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教师资质现状、问题及实践探究
2017-03-20李桂云李升伟李亚轩
李桂云 李升伟 李亚轩
摘要:2015年秋季,全国多数省份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在此背景下,河北省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小学(教学点)的部分代课教师,因历史、现实和自身条件等诸多原因一直未有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证书,考取教师资格证书(又称教师入职资质考试)是其自身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面临的主要压力和挑战之一。如何正确认识乡村小学代课教师参加入职资质考试存在的问题,深入浅出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适宜的对策建议,以期其顺利通过入职资质考试,已成为当前农村小学基础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 乡村代课教师 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 实施效果
一、问题缘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实施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推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从而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2015年6月,国家颁布《乡村教师提升计划(2015-2020年)》,同年10月,河北省印发《河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提出全面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乡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2012年下半年,河北省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是乡村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入职资质(以下简称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而当前,河北省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由于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城乡资源不均衡和结構性矛盾等诸多因素,小学教师队伍数量明显不足,当地一些高中毕业或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大中专学历的社会人员,在未取得国家认可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条件下,以临时代课教师招聘或劳务派遣形式,与乡镇学区或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签订临时用工合同(以下简称乡村代课教师),承担起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工作重任。当前形势下,考取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是其自身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压力和挑战。
正确分析乡村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实施效果,探究乡村小学代课教师在入职资质考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构建适宜的问题解决策略,规范和提高其教师资质要求,并顺利通过入职资质考试是当前加强乡村小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时间取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河北省2012年秋季至2016年春季8次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为研究样本,通过电话、网络和现场的非结构化随机访谈,共抽取河北省Q市参加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的乡村代课教师126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并对访谈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筛选与乡村代课教师参加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相关因子,做到研究内容、方法和过程、结果的较高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制度已在全国全面实施,乡村代课教师对其认知度低,政策负效应显著
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2015年底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全面实施入职资质国家统一考试,河北省从2012年秋季开始试点。而乡村代课教师对入职资质考试改革的认识,即对这种考试的了解程度、意义以及对其自身的影响等方面认识程度较低。
从了解途径来看,67%以上的人主要来自亲朋好友的“道听途说”,21%左右的人通过报纸、网络、电视新闻等社会媒体知晓,只有不到10%的人来自其参加的县区级以上的各类培训学习活动;对考试报名、考试具体月份和考试次数等基本信息完全了解的人不到14%,知道大概时间的占56%,听说或者不太清楚的人达到30%;对考试标准、考试科目设置表示完全了解的人不到10%,完全不知道的多达75%;而对于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的意义,85%以上的人不知道或不清楚;对其自身的影响方面,98%以上的人担心自己因无小学教师资格证而可能失去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巨大。显然,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对广大乡村代课教师而言,认知度低,负效应显著,自信心也明显不足。
2.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主体由社会学习者向在校学生转变,乡村代课教师面临被边缘、被淘汰的趋势
2012年9月,河北省教育厅公布的《河北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从2012年暑期以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教师资格需要参加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根据当前我省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只允许在校大三(含三年级)师范生才可以报考,2014年春季及以前,报名参加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的主体是乡村小学代课教师(无小学教师资格证者)和小部分想从事小学基础教育工作的其他学习者(以上统称为社会学习者),他们原始学历整体程度低、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较差、非师范专业背景占主体,合格率低,2012年秋季到2014年春季的4次入职资质考试中,笔面试一次性合格率平均在20%左右。但从2014年秋季开始,随着在校师范生报名参加考试,在校专业学生成为小学入职资质考试的主体,乡村代课教师在与在校专业学生的同场竞技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通过近几次考试,面临着严重的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的可能。
3.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突出专业性、实践性和能力性,乡村代课教师无以适从,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亟待提升
突出专业性、实践性和能力性是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中体现出的典型特点,而广大乡村代课教师在参加考试过程中无所适从,凸显出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缺失,这也是他们在入职资质考试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乡村代课教师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薄弱,缺乏系统性、全面性
乡村代课教师学历偏低,缺乏系统的、全面的专业学习背景或职业培训。在研究对象的第一学历结构中,76%的为高中(中专)学历,8%的为大专学历(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初中学历达16%,他们普遍缺乏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日常任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育法律法规知识以及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小学教师职业理念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意识等认知程度低。
(2)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对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的研究性学习
乡村代课教师除了日常上课外,还具有兼职(开网店、个体经营实体店等)与兼农(从事农业生产)的双重角色,既要面对平时繁重课业,又要照顾家庭、从其他渠道增加收入,甚至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工作生活特点,就决定了广大乡村代课教师自主学习时间非常有限,自主学习的时间没有保障,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对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的研究性学习能力。91%以上的乡村代课教师认为平时工作太忙,时间不够安排复习备考,81%以上乡村代课教师没有对考纲考点进行专门研究,96%以上的人更是没有对历年考试进行题型结构、考试特点规律,内容重点、热点分析以及预测未来考试趋势等研究性学习。
(3)缺乏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小学教师入职资质国考笔试2科的主观题和面试是整个考试主要内容组成部分,强调考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表达能力。86%的人认为答题没有思路,90%以上的人认为,考题中案例很熟悉或常见,但在判断、选择具体知识点和基本理论、如何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构建符合当前新课改理念要求的问题解决策略或办法上最困难。
除学历低、缺乏专业背景学习或有效的职业培训是影响乡村代课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和表达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外,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四、建议
1.教育主管部门加强调研,完善考试机制,避免一刀切现象,力求公平公正
作为教师资格准入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国家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除了利用各种平台宣传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考试机制外,更应积极关注和回应广大乡村小学代课教师对教师资格的正常合理的现实诉求,通过加强调研,完善考试机制,避免在教师入职资质考试中的一刀切现象,切实维护和保障现有乡村代课教师的基本权益。
2.农村小学立足校本培训,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规范和提高乡村代课教师资质水平的新途径新方法
校本培训是规范和提高乡村小学代课教师资质要求的基本形式和有效途径。农村小学立足校本培训,从乡村代课教师自身实际和需求出发,采用行动研究法,灵活采取案例式、经验交流式、情境式、小组讨论式、任务驱动、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开展校本培训,特别是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规范和提高乡村代课教师资格要求的新途径新手段,如e线课堂、微课、移动微课等,在经验反思中转变落后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专业认知,在行动中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切实提升乡村代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3.乡村代课教师加强入职资质考试认识,以自主学习为主,多途径多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1)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平常心态,做好规划
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加强对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的认知,正确认识考试的特点和要求,不轻视,也不过于担心和焦虑。广大农村代课教师学历低、学习基础薄、学习能力不高又缺少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专业知识,加之年龄偏大、家庭生活压力等各方面原因,对考试往往信心不足,“望而却步”心理普遍。所以代课教师应该树立平常心态面对考试,通过各种途径包括询问相关专家、同事或自己上网查询等方式提升自身对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的认知度,从自身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并根据每年每次笔试面试报名和考试时间,尽早提前1~2个月准备复习,制定为期3~4个月学习计划,备考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
(2)立足平时,依托乡村教师提升计划,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升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
“万丈楼台始于垒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借阅书籍、多媒体等形式加强自主学习,自觉挖掘自主学习的内生驱动力,主动研究入职资质考试的特点、考点、重点和规律,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和能力,这是必然途径。以校本培训为引领,充分利用鄉村教师提升计划的各类校本教研、国省培项目的培训活动,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内生驱动力,以专业基础学习为根本,夯实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切实提高自主学习的效能。
同时,发挥同伴互助小组在备考中的积极作用。坚持就近原则,与本校或学区参加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的教师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共建学习共同体,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提高备考效率和质量。
(3)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反思教学实践,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表达能力
小学教师入职资质考试突出强调专业性、实践性和能力性,以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科内容和典型案例为题材,考查考生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小学教育现象或问题,并构建解决问题的策略。乡村代课教师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复习中,要对涉及的案例或教学情境进行问题分析,主动联系专业基础知识或理论进行分析,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通过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和日常教学活动,学习撰写学习笔记、教学日志、反思性教学日记等,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
————————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中小学和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OL].http://www.hee.gov.cn.
[2] 李升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国考面试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5(9).
[3] 卢文若.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考查研究[J].中国考试,2015(4).
[4] 魏亦军.教师资格制度与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质量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3(12).
[5] 陈秋红.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给小学教师之前培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J].教师教育论坛,2014(4).
[6] 曹文.农村代课人员的窘境及出路[J].当代教育科学,2015(15).
[作者:李桂云(1982-),女,河北衡水人,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讲师,硕士;李升伟(1982-),男,甘肃白银人,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讲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李亚轩(1981-),男,甘肃陇西人,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引镇初级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