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电力生产一线 构建能源动力工程应用型人才多维培养体系
2017-03-20胡丹梅何平
胡丹梅+何平
摘要:当前能源动力类毕业生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应用能力不足。本文结合学校的电力行业特色,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探索构建多维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将大幅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电力企业培养更多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多维协同
中图分类号:TM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06-02
当前,能源动力类毕业生的最主要的問题之一是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应用能力不足,本科毕业后入职上岗前通常都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岗位培训。此外,学生对于一些新的发电技术,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烟气的脱硫脱硝、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等了解甚少,由此给企业造成很多经济和生产上的困扰。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迫切需要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的能源动力类的应用型人才。
针对企业的需求,结合本专业人才的培养规范,我们拟构建能源动力类应用型人才的多维协同培养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准。(2)构建以应用能力为本的理论教学体系。(3)构建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4)构建校企紧密联合的企业实践教学体系。(5)构建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体系。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的制订
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要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这需要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制订出立足发电行业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标准。
二、构建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特点,面向企业需求,以发电企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岗位人才要求为主线,以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能源与动力类专业规范为基础,以行业发展为导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改革,构建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课程体系。
1.紧密联系生产,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对于基础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强化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同时强调课程与能源行业知识相结合,在教学中引入能源行业相关知识的介绍与计算分析案例。
对于专业课程,从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出发,采用模块式的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例如:划分成“电厂热能动力”、“洁净发电技术”及“节能与能源管理”等模块,各类模块课程具有相对独立性,紧紧围绕用人企业对培养对象所要求必备的知识、能力及职业素质进行教学。
2.根据国家能源战略及节能减排发展需求设置课程。课程设置上,不仅有传统的课程,也设置一些符合国家能源战略、节能减排要求的课程,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分布式供能系统”、“能源管理与审计”等课程。随着新兴电力生产技术和污染物控制技术不断应用于电力生产过程中,“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烟气的脱硫脱硝”等先进的电力技术也将被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中。
3.教学方法改革。(1)课堂教学方面,不仅讲解理论知识,还采用实例化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形式,根据电力行业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的新要求拓展教学内容。在专业主干课程中安排一定学时的企业专家专题讲座,聘请企业高级专家为学生进行行业新动态和工程案例等内容的讲座。另外,在课程中引入工程案例研讨内容,每门主干课程,每个主要知识点都有工程案例。由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2)课程内容方面,以能源行业工种职业能力标准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及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3)课程设置方面,以工作项目为引领,从岗位需求出发,紧紧围绕完成企业中设备运行及维护所需的职业能力培养,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蕴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项目中,让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并通过项目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三、以构建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上海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也是校内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涵盖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践、创新实验平台。依托我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我们提出了构建“专业基础—专业—综合—创新”分层次、多平台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工程技能、设计能力、专业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开放校内实验课程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基础课程实验为主建立开放式热工实验平台,整合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以及传热传质等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形式,由学生自行拟定实验方案,充分自主选择实验设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分析能力。
2.建立新能源技术及节能新技术实验平台。整合分布式能源系统实验室、太阳能利用系统实验室以及生物质利用实验室,建立新能源技术及节能新技术实验平台。分布式能源系统实验室为《热能与动力工课程设计》、《能源审计》、《节能管理》等课程开展实验,使学生熟悉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实际生产过程。
3.火力发电仿真系统训练,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本专业的火电仿真机组系统仿真机与实际机组为1∶1仿真,模拟实际机组的热力系统、热工控制,能够实现整个机组的启、停、正常运行和事故处理。通过火力发电仿真系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电厂设备与运行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四、构建校企紧密联合的企业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与各大发电集团公司联合共同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参与本科生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构建校企紧密联合的企业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领域覆盖电力生产、运行、试验、检修等各个环节,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企業为主参加生产实践教学。学生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理论知识教学主要由校内教师进行,同时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到校内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在企业完成,场地由企业提供,授课主要由企业人员进行。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进行电力生产技能现场实践。
2.实行双导师制,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学习中的必要环节,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十分重要。校企双方共同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企业与学院共同指导学生,共同进行答辩考核。
五、构建具备工程实践经验教师队伍的培养体系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如制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下电厂实习等相关政策,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具体途径有以下几种。
1.提高现有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利用企业产学研基地,轮换派出教师到企业去实践1—3年。教师在企业工作期间,可以通过直接参与企业项目,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直接引进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直接引进具有较高学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作为学院专职教师,安排其讲授所熟悉的课程,如:聘请具有现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讲师。
3.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作人员为学生授课、指导实践教学环节、做专题讲座、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等。将实践中的问题直接带入课堂,培养学生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到企业中去,解决企业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与企业合作完成毕业设计,以提高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战洪仁,张建伟.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8,(1):19-21.
[2]张光学,王进卿.时代背景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4,(6):75-76.
[3]常胜运.“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7,(5):103-105.
Based on the Electric Power Production Process,to Construct a Multidimensional Training System of the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HU Dan-mei,HE Ping
(College of Energy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Shanghai 200090,China)
Abstract: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energy power graduates is the lack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lack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bility. To construct a multidimensional training system of the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we comb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with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training system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 skills,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 graduates will more qualify for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Key words: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application-oriented technical personnel;multidimensional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