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初中生物“课堂生成”落地生花

2017-03-20李红晓

中学生物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胚乳血型

李红晓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得以体现。在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付诸于实际教学中时,笔者发现学生灵感的多样性、视角的独特性、思维的开放性均展现得淋漓尽致。师生一起活跃在这样的课堂中,往往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一个个小小的意外便成就了精彩课堂,这样的课堂便是生成的课堂。下面就将笔者关于课堂生成的一些体会和收获与同行一起分享。

1 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喜欢按照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还会把一些问题的答案快速告诉学生,就怕让学生浪费时间。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定格在一个固定的答案中,如果学生的思维开阔了,那么课堂将会精彩纷呈。

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中,讲到膝跳反射时,笔者想让学生自己探索,亲身体验一下这个简单反射,于是在没有讲解注意事项前,就让他们开始试验。随后在总结实验现象时,有学生竟然没有膝跳反射,为什么呢?学生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双腿的姿势不对”,有的说“敲的位置不对”,有的说“可能是没有放松,精神紧张导致的”等等,听到学生的精彩回答,笔者感到丝丝欣慰,因为他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验现象并借助教材做出正确有效的分析。随后,教师又趁势引出“膝跳反射有无大脑的参与?如果大脑参与了会是怎样?”届此,一并解决了“大脑可以控制膝跳反射,但是没有参与膝跳反射”的问题。

2 不要让学生的声音淹没

课堂是富有生命气息的,学生的思维也是开放的,他们的一些意外生成往往会成为有力的教学资源,但这样的意外又往往是稍纵即逝的,要靠教师及时把握住,并加以提炼、引导。

在“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节讲到“尿液的检查”时,笔者给学生出示了一张尿液化验单,让他们当一次医生,诊断一下该病人。从化验单中很明显可以看出病人的尿中带有血细胞和蛋白质,这种现象叫血尿和蛋白尿,本节课的内容到此就应该结束了。可是笔者突然听见一个声音“那尿糖呢?”急忙反应到,不如给学生一点答疑解惑时间吧!于是说:“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只见那位学生很迅速地把刚才的问题提了出来,“老师,糖尿病人的尿糖现象,也是因为肾炎引起的吗?”笔者也顺势回答了他,“糖尿病分肾性糖尿和糖尿病性糖尿,顾名思义,这两种类型的病因是不一样的。”更可喜的是又有一名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患阑尾炎时,去医院为什么要检查尿液啊?”教师解释:“患了阑尾炎时要进行尿检、血检、便检,如果分别检查出血细胞、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大便带有血细胞等情况,表明很可能患有阑尾炎。”看到学生高兴地坐下,笔者也感到无比的快乐。

3 不要不放心学生

把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课堂上的一些简单知识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当然,学生在分析问题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异想天开或是比较肤浅的地方,但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绝对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问题库”一旦打开,所展现出来的对知识渴望的热情将是无止境的,也是教师无法预料的。

“血型与输血”一节课中讲到输血的原则是同型输血,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一原则,笔者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把自己的血型写下来,然后假设某一血型的病人急需输血,请小组成员献血援助。正当学生热血沸腾地开展活动时,突然有一名学生说,“老师,能不能将A型和B型的血混合后输给AB型的人啊?”学生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定心一想,原来我还没有讲明为什么要同型输血。于是顺势将此难题抛出,“其他同学认为这样是否可以呢?”只见有几名学生已经举起了手,急于展示自己的答案,“老师,我知道原因是如果不同血型混合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从而堵塞血管,让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所以不能混合。”经过这样讲解,学生恍然大悟,才避免了学生的不科学想法。

4 注重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生物学的知识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可能会有一条主线,也可能会形成一个网络。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师可辅助学生通过以知识支架的形式来总结前后知识,通过这样的训练往往会使学生学会运用联系的思维思考问题,也有利于开阔思路。

例如:讲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储存营养的部位分别是子叶和胚乳时,有学生提出问题:“双子叶植物没有胚乳吗?如果没有胚乳,那它还是双受精吗?”听到这样的问题,教师真得非常高兴,因为能提出如此问题的学生就是很好地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了。于是笔者便给他解释:“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是被子植物,都进行双受精。双子叶植物有很多种类没有胚乳,是因为胚乳被子叶吸收了,典型的就是花生、黄豆等。也有具有胚乳的双子叶植物,比如蓖麻,单子叶植物一般都有胚乳。”

5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课的特点之一就是与生活联系密切,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引入课堂,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引起他们联想,因为有些学生是很善于观察生活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解决了他们的疑惑。这样的课堂是学生们所喜爱的。

教师先告诉学生:“海带放到清水中加热会变成绿色的原因是:藻黄素、胡萝卜素不耐高温,叶绿素耐高温不耐低温。”随后,教师又提出:“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黄?”接着又有学生说:“那为什么冬天松树没变黄呢?”我接着回答:“松树叶子的表面有着很厚的蜡质层,使它既不怕冷,又不会蒸发多少水分,其实松树也不是不落叶,只不过三五年才换一次叶子,并且叶子也不是全部一起换,而是一批一批地换,因此,松树看起来是一年四季常青。”

总之,生物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即使教师事先设计地再充分,也肯定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有很多都不是教师能提前预料到的,但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课堂生成问题,使之成为新的教育教学资源,并将其转化成课堂教学的亮点,相信生物学课堂教学在生成中一定会有更多的精彩。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胚乳血型
高粱种子胚乳完整程度对芽苗建成的影响
胚乳切割与置换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为什么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
新陈代谢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