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2017-03-20梁海娜
梁海娜
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宣传土地政策,维护农民权益是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创新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经验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36-02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研究总结这些经验,有利于揭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
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和基本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践行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取得实效。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进行革命实践,在总结经验教训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了国内外的形势,深刻认识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在二大以及二大不久,中国共产党就明确提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之基础,农民至少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其中最困苦者为农民中半数之无地的佃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广大农民群众当中去,进行实际社会调查,制定出了以《井冈山土地法》等符合农民群众利益需要的政策,唤醒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觉悟,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革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使得土地革命战争取得了胜利。
抗日战争爆发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为了充分调动农村各阶级的抗日积极性,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实行了“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围绕土地改革广泛地教育、动员、组织群众,成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初期和社会建设时期,在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农村政策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以及后来的“文革”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也陷入了无序的状态。“文革”结束后,以党的上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恢复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使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逐渐步入正轨,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也逐渐得以恢复。
二、围绕土地问题,宣传土地政策,维护农民权益是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
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围绕土地问题,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宣传党的土地政策,以维护农民的生存权益,使党的各项工作在农村得以顺利开展。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根深蒂固。只有解决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土地的所有权收归广大农民所有,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民的解放。因此,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是解决我国农民问题的核心。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组织成立农民组织,并以土地改革为契机,积极组织广大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和领导农民反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和苛捐杂税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问题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点。为此,中国共产党相继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关于查田运动的决议》以及《兴国县土地法》等一系列土地法规和政策,在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和查田运动。这一时期的土地政策进一步解决了农民土地所有制问题,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建立更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各种力量保家卫国,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及时地调整了农村土地政策,把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抗日战争结束后,鉴于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1946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并在1947年9月的全国土地会议上制定了以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多次土地制度的变革,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积极改革农村土地政策,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走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土地道路。同时,围绕着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也积极宣传党的土地政策,从而使广大农民群众熟悉党的土地政策的变化和调整。
三、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早期的共产党员围绕着地租利息等经济利益问题,从农民的切实需要入手,利用农民赶集、贸易的习惯,运用幻灯、魔术等多种形式,运用农民群众自己喜闻乐见的语言对他们进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并很快取得了实效。如中国农民运动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彭湃,为了更好地宣传革命道理,他脱掉长袍,烧掉自家田契,深入农户宣讲党的政策。他还把革命道理用方言编成歌谣,为了吸引农民他学会了玩魔术、编话剧等形式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利用多种方式宣传鼓动农民的同时,他还创办学校,教农民记账、学珠算、学些粮食及农具名称等。通过这种特殊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既使农民学到了實用知识,又使农民受到了革命思想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革命精神有了很大的提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围绕减租、减息等经济利益问题,进行形式多样的政治动员,充分发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政治动员方式主要有六种:(1)以工作组和群众团体为主的组织型政治动员;(2)以入党、参军、参政和民主选举为主的参与型政治动员;(3)以举行重大节庆、演讲会为主的集会型政治动员;(4)以报刊杂志为主的新闻媒体型政治动员;(5)以开展“冬学运动”为主的文化教育型政治动员;(6)以戏剧、歌曲、诗画等为主的文学艺术型政治动员。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人认真总结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形成了一些较为系统的论述。虽然这一期间也存在一些挫折和失误,但总的来讲,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还是围绕农民的经济利益,采取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实行民主平等原则;坚持以理服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身教重于言教等方式方法,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
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取决于每一个党员和干部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农村党员干部代表着党的形象,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领头羊和旗帜,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育者。他们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在广大农民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因此,重视农村党员和干部的教育是党赢得农民群众支持的重要原因,也是党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经验。
毛泽东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证明,党和国家在农村的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并最终取得胜利,干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干部问题的实质是干部素质问题。拥有一大批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农村干部是中国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桥梁和骨干,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情绪和行动。因此,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对于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许启贤.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刘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李德芳.思想政治教育与近现代社會变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李德芳.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On the Basic Experie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LIANG Hai-na
(Nanjing University Jingling College,Nanjing,Jiangsu 210089,China)
Abstract: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is Chinese communist country soul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afeguarding farmers' rights is the central task;Taking economic benefit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hina Communist Party ideological;strengthening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China Communist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