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大量阅读和积累中培养学生语感

2017-03-20陈绍兴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积累语感阅读

陈绍兴

【摘 要】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悟,是对语言文字整体的感知、领悟和把握。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感积累的过程,就是提高语文素质的过程,体现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阅读;积累;语感;语文教学

朱作仁教授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那么如何在教学与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大量阅读和积累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要积累就不能让学生“两耳只听教师说,一心只读语文书”,而要引导学生在会听教师说,会读语文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谈谈个人看法。

一、精读课文,结合体验,诱发语感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是课文。语文教材作为学生的主要语感对象,大多数由文质兼美的文章组成,这类文章蕴含着中国优秀的文化精神和思想道德观念,学习这样的文章对培养学生语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类文章要精读。以读为主,切不可围绕三五个问题打转,而要把课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全面地把握和综合地理解。因为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才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才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遣词造句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六个句子,如果重读“静”、“清”、“绿”、“奇”、“秀”、“险”六个字,学生就会理解这是桂林山水的特点;如果重读六个“真”字,学生就体会到这是作者以笔下的真景表达心中的真情,这情就是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只有读才能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所以课本中的课文一定要读透,读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列提纲理思路法,抓重点句段法,换词品读法等,但总的来说,学生读的力度和所占时间的比重还不够。如果每一篇课文都能从熟读精思而能成诵,学生的语感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吟诵要使学生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真切,希望早一点能背诵而自然达纯熟的境界。”这是培养语感最有效的途径。

二、重视读写例话中方法的积累

在中高段的语文课文中,几乎每单元都配有相应的读写例话。安排读写例话的目的是揭示本组课文要进行的阅读或作文方面的训练重点。每组读写例话揭示的都是规律性或方法性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阅读或写作的工具,只有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才能促使学生主动读书,才能为大量阅读做好准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读写例话的经验,定期提问归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某种方法。比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分段的分歧较大,在产生分歧时,笔者先让学生回忆以往读写例话中所讲的分段的依据,学生答出“按时间顺序分,按地点转换顺序分,按游览参观的顺序分,按总分总的结构分,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分”,回顾之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用各依据去验证,最后学生就会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有关地球的几方面知识。把这几方面分清了,文章的结构也就明晰了,内容也自然了解了大半,再经教师的讲解,文章也就读透了。通过实践,学生扎实地积累、回顾、归纳、总结,在教师略作指点的基础上列出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经常回顾和应用这些方法对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提高了学生语感中的准确领悟感,激发了学生主动读书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语感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配套的阅读教材

现阶段教材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语感。对于这套教材中的课文,不能只让学生找出课后的问题答案,而是要让学生利用例话所学的方法分析课文,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及优美句段。根据文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语感。比如《海上日出》《夕照》《草原》等文章使用了易于构成画面的语言,适合培养学生语感的形象感,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地给文章配插图,根据图与文积累优美的景色描写的句子。对于含意深刻的文章,比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伯父和“我”谈起《水滸传》,“我”张冠李戴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的话,‘我又羞又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这是为什么?原来,伯父的话表面上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在委婉批评“我”读书不认真。“我”听懂了伯父的言外之意,才那样羞愧后悔。读课文时,学生只有领会到这层意思,才能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孩子的教育和体贴。所以,认真揣摩词句的言外之意,可以培养学生语感中的意蕴感。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尚不丰富,这样的段落先要求学生背诵,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揣摩和体会,学生便能把体会到的意蕴实践于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

四、有计划地让学生积累古诗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培根也说“读诗使人灵秀”。许多优秀的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这对于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都非常有益。积累大量的古诗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学生的语言变得灵秀。但语文教材并没有大量地选取古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增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古诗的阅读量和积累量。这些古诗包括景趣诱人的《望天门山》《暮江吟》;情趣盎然的《山中问答》《红豆》;理趣十足的《金缕衣》《冬夜读书示子聿》,志趣激昂的《示儿》《别董大》等等。每当听到教室里传来“秦时明月汉时关”“劝君惜取少年时”的朗朗读书声时,每当看到学生在作文中化用的诗句时,都使笔者意识到积累古诗词对于提高学生语感和语言的流畅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重视生活中的语言积累

感受与生活经验直接相关,如果离开了生活经验,那么语言与现实就失去了联系,因而也就很难获得具体的语感。所以说,丰富深切的语言,不能单靠查字典来理解,或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该把生活经验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正确理解语意。比如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有一句“太阳已经落山,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一段红霞”的说法并不常见,于是笔者让学生回家后留意,傍晚的红霞何时是一片,何时是一段,何时是一抹,并引导学生看看早晨的红霞是怎样出现的。学生兴致很高,不但傍晚看了晚霞,知道太阳快落山时和刚落山时,红霞是一片的,面积大的;当太阳落山后,红霞就只剩一段,面积比之前小很多;当夜幕快要降临时,红霞是一抹的,停留的时间特别短。还有几位学生分享了早晨出门时看日出的所见,所感,同以往读的《海上日出》《日出》作比较。因此在理解语言文字时,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语感的培养才不至于那么苍白。正如费尔巴哈所说:“感情只能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只能为感情所了解。”只有通过大量丰富的阅读和积累,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才能从优秀的篇章中汲取营养,才能从丰富的生活中学到知识。这才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评价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

猜你喜欢

积累语感阅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