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情并茂 视听兼备
2017-03-2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
【摘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7年1月27日(农历大年三十)12:00至18:00以全媒体形式推出《中国声音中国年》(雄鸡篇),全面创新传播方式,以“新闻+文艺+专题”的形式,以过年的声音、过年的味道、过年的期待、过年的责任为主线,充分发挥“中央厨房”的作用,整合各类新媒体传播平台,音频与图文、视频同步直播;首次采用计算机网络和移动网络直播双视频平台,将新媒体互动贯穿节目生产与播出全过程,刷新中国广播新媒体参与互动人次的历史纪录。
【关键词】中国声音中国年 中央厨房 中国广播新媒体 视听文化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1月27日(农历大年三十)12:00至18:0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由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等9套频率并机直播的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雄鸡篇)。这是继2016年春节期间推出《中国声音中国年》之后,央广再次以全媒体形式为亿万听众奉獻的一场“视听文化盛宴”。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中国声音中国年》(雄鸡篇)全面创新传播方式,以“新闻+文艺+专题”的形式,以过年的声音、过年的味道、过年的期待、过年的责任为主线,充分发挥“中央厨房”的作用,整合各类新媒体传播平台,音频与图文、视频同步直播,向亿万听众传递中国人的亲情、温情、豪情和恩情,吸引了海内外听众与网友全面参与互动,刷新了广播节目互动人次纪录:在直播的6小时内,累计互动人次超过2200万次,网络视频直播观众超过450万人,网络在线收听超过200万人,北上广深等多地广播节目收听率创同比新高。
《中国声音中国年》(雄鸡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突出情感表达、贴近受众生活,凸显文化品位,成为一档彰显央广品格和责任的节目
(一) 《中国声音中国年》(雄鸡篇)以声音为载体,以“新闻+文艺+专题”的模式,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人情怀有机地融合起来,全面反映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与国家发展成就,有故事、有情感,引起了听众强烈共鸣。其中,《年度声音》专题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分钟,却再现了过去一年中最振奋人心、激励国人的新闻事件和典型声音,成为极富激情与震撼力的声音作品。
在进行宏大叙事的同时,节目通过《新春连线》《贫困村的故事》,将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情感诉求与国家的发展进步融合起来,彰显出不同凡响的家国情怀。
(二)《中国声音中国年》利用“央广新闻”客户端和“央广新闻”微信公众号发起“过年了,我想对你说”主题语音征集活动,收集到了2000多条语音留言,并从中精选了50条采用到广播节目中。通过声音,把一年来不同领域、不同场合的重大事件,与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的精神风貌。
业界专家认为:《中国声音中国年》直击春节无数人心灵深处最美好、最柔软之地,发出夺目的人性之光。节目广播特色鲜明,以大量音响作主体,突出声音的主角地位、超强表现力、承载和传播厚重文化的独到功能,为更好地用声音彰显广播特点、做大做强广播做出了新探索。
二、加大媒体融合,刷新中国广播新媒体参与互动人次的历史纪录
(一)《中国声音中国年》以全媒体传播方式定位,在节目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均综合考虑广播、传统网站、社交平台等不同渠道的需求,发挥音频、视频、图文、H5(指第5代应用超文本标记语言)游戏等多种传播手段的优势,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让广播节目可听、可看、好玩。
6个小时的直播中,节目糅入了中国百姓春节拜年互送红包的传统习俗,主持人在与听众的互动中派发了70万元微信现金红包,吸引了1700多万人次参与到活动中来,微信“喊红包”成为节目最受欢迎的环节,显示了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天然优势。除此以外,在视频直播与其他新媒体平台上还吸引了500万人参与互动,当天互动人数累计超过2200万人次,再次刷新中国广播新媒体参与互动的人次纪录。
(二)首次推出计算机网络与移动网络双视频直播。手机视频直播以“一直播”和“央广新闻”客户端为主平台;计算机网络直播以央广网和爱奇艺为主平台,两档视频直播有分有合,各有特点。视频直播除了呈现广播直播的内容,还设置第二现场,邀请新闻评论员、听众代表、播音艺术家、演员以及《中国声音中国年》主创人员做客视频直播间,展现央广的历史、揭秘广播生产流程及节目背后的故事、讲述过年的故事,访谈轻松活泼。同时以弹幕、喊红包、话题互动等方式与听众、网友全面互动,网友参与极为踊跃。数据表明,当天视频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450万,共吸引470多万的点赞,有效地提高了央广在年轻受众中的吸引力,提升了央广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多位资深互联网研究者指出,《中国声音中国年》让广播节目不再止于听、不再限于形,节目的转型升级让电台在新媒体传播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三)前期预热、多平台分发提升了节目传播的发酵能力。
《中国声音中国年》全媒体宣传始于2016年12月27日至2017年1月27日,央广网和“央广新闻”微信公众号等共计发布34篇原创音频、视频、图文稿件和H5互动游戏,内容涉及节目前期采录的内容、明星拜年、高清语音征集成果展示等不同类别,累计获得10万+的阅读量以及近百家网站的转发。
尼尔森网联舆情数据分析指出,全媒体、矩阵式、多角度的集中传播,让《中国声音中国年》被受众广泛关注、高度认可,网络舆情具有强爆发的特点。“《中国声音中国年》的跨媒体播出,从宣传前期就受到了众多媒体与受众的关注,由全网声量变化趋势可知,在节目播出前一天,主办方@央广网和@中国之声开始集中预热,发布了《中国声音中国年》大量相关话题,使舆情热度随之快速上升并在当日达到传播高峰;1月27日节目播出当天,因‘喊红包‘名人明星话新年等互动活动使舆情热度再度升高。随着节目热度散去,舆情声量逐步减弱,关注热度随即退却,显示了前期预热对后期网络传播发酵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四)以自有媒体平台积极宣传带动其他社会媒体,产生联动效应。
尼尔森网联舆情数据显示,中央电台自有媒体平台积极宣传《中国声音中国年》,成功吸引其他社会媒体(环球网、搜狐媒体平台、凤凰网等)对其的关注、报道与转载,形成了中央电台宣传平台与社会网络媒体宣传的联动效应,促进了节目影响力的扩散与效果的发酵传播。热门信息转发方面,人民网强国社区论坛、环球网等官方网媒发布的节目新闻稿件获得了较高的关注与转发,部分地方网媒的发布也极大地推动了网络舆情的扩散传播。
结合统计数据分析,北京、山東和广东等网民活跃地区对节目的关注度较高。此外,海外网民对节目的关注度表现也较为突出,位居第四,表明节目对海外华人听众的影响力在提升。此外,直播当天,央广网、“中国广播”客户端联合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音频平台同步直播,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在线收听人数总计200多万人,比去年网络在线收听人数多出一倍。
三、重视受众需求,充分发挥“中央厨房”的作用,重大节目全媒体布局
(一)为了解受众在“大年三十”收听广播的情况、对央广春节特别节目的收听需求,自2017年1月1日起,项目组组织了《央广春节特别节目,您想听点啥》的专项受众调查活动,共计回收有效问卷3325份。根据调查分析中的听众需求,节目组修改了部分节目的内容,调整了主持人的安排。
广视-索福瑞和尼尔森网联RAM测量仪收听率调查数据均显示,节目在各地收听率均有大幅度提高,节目收听时长也有了大幅度提升。以北京广播市场为例,《中国声音中国年》较前一日同时段大幅增长112%;其中13:00至14:00节目收听份额达到49.6%,占据北京广播市场半壁江山,其中73%的听众在此时只听中央台的《中国声音中国年》;目标听众中,64%的听众平均收听时长超过1小时,节目吸引力十分突出,黏性强大。
(二)2016年春节特别节目试行节目内容生产项目责任制。该运作模式打破部门壁垒、充分调动优势资源的作用十分明显。在今年的《中国声音中国年》特别节目运作过程中,总编室统筹协调、总导演全程负责,各部门参与人员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视频、音频、图片、技术开发等都能落实到人,根据每个渠道的传播特点,合理安排,从提前预热到节目直播,从搜集听众声音到直播互动,都井然有序,共同将这一重大直播推向高潮。
四、发扬“工匠精神”,集纳全台编播人才,精良制作
业界专家认为,《中国声音中国年》(雄鸡篇)脚本的撰写体现了广播编辑的文化功力。深受听众喜爱的播音艺术家方明、于芳、肖玉等担任节目中文化专题部分的主持人,风格隽永厚重;苏扬、雨亭、王冠、海阳、大铭等直播主持人朝气蓬勃,既彰显个性,又富有美感,为节目取得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不论是《年度声音》专题,还是特别节目中的声音纪录片《乡音乡情》,都是央广记者、编辑精雕细刻的精品之作。业界专家认为:“《乡音乡情》不同场景、不同地区的内容和音效的转换,巧妙恰当,天衣无缝,让人身临其境,节目动人、动听……央广‘工匠,让人心生敬意。”
五、结语
《中国声音中国年》(雄鸡篇)内容有创新:由中国声音中国年》(金猴篇)的单线条拓展为“线”“块”结合,有语言直接表达的情感,有故事表现的主题,有多种文艺形式传递的理念,有精致的音响营造的氛围。形式有创新:频率集成推送,视频独树一帜,两微一端相得益彰,对外合作拓宽天地,尤其是视频应用令人振奋,是融合发展的一大步。推送有创新:预热早、参与度高、片花新颖,推介与新媒体作品有机结合,尤其征集声音的活动,开拓了声音媒体的一种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