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起成长需要向孩子学习
2017-03-20孙云晓
孙云晓
今日父母为什么要与孩子一起成长,至少有五大原因或理由。
理由一,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作为父母,您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吗?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性别的差异吗?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儿童对于我们至今仍然是一个黑匣子。据全国妇联2015年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不了解孩子的想法”的父母占30.3%。对孩子的太多误解和无知决定了父母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
理由二,父母靠什么教育好孩子?不是靠学历、收入和地位,而是靠教育素质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的父母占47.4%,成为家庭教育四大困难之首。第二位是“辅导孩子学习力不从心”占40%。可见,许多父母教育素质不足决定了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
理由三,信息化时代动摇了父母的权威性地位,半数以上的父母使用新媒体的能力低于孩子。《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孩子比我强”“孩子跟我不相上下”的父母超过六成。父母这种不适应甚至落后的状态决定了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
理由四,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尊重儿童的权利等等。但是,《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家长认真学习过有关儿童保护法律的不足一成。这一巨大差距决定了父母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
理由五,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中华文明修养的中国人,需要优良传统文化的持久熏陶。许多父母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家庭建设缺乏与时俱进的家规家风,如此缺憾决定了父母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
那么,今日父母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个极为重要的理念和前提,就是向孩子学习。
1997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启动“向孩子学习”课题,就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对成人世界的影响进行大型调查研究。我作为课题组长,与康丽颖教授等课题组成员,在北京、沈阳、南京、杭州、福州、南宁、桂林、泰安等8个地区,对116名10岁至18岁学生的父母和老师进行了访谈,同时又访谈了朱小蔓、周晓虹等41位知名学者。我们得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结论是: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将成为新世纪代际关系的重要模式。
如今,近20年过去了,时间和实践都充分证明,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已经成为新世纪代际关系的重要模式。最先觉醒的父母们甚至喊出了肺腑
之言:“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
向上!”
在这里,我将结合最新的研究与实践,重新分析自己近20年前写下的基本观点,希望对今天的教育有所启迪。
第一,向孩子学习的四个
观念
观念一、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
在当今时代,社会变迁速度异常之快,不仅儿童面临着发展问题,成年人也面临着完善自我、迎接社会选择的挑战,面临着一个学习与接受继续教育的问题。
面对未来的尚不知晓的世界,成人已难以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因为孩子不懂的,成人也不懂;成人懂的,孩子亦已明了。
观念二、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两代人之间相互影响的教育倾向已经越来越显著。
在信息化时代,学习和教育将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孩子和成年人都面临着社会化的问题,在共同成长过程中,两代人之间会产生一些相互影响。
成年人与儿童都处在个体成长的漫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而所谓共同成长,实际上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即一方面成年人将自己所走过的成长道路展示给孩子,作为一种可供参照的经验和教训,这对孩子是很有益处的,应该说孩子们最初的和最基本的许多观念意识都是从成年人那里得来的;而另一方面,孩子以其对新事物的敏感和快速接受的实践,也为成年人适应当代社会提供了一个中介和桥梁,因为所谓“新时代”不可能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要有所附着。实际上大多数成年人正是从孩子身上感受到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思想观念的冲击的。
从“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到“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涉及了一个根本问题,即人的社会化。
可以说,社会生存环境与个人生存需要的统一,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人们在社会互助中的统一,就是人的社会化的实质。
与上述理论相关,社会学与教育学认为,在儿童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成年人尤其是父母与教师是其重要的教育者。这自然是正确的。
然而,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在信息化时代,孩子不仅仅受父母和教师等成年人教育,他们也在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着成年人。也就是说,两代人的社会化既有共同性又有双向性。
共同性指两代人共同成长,双向性则指两代人相互影响。
我们需要承认这个事实:在现代社会,教育不再是成年人对未成年人所独享的一种权力,它是两代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1.子女可以教育和影响父母,在这里,教育的影响是自下而上的;2.成年人应允许儿童对所接受的教育影响作出选择。
观念三、成年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利。
按照许多人的传统观念,儿童是家庭的私有财产,他们丝毫无权利可言。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改变这种看法,要求把儿童当做发展中的独立的人,把属于他们的权利还给他们。
只有当孩子成为一个能动的权利主体时,他们在成年人的眼里才不会是无知无能、任人摆布的被动的生命体,他们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才能得以发挥。同时,只有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利,成年人才有可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发现并学习孩子身上的优点。
在今日中国,儿童(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自出生起,就享有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其最基本的权利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生存权——每個儿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健康权;发展权——充分发展其全部体
能和智能的权利;保护权——不受
危害自身发展影响的、被保护的权利;参与权——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等等。这些基本权利在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得到全面
确认。
但尽管上述国际公约和中国法律实行20多年,忽视儿童基本权利的情况依然严重存在,有些父母甚至违背法律,剥夺孩子自由和健康成长的权利。
任何一个社会都可能产生侵犯儿童隐私的行为,所以儿童隐私才需要特殊保护,但是,不尊重儿童隐私的行为如此公开和普遍,父母对有关权利和法律如此无知,确实是需要深刻反省的问题。
或许可以说,只有当尊重儿童权利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之时,向孩子学习的时代才会真正到来。
伴随着信息时代而来的“文
化反哺”现象,动摇了传统社会里长者为尊的地位,成人世界遇到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剧烈的来自子代的种种反叛和挑战。
观念四、信息时代的青少年身上蕴藏着巨大潜能。
在信息时代,儿童获取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儿童在某些方面的发展优势已崭露头角,特别是在计算机领域,孩子的才能在儿童期就已显示出来了。
第二,向孩子学习的五个
原则
能否向孩子学习,最重要的是观念能否转变。但是,当你确立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的观念之后,仍会产生一些疑惑,如“孩子身上还有不少缺点,怎么向他们学习”,等等。因此,向孩子学习必须有科学的方法,而方法是依据成长规律和教育原则产生的。
原则一、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
父母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对孩子的现代行为产生认同感,否则父母不仅难以拥有向孩子学习的态度,反而会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打击孩子做事的积极性,破坏亲子关系。
孩子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书,每一位父母和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才能理解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才能悟出该向孩子学习什么。
原则二、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主要條件。
在充满失败语言的家庭或学校里,是难以向孩子学习的。与此相反,优秀的父母与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而及时、热情地欣赏孩子的优点,则是比较有效的教子之方。
多发现和表扬孩子的优点,既可以鼓励孩子进步,又为成年人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事实早已表明,对儿童的否定性倾向,正是扭曲儿童观的根本原因之一。
原则三、向孩子学习应以真诚为本。
提出“向孩子学习”的理念,不仅仅是依据科学的研究,也是因为教育实践产生的经验。有人主张表扬孩子可以“无中生有”或“无限扩大”,我是不赞成的。
我的主张是对孩子应当欣赏到位,让他们恰如其分地了解自己,将自信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失去实事求是的原则,“无中生有”地表扬孩子,也许会被孩子视为虚伪和廉价的话语,自然起不到激励作用,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向孩子学习必须以真诚为本。
原则四、努力做孩子的好伙伴应成为成年人的追求。
向孩子学习的不仅仅是新的知识,还有他们那种充满活力和热情的人生态度,以及行动能力、平等地与人对话和交往的能力。
简言之,父母只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建立父母的真正权威,从而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原则五、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育模式。
向孩子学习自然是对成年人而言,而对孩子来说则应向成年人学习,我们倡导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互为师生。
运用这种模式,成年人可以以自己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影响未成年人的情感品质,在情感的理解力、情绪的控制、表达等方面给未成年人以帮助,也可以在高新技能、灵活的信息、开放宽容的思维方式等方面向未成年人学习,有效地达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目标。
第三,向孩子学习的四个
主要结论
时至今日,无论是新一代儿童的成长特点和时代背景,还是亲子关系面临的新挑战,都更加有力地说明,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理念,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是当下时代非常需要的。
一、向孩子学习什么
从反向社会化的角度说,向孩子学习,当然是学习孩子的优点,受其积极的影响。
孩子对成人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成年人看来是不成熟的社会性,如孩子的童真,原生命形态中尚未受到污染的美好品质;二是孩子正在发展的社会性,特别是那些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性。具体来讲,至少有十个方面,如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主体性增强、平等意识和批判精神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公民意识较强并热心社会活动、有环保意识、价值判断求“实”、做事认真、休闲态度积极和兴趣爱好广泛等等。
当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当代少年儿童身上存在许多的弱点,如在克服一定困难取得某项成功方面的动力较弱、在伙伴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勤劳勤俭方面表现较差、学习兴趣缺乏或者说学习动机较严重扭曲等等。应当认识到,孩子们的上述弱点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弊端,其根本出路在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成功。从另一方面讲,了解孩子是向孩子学习的基本前提。
二、向孩子学习的三个条件
人们很容易发现,尽管孩子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点,在新科技和新文化的接纳方面甚至超越了父母,但成年人对孩子的态度依然千差万别。因此,在“向孩子学习”方面,不同的人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观念差异。最主要的差异在于是否了解孩子和尊重孩子,是否认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即是否认同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一个权利主体并拥有人格尊严等等。
第二,地区差异。调查发现,发达地区承认并接受孩子的影响的父母明显多于不发达地区。在农村发现,父母承认孩子比自己强只是因为知识比自己多,处事方法灵活,并有法律意识,但总认为孩子对自己影响不太大。然而,城市父母则认为孩子对自己影响既大又全面。
第三,文化程度差异。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主动接受其积极影响。
基于上述三大差异,可以认为未成年人对成年人的影响取决于三个条件:其一,儿童主体地位的提高及自我发展张力的形成;其二,成人素质的提高,包括儿童观、教育观的转变和完善自身素质的需求;其三,两代人之间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
三、向孩子学习需要掌握教育的平衡。
古今中外的历史早已证明,不了解儿童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不相信儿童的教育是错误的教育,不尊重儿童的教育是专制的教育。
因此,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是新世纪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走出误区的重要途径,也是化“代沟”为“代桥”的幸福之路。
讲到这里,有些父母和教师或许会担忧,向孩子学习,孩子的尾巴会不会翘到天上去了?的確,对孩子一味地赞美或学习,有可能让孩子迷失方向,这自然是成年人的失职。国内外心理学界,特别是陈会昌教授对200多个孩子20年的跟踪研究证明,成长最为健康和理想的孩子,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主动性与自制力两颗种子都发达,而这是养成健康人格最核心的要素。
但是,向孩子学习是与主动性和自制力的培养密切相关的,这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孩子主动性的发展,也成为激发孩子自制力的强大精神支持。简而言之,以培养健康人格为目标的平衡教育,可能是最有利于孩子和谐发展的教育。当然,向孩子学习并不排斥对孩子的批评乃至惩戒,而是说即使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也要坚持理解和尊重的原则,努力发现孩子美好的精神追求,并且把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变为成长的过程。
四、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最需要父母和教师及教育工作者为孩子做出榜样。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改变父母自己,儿童教育的实质同样需要改变教育者本身,而这种改变的关键就是自觉自愿地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样一个成长过程,既是父母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胜任家庭教育的需要,也是父母为孩子做榜样的需要。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认为,父母积极进取的状态能够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毫无疑问,怀有赤子之心、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就是现代青少年最好的榜样。
致谢:关于“向孩子学习”的课题研究,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重要课题,由本人担任课题组长,与康丽颖教授等研究人员共同完成。本文的部分论述引用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特向课题组成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作者单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