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237例血乳酸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7-03-20时会菊
时会菊
【摘要】 目的 观察新生儿血乳酸水平在其肺炎病情判断中的临床价值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37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 并选择同期出生的2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参考组。所有新生儿均接受动脉血气测定、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胸部X线、心肌酶检测, 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乳酸、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水平、平均住院时间和出生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参考组, 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水平明显低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住院时间为(22.45±4.34)d, 参考组新生儿住院时间为(5.33±2.51)d;观察组住院时间长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9.7%, 高于参考组的1.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乳酸能够对肺炎程度进行准确显示, 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后预后提供参考, 在新生儿肺炎检测中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可作为有效的检测手段推广使用。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血乳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3.028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弥漫性肺部病变或不典型表现,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新生儿在宫内、分娩和出生后均可出现肺炎, 可引起系列并发症, 导致酸中毒等, 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和生命[1-3]。有数据显示, 全球每年约有100~200万新生儿死于肺炎, 因此加强新生儿肺炎实验室检测, 血常规监测水平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4]。作者对本院出生的237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得到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237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 男130例, 女107例;
胎龄35~42周, 平均胎龄( 37.6±1.8)周;出生时体重2389~
4300 kg, 平均体重(3428±360)kg;其中自然分娩98例, 剖宫产139例;新生儿动脉乳酸值为0.5~2.2 mg/L;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的2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参考组, 男126例, 女124例, 胎龄35~42周, 平均胎龄( 36.9±1.9)周;出生时体重2532~4310 kg, 平均体重(3288±353)kg;其中自然分娩120例, 剖宫产130例, 血乳酸>2.2 mg/L。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新生儿均在入院或者出生后30 min内接受动脉血气测定, 采用丹麦雷度ABL300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 包括动脉血乳酸值, 同时两组新生儿均接受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5项、胸部X线、心肌酶检测等检查, 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则同时进行头部CT或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对于有出血症状的患儿则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和对症治疗。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乳酸、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水平、平均住院时间和出生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新生儿血乳酸、动脉氧分压及氧合指数水平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参考组, 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水平明显低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新生儿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住院时间为15~29 d, 平均住院时间为(22.45±4.34)d, 参考组新生儿住院时间为3~7 d, 平均住院时间为(5.33±2.51)d;观察组住院时间长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出现2例支气管扩张, 3例中毒性肠麻痹, 5例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 3例呼吸机肺损伤, 10例气胸, 其中19例新生儿经积极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 3例病情危重转院治疗, 1例死亡, 并发症发生率为9.7%;参考组新生儿出现3例嗜睡、烦躁不安, 1例呕吐恶心, 并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并发症发生率为1.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机体各项器官发育不成熟, 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支配、调节能力较差, 肺部发育欠缺, 同时体外环境与宫内环境差别较大, 因此在出生后极易引起感染发生。新生儿肺炎在分娩后7 d内较为常见, 由于症状不典型, 观察难度较大, 因此极易被家属忽视, 导致病情诊治被延误, 进而引起呼吸窘迫、窒息、大脑损伤等不可逆的损伤, 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及生命安全[5-8]。新生儿肺炎症状不典型, 因此容易导致误诊, 在诊断时需要与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膈疝、持续性肺不张、先天性心脏病等区分[9]。目前临床检查新生儿肺炎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检查等, 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血乳酸这一物质逐渐被发现并用于新生儿肺炎的诊断中[10]。血乳酸作为葡萄糖无氧分解的产物, 当新生儿体内出现无氧代谢增加、组织缺氧现象时, 水平会明显升高, 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血乳酸酸中毒[2]。通过对新生儿血气分析进行观察能够发现, 当新生儿出现肺炎时, 血乳酸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 提示患儿体内组织处于持续缺氧的状态。急性危重病患儿的缺氧状态与症状较轻患儿比较缺氧状态持续时间明显且更长[11, 12]。有研究发现, 在对急性危急病重患儿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乳酸水平与健康儿比较时, 其pH值、PaO2、PaCO2水平并未出现明显改变,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然而其血乳酸水平比较则显示患儿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兒,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其血乳酸水平能够先与其他血气指标出现改变, 因此能够更好的对患儿病情进展做出指示。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 动脉血乳酸浓度与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 能够为新生儿病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进展程度提供敏感、客观的数据, 从而有助于临床更好的指导新生治疗、改善预后。
当机体细胞处于缺氧状态时, 三羧酸循环会出现障碍, 能量由葡萄糖无氧酵解来供应, 无氧酵解产能效率低, 最终产物为乳酸, 因此当出现缺氧状态时则血乳酸出现堆积。血乳酸水平是乳酸生成、清除、转化及利用的一个综合过程, 并且当细胞低氧时, 血乳酸浓度会出现改变并做出提示, 因此通过对血乳酸水平进行监测能够对组织细胞缺氧状态严重性及预后情况做出评估[13, 14]。当新生儿出现肺炎时, 呼吸系统功能出现障碍, 进而引起肺部换气、通气障碍, 造成组织缺氧, 体内堆积大量乳酸, 并且随着缺氧程度的加深, 血乳酸的浓度水平就越高, 患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就越高, 因此在新生儿出现肺炎后, 需要加强监测血乳酸浓度变化, 从而实时观察新生儿缺氧程度, 指导呼吸支持治疗, 快速改善缺氧, 尽可能的减少器官损害的发生。
新生儿肺炎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 能够有效遏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大部分的新生儿肺炎经过积极的对症治疗后均能够完全治愈, 无后遗症且不会复发, 然而一旦病情控制不及时则会导致病情加重, 患儿全身脏器合并感染或损害, 尤其是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导致后遗症的发生, 严重影响新生儿以后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因此加强对新生儿肺炎的血乳酸水平监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新生儿血乳酸水平高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血乳酸在肺炎监测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能够为病情进展提供参考。同时观察组新生儿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水平明显低于参考组新生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在新生儿肺炎的诊断中可配合其他实验室诊断, 以更好的指导治疗和预后。同时在诊断和治疗时, 必须严密监测新生儿体征, 尽可能的避免脓气胸、脓胸等肺部并发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避免病情恶化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 血乳酸能够对肺炎程度进行准确显示, 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后预后提供参考, 在新生儿肺炎检测中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可作为有效的检测手段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倩.血乳酸、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 8(3):56-59.
[2] 余凤花, 李少芳, 张杰, 等.脐动脉血乳酸及 pH值测定在胎儿窘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2):1969-1971.
[3] 康文清, 孙慧清, 陈宇辉, 等.不同时间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影响.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2, 27(1):3235.
[4] 谭艳鸣, 饶钒, 易明, 等.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儿科药学杂志, 2012, 18(10):1218.
[5] 廖正辉, 李合春, 徐荣晶, 等. 新生儿肺炎237例血乳酸的临床应用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29):137.
[6] 张小芳, 田野, 苏咸. 动态监测重症肺炎患者血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及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 10(4):80-83.
[7] 朱琳, 张浩, 申国庆. 血乳酸清除率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判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转归分析. 内科, 2015, 10(6):799-801.
[8] 李芳芳. 动脉血乳酸、D-二聚体、C-反应蛋白检测对重症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临床价值的探讨. 郑州大学, 2014.
[9] 朱晓琼, 李燕, 贾民, 等. 早期乳酸清除率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研究.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6):517-520.
[10] 杨日焰, 陈杏波, 刘汉冕, 等. 重症肺炎液体复苏患者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 15(12):1149-1151.
[11] 刘汉冕, 杨日焰, 陈杏波, 等. 早期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对重症肺炎合并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13):199-202.
[12] 刘伟, 彭丽萍, 华树成. 动态监测重症肺炎患者血乳酸、氧合指数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国际呼吸杂志, 2015, 35(14):
1048-1051.
[13] 李珍, 蔡锡顶, 李艳华, 等. 重症肺炎患儿血乳酸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10):2364-2366.
[14] 劉沛. 早期血乳酸水平检测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中国当代医药, 2015(18):127-128.
[收稿日期: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