,幻想着仿佛看见刚刚缩回面孔,并且相信她的面孔还会出现。”[7]作者以“我”的第一视觉进行写作,相信艾丝黛拉的面孔还会出现,这里就为皮普和艾丝黛拉一生的情感纠纠葛埋下了伏笔。对皮普的形象塑造,狄更斯运用了各种想象、夸张和具有浪漫情怀的手法,塑造出了一个符合狄更斯道德标准的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双重色彩的人物。

(二)结局圆满的浪漫爱情故事

狄更斯的文学作品深受莎士比亚浪漫文风的影响,在他的小说中,爱情题材占据着重要部分,甚至影响着整个小说故事的发展。《远大前程》中,皮普对艾丝黛拉的爱就贯穿在整部小说的始终。皮普的出身与艾丝黛拉相差甚远,甚至在见识过上等生活后会对自己所处环境感到羞耻:“一两天后的一个早晨,我醒来时突然想到一个非常好的主意,我要自己走向不平凡。”[7]为了赢得艾丝黛拉的心,皮普用尽各种办法希望与艾丝黛拉结婚。由于艾丝黛拉从小受到养母的负面教育,她对任何男人都是冷酷无情的,并遵从养母的意愿与德鲁莫尔结婚。皮普劝诫艾丝黛拉:“最亲爱最亲爱的艾丝黛拉,千万不要让郝维仙小姐牵着你的鼻子走向致命的道路……在那些真心诚意爱你的人当中,至少你总能找到一个对你真情实意的人。”[7]皮普对艾丝黛拉的爱已经超越了个人情感。由于艾丝黛拉小姐性格上的原因,她与德鲁莫尔婚姻生活是不幸的,而且是她一手造成的,经过长达20年的痛苦婚姻,艾丝黛拉终于理解了爱情的真谛:“痛苦给我的教训比什么都深刻,现在我整个身心已经被拆散、被打碎,但我希望,能被重新组装的更完美一些。”艾丝黛拉在中年后终于接受了皮普的爱,虽然历尽坎坷,但狄更斯仍然给男女主人公安排了一个幸福圆满的爱情结局,这也恰恰是狄更斯欢喜的结局,这就是他对社会现实不公做出的无声反抗,并用“圆满结局”的写作方式延续自己的浪漫主义风格。

三、梦幻荒诞、虚实相间的写作风格

在狄更斯的小说中,他经常会借助笔下人物的视觉在现实生活中加上自己的想象,让读者“游走于现实与虚幻之间,分不清那个是现实,那个是梦境”[8]。在《远大前程》中,狄更斯也数次运用想象,将现实存在的事物在脑海中加工再创造,以表达一种梦幻荒诞格调。

如小说里男主人公皮普在造酒作坊时候的见闻,可能源自于狄更斯在童年时候当学童的经历,因此他将造酒作坊塑造的阴森荒凉:“在造酒作坊最远的尽头,有一道旧围墙,过去是一座荒废了的院子……我看到这座荒废了的院子原来是这所宅子的花园,里面杂草横生,四处蔓延。”[7]狄更斯一开始就营造出一种荒凉的氛围,让男主人公皮普在心理上首先产生害怕,于是在进入酿酒作坊之后,心理上生出“阴森的气氛压得我透不过气来”。但是对艾丝黛拉的爱让他继续追寻:“我站在门旁边,四下里打量,看到艾丝黛拉正在几只早已熄灭了的火炉间走过,接着爬上了一座轻便铁梯,又从一道头顶上的长廊走了出去,好像她正要从那儿走到天上去。”[7]狄更斯将自己心里所想与现实相结合,用梦幻的手法——“她要到天上去”来将人的现实生活用夸张地表现出来,以展现作者的理想化诉求。

弗洛伊德认为:“梦境与现实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人们在梦境的行为或是愿望多是日常生活被压抑的‘本我表现。”[9]在《远大前程》第十章中,皮普对现实生活中“陌生人”的恐惧就反映到了梦境中,而小说中这种梦境的现实化描写经常出现,作者运用想象对现实加工,制造出梦幻荒诞的情景,这构成了狄更斯与其他现实主义小说家不同的风格。

综而言之,狄更斯在《远大前程》中在现实主义写作手法中融入大量的浪漫主义创作情怀,他在皮普的一生中设置了各种巧妙令人诧异的转折点,并通过心理暗示将现实与虚幻相结合,运用莎士比亚式圆满爱情结局创造出了有别于其他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写作风格[10],表达了他对美好社会的一种向往,而这种浪漫主义手法也对后代的其他作家產生了深刻影响,在世界文学史上拥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罗经国.狄更斯评论文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13.

〔2〕张佐堂,张一宁.浅论《远大前程》中皮普人性的迷失与回归及狄更斯的社会道德观[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02):31-35.

〔3〕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6.

〔4〕狄更斯.双城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2001.32.

〔5〕李增,曹彦.论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倾向[J].东北师大学报,2005,(06):66-69.

〔6〕毕娟.狄更斯小说中的怪诞世界[D].华中师范大学,2005.

〔7〕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79.

〔8〕黄庭月.试论狄更斯创作的艺术特色[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439-443.

〔9〕刘立恺.狄更斯小说中的浪漫主义倾向[D].湘潭大学,2013.

〔10〕王佐良.英国文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8.

猜你喜欢

远大前程艺术手法狄更斯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戏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与思考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