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强化理论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7-03-20胡蝶芦苇
胡蝶+芦苇
摘要:当今社会中,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都非常重视,然而,往往在面对幼儿出现行为习惯问题时却表现的无可奈何,甚至束手无策。本文基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首先介绍了强化理论;其次,论述了强化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最后,提出了运用强化理论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强化理论;幼儿;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77-02
一、强化理论概述
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是其理论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和基础。在斯金纳的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变量。强化是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在斯金纳的体系中,强化是一个中性术语,简单地定义为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是通过终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对于强化的程序,是指反应受到强化的时机和频次。
二、强化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幼儿期是人的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习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毕生的,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健康,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习得,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强化对于培养幼儿和塑造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以下几点重要的作用。
1.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幼儿产生某一良好行为时,教育者给予幼儿点头、表扬等类似于这种表示赞赏性的反馈,幼儿内心便会觉得满足和快乐,于是,幼儿该种行为表现就很有可能会再次出现;当此行为再次出现时,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又及时给予幼儿一种正强化,幼儿在经过多次强化后,良好行为就会得到巩固。
2.消除不良的行为习惯。当幼儿产生了不正确的行为时,教育者应及时给予批评、指责或剥夺幼儿喜欢的事物,这时幼儿便会感觉到不开心,并意识到是他的这种行为导致了教育者给予他的惩罚。于是为了不受到批评,幼儿便会逐渐减少他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最终不在出现这种不良的行為。
3.提供行为的反馈信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性是有意识能动性,即是有思维能力的。这样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指导我们做出行为,而且会指导我们思考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然后从结果进行预想,最后以这些预想为标准来调整和决定以后的行为。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依然具有相同的思维能力。事实上,幼儿评判和调整自己行为时,其中的一个标准就是自己行为是否多次得到强化,以及接受了什么样的强化。在经过多次相应的强化后,就可逐渐获得比较清晰的行为的反馈信息,逐渐更清楚的了解到社会、他人对自己的行为所持有的态度和要求,最终来调整、甚至重塑自己的行为,并在整个过程中来慢慢积累行为规则和社会经验。
4.促进内部强化的形成。内部强化,又可以称作自我强化,是规范个体行为的又一重要途径,同外强化相比,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更大,更为持久有效。早期阶段,幼儿的自我评价标准处于形成过程中,外部强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内部强化。幼儿通过教育者对其某一行为的强化,了解到教育者对该行为的要求和社会的标准,于是根据第三方的标准以及自身行为的后果,确定内部评价的标准,即幼儿会从所接受到的外部的强化中逐渐获得和形成内部强化。
三、运用强化理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强化理论对于良好行为的培养,本身是具有有效性的,但将理论运用实践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作为教育者如何使自己对幼儿的强化发挥最大的有效性,从而确保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下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科学运用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给予幼儿一个另其感到愉快的刺激,使良好行为得以建立、保持和增加。正强化更多的是运用在幼儿出现了良好的行为时,为了让幼儿这种良好的行为得以保持和增加。比如,幼儿平时挑食,不爱吃青菜,但是当幼儿开始吃青菜时,教育者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赏,这样幼儿会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儿童会意识到,因为自己吃了青菜所以得到了表扬。刚开始幼儿可能会为了得到表扬而去吃青菜,久而久之,吃青菜成为了一种行为习惯,不挑食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养成了。负强化就是撤销一个让幼儿感到不愉快的刺激,使良好行为因为不愉快的刺激的撤销而得到巩固和增多。负强化较多的运用在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也可以说这是比较正面的一种惩罚形式。比如,某幼儿在和同伴游戏时,与同伴发生了肢体上的矛盾。一般来说,该幼儿应该是受到惩罚的,但如果这个幼儿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那么他就可以避免严厉的惩罚,这样儿童就会意识到主动承认错误这种行为是正确的。由于负强化这种方式实施的情况较为特殊,教育者要谨慎的选择,科学的运用。
2.准确把握强化的时机。这里所说的时机就是要强调给予强化的及时性。当幼儿出现相应的行为,应立即对其进行强化。幼儿思维水平和记忆的发展有其独有的特点,若教育者给予的强化延迟,幼儿可能就很难将其强化与自己先前的行为表现联系在一起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对行为结果的关注度会逐渐降低,对强化的情感体验也一定会不如及时给予强化时的情感体验。再者,由于时间的延迟,整个过程中很可能会介入一些其他的行为,而介入的行为中,很可能也会有不良行为,于是在给予强化时会导致一些不良的行为在无形中得到了强化,从而使强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和捕捉幼儿的良好行为的表现,及时运用强化机制,对幼儿萌发出的良好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
3.强化的一致性。首先,教育者对于幼儿同一种行为的态度要保持一致。例如,如果以前给予奖励的行为,现在却忽视甚至批评,就会让幼儿产生疑问,造成已经出现的良好行为受到抑制,从而使儿童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者,不同的教育者对幼儿同一行为所采取的强化应该一致。比如,如果家长对幼儿的某种行为给予赞扬,但老师却对该行为进行批评,则幼儿将无法获得确切的行为标准,也就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强化的一致性能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产生最大的教育合力,从而确保强化的有效性。
4.強化要有差异性。在我们实际的教育中,幼儿对于各种不同强化做出的反应是不同的。要想强化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别性,并应采取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每一位幼儿都有区别于他人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而且不同年龄的幼儿对强化物的喜好也是不同的。例如,有的幼儿希望得到五角星、小红旗等这种物质的奖励,而有的幼儿却更愿意得到认可、微笑等精神上的鼓励。作为一位教育者,要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来提供不同的强化刺激。这就需要教育者足够了解幼儿的个性、兴趣、爱好、需求等。
5.普雷马克原理的运用。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活动来刺激并增加低频活动的发生率,这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又一种强化的方法。比如,如果幼儿不喜欢阅读书籍而喜欢看动画片,那么,我们可以让幼儿先完成一定的阅读量之后,再让幼儿去看他喜爱的动画片,等等。但是,这种方法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所以教育者要尽量做到态度温和,用和幼儿约定的方式实施,这样孩子为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会妥协完成约定的事。对于这种方式,教育者要注意的是,首先,教育者应当针对不同的幼儿提供不同的强化物;其次,教育者在选择强化物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
综上所述,强化理论对于行为的塑造、培养和保持有其独特的优势。教育者必须深刻领会强化理论的内涵和作用,然后再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去发挥它最大的效用。但是,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对任何一位教育者来说都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所以,教育者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时要辩证的、灵活的选择强化的方式,并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样才能确保其教育的有效性,从而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韦.论强化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的作用与运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0(10):125-128.
[2]陆爱萍.促进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五种强化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7,(3):85-86.
[3]李朝军.强化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5,9(3):109-111.
[4]刘华.浅谈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习惯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5,(2):58-59.
[5]唐春梅.浅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45-146.
Reinforcement Theory unde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hildren's Behavior
HU Die,LU Wei
(Institute of Education,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20,China)
Abstract:At present,whether parents or teacher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behavior is very seriously. However,often in the face on children's behavior problems and even what to do.This paper,based on the B. F.skinner ‘s reinforcement theory,intended to cultivate children's good behavior.First introduces the reinforcement theory;Secondly,discusses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role of cultivating children's good behavior;Finally,put forward the methods of reinforcement theory are used to cultivate children's good behavior.
Key words:reinforcement theory;children;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