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孝文化在韩国的传播与发展研究
2017-03-20莫洁杜昊张瑜全龙华
莫洁+杜昊+张瑜+全龙华
摘要:我国的孝文化伴随着汉字的传播传入了朝鲜半岛,在朝鲜半岛经历了漫长的传播与发展过程后,在韩国如今形成了具有其特色的孝文化体系。顺着韩国的历史沿线了解我国孝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入与发展过程,从政府、家庭、节日、文化产业等角度看现当代韩国孝文化的发展情况,感受韩国孝文化发展的特点,总结出对我国当代孝道文化建设的启示和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孝文化;韩国;传播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57-04
一、孝文化在朝鲜半岛的早期传入与传播
我国的儒家文化具体是何时传入朝鲜半岛的,对这个问题目前尚无已证实的确切资料。但由于韩国历史上自古以来一直到李朝时期1443年其本国文字韩文的创立(1446年正式推行),这期间其语言与文字长期分离,因而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汉字的传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文化也渐渐传入朝鲜半岛,由此孝文化也自然而然地传入了朝鲜半岛。
在古代韩国,进入封建社会即三国时期时,在地理位置占优势等的情况下,高句丽成为三国中最早输入中国文化的国家,高句丽的小兽林王首先分别在中央和地方设立儒家文化的教育机关——“太学”和“扃堂”。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为了解决国家的统一和国防问题通过高句丽引进儒家文化,起初时主要把精力放在建立国家体制和各种典章制度上,因而着重吸收孔孟原始的儒家文化典章制度,之后于公元4世纪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儒家文化教育制度。新罗位于朝鲜半岛的东南部,由于相对偏僻,儒家文化传入相对比较晚[1]。新罗时期,以通过对选拔出来的人才进行孝悌和忠臣的教育而起到治理国家作用的青少年组织——花郎道组织的宗旨要义之一便是“侍亲以孝”,孝道精神随着花郎道精神在朝鲜半岛被广泛传承。在三国时期开始设立的儒家文化教育机关“太学”和“扃堂”里教授的儒家经典主要有《论语》、《大学》、《中庸》、《礼记》、《春秋》等,这些儒家经典里记载的“孝道”思想,内涵丰富,从家庭中的恭敬顺从、侍养父母到移孝为忠,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孝思想作为三国时期统治理念的中心思想,由孝与忠维持国家秩序,在克服统治国家的各种困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公元676年,新罗先后灭掉百济和高句丽后进入了统一新罗时期,成为了朝鲜半岛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公元682年,神文王二年朝廷设立了中央国学,并且在8世纪中叶,将国学改为太学监,设置各科博士及助教,定必修科目为《论语》、《孝经》[3]。之后景德王在太学监里设三科,《孝经》是三科共同的必考科目。孝悌成为了教育的目标,忠孝教育也由此被一般化[4]。
进入高丽时代,佛教被定为国教,儒学处于了社会思想的支流,但并未遭到统治者的排斥。高丽时期为了强调儒教教育,制定旌表制表彰行孝者,鼓励孝伦理的实践。高丽王朝在官吏的录用上也实行孝廉制度,对于孝德出众的人可以特别录用为官。高丽时期还效仿《唐律》,制定、实施《高丽律》,用来处罚不孝之人。到了高丽末期,由于频繁遭遇外侵,出现了武臣叛乱、奴隶农民叛乱等,此前确立的孝文化思想进入了衰退阶段。而后随着佛学带来的社会弊端的逐渐突出,儒学又开始被统治者进一步重新重视。为了改变当时民心涣散的局面,必然要求有助于社会革新的新的指导思想的出现。于是,宣扬符合伦理的民族精神的学说——朱子学出现了。朱子学它不仅在理论上追求忠孝,并且把其深入到实践上。
到了李朝时期,由于太祖李成桂是以高丽朝重臣的身份通过篡位实现的改朝换代,为了稳定社会秩序、稳固人心,李朝“推儒斥佛”,设立儒教为国教,以“朱子学”为核心,确立“朱子学说”为唯一的正统思想。朝鲜时期出现了大量体现孝观念的文献,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孝子、忠臣和烈女的顺序进行具体事例列举,让人们认识到孝是政治、社会秩序的根本规范。朝鲜时期有两位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一位是李滉,另一位是李珥。李滉把纯孝和全仁作为人伦思想强调,他认为“孝是所有行动的根源。”在他的《戊辰六条疏》、《修身十训》和《礼安乡约文》等著作中都强调了孝的重要性。直至李滉时期孝思想作为政治、社会的规范已被系统化。李珥则建立了“听溪堂”,率集所有同宗族人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礼仪出发,美化家风,努力构建家族精神,在普遍缺乏家族精神的当时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他在其《正家》一书中,强调在家中对待父母的孝行是一切人际关系中最重要
的[4],并且孝思想在他的《擊蒙要訣》一书中被集中体现,书的最前面便是以父慈、子孝、夫妇别、兄弟友和朋友有信来解读五伦问题,书的十章内容中包括立志章、事亲章、丧制章和居家章等篇章。朝鲜后期开始出现国文小说,作为朝鲜三大古典小说之一的《沈清传》讲述了孝女沈清为了帮助盲父实现睁眼见光明的愿望,自愿卖身做活祭品,因感动天帝在投江后被救,最终回到父亲身边使得父亲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该小说是以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口头传说为基础写成的,凭其感人的故事情节和创作价值不仅在韩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至今仍深受韩国人民喜爱,可谓家喻户晓。在朝鲜时期,儒教的教诲被作为国教崇尚,这使得“三綱五伦”的思想深入民心。孝在这时期作为实践伦理被提倡,儒教的生活方式在举国上下被普遍化。
二、孝文化在韩国近现代的发展
19世纪末以来,韩国相继经历了“甲午改革”,日本强占时期和临时政府等动荡而艰难的时期。西洋伦理价值观开始传入,封建身份制度和科举考试都被宣告废除,专门教授儒学的成均馆、四学、乡校、书堂等各式学校也逐步被西洋化,但是儒家孝道观念以形式上约定俗成、思想上根深蒂固的特点,在人们的坚守下仍被继承下来了[5]。大韩民国建立后,随着国内的稳定,自上世纪60年代起韩国的经济逐步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但伴随着的还有来自西方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的大量涌入,社会努力向产业化、城市化发展,人民则力求向个人主义发展,各种变化迅速而多样。由于多种社会形态同时存在,矛盾重重,由此许多现代社会的病态现象也频频出现。整个社会的道德失范和信任危机,甚至优良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也被完全抛弃,这样的社会现状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和反思。韩国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首先深刻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从上世纪70年代韩国开始发起了孝道文化推广运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孝道文化推广运动至今韩国在全社会孝文化建设上的具体措施。
1.政府对孝文化推广活动的大力支持。上世纪70年代后,韩国发自民间的孝道文化推广运动使得韩国政府也对弘扬孝道文化重视有加,经过比较艰难且漫长的过程,在民间和官方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7月,世界上第一部奖励孝行的法律——《孝行奖励资助法》在韩国国会获得高票通过。这部法律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对孝行教育进行鼓励;对行孝之人进行表彰和资助;向父母等长辈提供居住设施,其中这里限于与子女共同居住的父母等长辈;对民间孝道推广团体提供支持和资助。《孝行奖励资助法》作为一部奖励法和推动法,其正文内容全部都是如何奖励孝行的计划和措施,并且奖励措施非常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6]。
2.家庭在孝道方面的教育。韩国的孝道教育体现在家庭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上。韩国的父母很重视培养子女的孝亲敬养的良好品质。韩国语类属于粘着语,其一大特点是它有发达的敬语体系,从这一点也能看出韩国是相当重视礼仪和长幼秩序的。在家中,晚辈与长辈讲话时必须用敬语。晚辈和长辈一起用餐一定是长辈先动筷子后,晚辈才能开吃。韩国也是一个有丰富酒文化的国家,成年后不論男、女都比较能喝酒,喝酒时,一般都是晚辈给长辈或者社会关系的后辈给前辈倒酒的,也会有长辈给晚辈倒酒的情况,这时晚辈一定得双手托住杯子,低头很恭敬地去接受,很重要的是和长者一起喝酒时,晚辈不能就那样当着面喝,必须侧过身喝,并且在韩国,晚辈在长辈面前是不允许抽烟的。这些带有浓浓的孝和敬思想的日常行为教育都融在韩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们往往是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子女。
3.饱含孝敬之情的节日。春节也是韩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与我国有所不同的是,韩国的春节一定有茶礼仪式这项祭祖的重要活动。每年春节在外工作的人们都会在大年初一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茶礼仪式,茶礼仪式在正月初一的清晨举行。遵循严格的礼仪形式,为了不忘祖先的恩德,全家人身着正装,摆上这一年收获的新鲜瓜果和自制糕点,诚心诚意的向祖先答谢,敬酒并许愿祈福。韩国人春节时的习俗拜年也遵循严格的礼仪形式,长者在家里的高位盘膝而坐,晚辈在长者面前下跪磕头,对于成年晚辈,长者则要低头弯腰答礼,对未成年晚辈就免礼,但要给压岁钱;平辈之间则相互跪拜。并且,与国际的父亲节、母亲节不同,韩国有双亲节(也叫父母节),在每年的5月8日,这一天作为子女一般都会给父母送上节日祝福以及自己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在韩国,整个小学六年,每年的双亲节,教师都会为学生准备好康乃馨和彩纸,让学生们写一封给父母的信,引导督促学生在这一天感恩父母,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4.利用孝道发展文化产业。20世纪90年代,韩国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文化产业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其中孝道产业化成为韩国经济的一大特色。韩国的生产厂家、商场,常常乐于把呼吁尽孝作为宣传的出发点,尤其是重大节日,常常推出孝敬老人的产品,还会发放“孝道商品券”等[7],并且韩国政府还为表彰对孝道推广做出重要贡献的企业设立了“孝子企业奖”。韩国被推向世界,变得备受世界瞩目,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必有韩流热潮的扩散。在影视、娱乐等方面文化产业相当发达的韩国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常能看到生动、细腻反映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场景,这些作品尤其能引起我们这些有相似文化背景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观众的共鸣,其原因在于韩剧的出发点便是儒家的核心八德:忠、孝、诚、信、礼、义、廉、耻[8]。
三、韩国孝文化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由以上韩国在发展孝文化上所采取的措施和融在韩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孝道文化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与借鉴之处。
1.政府做弘扬孝道文化的坚实后盾。政府倡导和支持的行为、思潮往往会成为社会主流,因此政府应该成为我国孝道文化发展的强力支持者。首先,我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合适的社会性奖励、资助孝行的成文规定,政府在国家文化建设的财政支出上,特地为其中的孝文化相关学术研究、孝行教育和孝行活动的实践增加一些每年定期的财政资助和补贴将很有利于孝文化在全社会的建设和推广。再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交流传播早已超越时空的限制,新闻媒体作为一个有力的宣传媒介,政府可以要求我国的重要新闻媒体平台定期进行一些孝道相关主题的报道,可以褒奖榜样力量,也可以反映我国在孝文化传承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等等。最后,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吸引、鼓励社会各界和各类企业共同参与孝道的现代化建设活动。比如,利用重要节日,尤其是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父亲节和母亲节等,在这些节假日期间,鼓励企业推出像“孝道观光”(即带父母去旅游)的一系列吸引尽孝的优惠活动,这些活动推出的最主要目的是引导人们在节假日尽量陪父母一起度过,而不是像如今社会常见的节假日人们往往只管个人的休息和玩乐。我国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定离不开政府的倡导和各方面的支持。
2.发挥教育对孝文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教育实施主体发挥教育对孝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主体一是以学校为代表的公共教育机构。首先是课程设置方面,不同阶段的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设相应的礼仪和儒家经典中启示如何为人内容的课程;其次,在我国的中小学阶段,寒、暑假期间教师一般会布置读课外书的任务,教师可以布置阅读孝道相关书籍的任务,并且我国的课外书在编著时也应有意识地把包含孝文化在内的儒家文化内容以不同的题材、形式去编写;再者,学校因注重利用周边的社区环境,可以定期组织开展符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孝道实践活动,比如给小学生布置回家为爸爸妈妈做一件让他们开心的事的家庭作业,让中学生作为志愿者去敬老院帮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等等。总之,学校应有意识的以不同形式去开展传授孝道文化和引导孝道实践的活动。
主体二是家庭。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每个人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家庭教育尤其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树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日常生活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现场,父母应时刻提醒自己,作为家长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尊敬、孝顺父母,注重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而然也会学会孝敬这一美好品质。就目前我国的社会现状而言,家庭养老是最普遍也是最现实的方式,所以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不仅能让家庭幸福,也是对解决当前社会老龄化严重问题的一大贡献。
3.將孝文化与产业化充分有效地结合。产业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和必然趋势,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值得被传承下去的文化精髓,通过韩国我们可以知道优秀传统文化与产业化的共存其实是不冲突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我国也在逐步落实对文化产业的深化发展与扩充。在其中加入孝文化元素,把孝文化作为一个特色产业无疑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在当今社会,这不仅会符合人们由于工作原因无法常常陪伴在父母身边想要通过一些其他方式进行补偿的尽孝心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开发多样而质量有保证的敬孝产品、提供丰富的孝道服务等来发展孝道产业市场。
4.从个人自律出发做一名现代孝道的践行者。顺应新时代孝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去做一个现代孝道的践行者。(1)把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作为孝道的出发点。由于父母的生养我们才得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此番恩情何以忘怀,常怀感恩父母之心的人,往往是很自觉的孝道践行者。(2)让父母放心。越长大越要学会照顾好自己,无论身在何方,都很努力地生活,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其实已经是一种孝顺了。(3)让父母开心。尊重父母,发自内心真正地去爱父母,积极多做让他们开心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做的这类事情很多,如多陪陪父母;不在身边的话,每周至少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多多问候一下;每年他们的生日都牢牢记住,陪他们过生日;帮助他们丰富老年生活,可以教父母上网;还有每年带他们出去旅游;等等。现代的孝道都是需要我们从个人出发去行动、去落实的,所以这必然要求人们具备自觉和自律的品质。
四、结语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间社会已经逐步开始了对传统孝道的重新审视和弘扬推广,民间社会的传统孝道推广活动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如:学术界重新呼吁研究并正确对待孝道,不仅发表了大量研究著作和论文,而且还举办过数次国内和国际的专题研讨会;教育界的很多中小学都进行了有关弘扬孝道的教学教育改革,把传统孝道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专门弘扬孝道的民间组织,如中华慈孝推动委员会、中国老年基金会等;再者,在民间力量的推动下,党和政府也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党政干部处罚条例》等文件中加入了有关孝道的条目;还有,在评选全国道德楷模活动中,也把“敬老爱亲”作为五个大类之一。这些具体事例都体现了当今社会我国对孝道的传承和弘扬的重视度在提高,并且也在采取实际行动去落实。根据近些年的社会反响来看,这些举措是有成效的。我国在孝道建设上还有很大的上升发展空间,其发展力度也可加大,所以当代的孝道弘扬任务仍然任重道远。真正要实现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发展、军事强大,也包括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精神的重塑[9]。国家努力营造孝道氛围,每个公民从自身去落实孝道。孝道的意义最终必须体现在每个家庭成员自觉、主动地在行动上的落实,这才是真正的孝道,从自身的日常生活做起,用心去养亲、爱亲、敬亲、悦亲,每个人都会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孝子。如此一来,我们优秀的孝道精神一定可以被好好地传承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韩莉.儒家文化在朝鲜的传播与发展[J].沧桑,2014,(02):73.
[2]周峰,季志宏.中韩孝文化的异同及当代启示[J].前沿,2002,(02):122.
[3]朴钟培.中国文化在韩国的传播与发展[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2(1):44.
[4][韩] .硕士论文< >[D].2001-02-28.
[5]朴钟锦.韩国人孝道观念的历史变迁及其特点[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03):178-179.
[6]韩广忠,肖群忠.韩国孝道推广运动及其立法实践述评[J].道德与文明,2009,(03):41-42.
[7]宫丽艳.论韩国孝道文化传承对中国的启示[J].学术交流,2014,(09):214-215.
[8]史少博,姜虹.韩国利用儒家思想进行“孝”教育[J].社会科学战线,2010,(03):12.
[9]肖群忠.传统孝道的传承、弘扬与超越[J].社会科学战线,2010,(03):1.
Study on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lial Piety Culture in South Korea
MO Jie,DU Hao,ZHANG Yu,QUAN Long-hu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Abstract:The filial piety culture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spread to the Korean peninsula with the spread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South Korea,the culture system of filial piety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formed after the Korean Peninsula has experienced a long spread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Down along the south Korean history to understand China's filial piety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Korean peninsula,from the government,family,festivals,such as cultural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