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与蔡和森的社会进化思想之比较
2017-03-20张帆
张帆
摘 要:近代剧烈的社会动荡,使社会思潮跌宕起伏、交融分化。在纷至沓来的西方文化中,进化论脱颖而出。先进知识分子根据时代政治变革的需要对其进行改造,使西方进化论日益中国化,并以不同形态在近代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谭嗣同、蔡和森为代表的有志之士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社会进化思想。二者进化思想既具有一定的相承性,又在理论渊源、人类社会演化历程、进化发展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性。
关键词:谭嗣同;蔡和森;仁学;唯物史观
中图分类号:C91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033-02
19世纪末,甲午战争的惨败,国人的心灵再遭重创。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在维新变法大潮中,谭嗣同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呐喊与流血牺牲,试图敲响自强保种、救亡图存的警钟,并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历史循环论及道器之辩已不能承担起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是以“竞争、进步”为核心的西方进化论思想。
一、相同的湖湘文化背景下理论渊源之比较
任何一种新思想之花必然萌芽于其已有文化土壤之中。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下,近代中国涌现出了不少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有识之士。谭嗣同与蔡和森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二者的社会进化思想均产生于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为特质的湖湘文化土壤之中,突出表现在湖湘文化所确立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学风以及其“冲破封建网罗”,崇尚自由、敢为人先的豪迈气概。然而由于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同,对西方近代思想的了解程度以及取舍不同,使得二人社会进化思想理论渊源存在很大差异。
(一)哲学依据之不同
甲午战后,正当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机,要求政治变革”的强烈呼声受到传统“天不变道亦不变”观念的阻碍之际,西方的自然科学进化观引起了维新派思想家的关注。谭嗣同顺应时代潮流,将西方生物进化论与古代变易哲学思想相结合,提出变化日新的自然进化观,并将其作为社会进化思想的哲学依据。他说:“有有之生也,其惟异同攻取乎。其成也,惟参伍错综乎?天地万物之始,一泡焉耳......微植微生,螺蛤蛇龟,渐是禽形,禽至猩猿,得人七八,人之聪秀,后亦胜前。”谭嗣同认为宇宙万物处在一个普遍的、不断变化、生长和成熟的过程,称为“日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宇宙与人类进化观的唯物主义倾向。其哲学思想是通过“仁”与“通”将宇宙万物矛盾各方有机结合,进而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日新”发展进化观。正是“仁”所包含的这种驱动与生成的力量,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朴素辩证法的成分。与谭嗣同不同,蔡和森成长于20世纪初。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已有的进化思想注入了新鲜血液。蔡和森在赴法俭学与革命活动中,研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文献以及相关的社会进化學说。他高度肯定了美国著名民族学家摩尔根对唯物史观发展与运用所作的贡献,对其关于人类社会从蒙昧到野蛮再到文明时代历史演进观深表赞同。此外,对蔡和森社会进化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蔡和森创造性地将书中的马克思唯物史观、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思想运用于其社会进化思想,成为其《社会进化史》一书的蓝本。因此,蔡和森的社会进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依据,主要从经济生活与阶级社会两个基本动因出发,阐释了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演变过程: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超越资本主义进入共产主义成为以后社会进化发展的主要方向,突破了以往的资产阶级进化史观的局限。这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社会进化思想并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是成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补充,并在中国社会的前进中发挥作用。
(二)理论来源之不同
谭嗣同在吸收西方自然科学进化观的基础上,通过改造中国古代传统变易思想、公羊三世说以及康有为的三世进化、大同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三世说”进化思想,打破了长期以来治乱循环的进化史观,建立了不断进步的进化观。在《仁学》一书中,谭嗣同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对宇宙万物的进化进行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在社会历史领域,谭嗣同引用《易》中的“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并将其进行发挥与改造。同时与康有为“三世进化”与大同思想相糅合,提出了“内三世”与“外三世”的两三世进化史观,更加清晰地描绘了各世所处的历史阶段,将康有为的“渐进改革”思想向前推进了一步,带有强烈的激进主义倾向。由于所处时代背景与社会经历的不同,蔡和森的社会进化思想受到资产阶级革命进化论的影响。他在认真研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严复的《天演论》以及孙中山的“突架说”、章太炎的“俱分进化”以及陈独秀的革命进化思想之后,对其加以改造,使其继续为中国社会服务。与此同时,他还积极领导参加了许多革命活动,实地考察了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通过革命实践,蔡和森认识到,无论是西方的生物进化论、维新派的朴素辩证进化历史观或是资产阶级革命进化论,都无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实践问题。于是,他在汲取生物进化论与资产阶级进化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革命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先前的资产阶级进化思想进行了重新改造与提升,提出了“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最终形成了指导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的社会进化思想。
我们可以看出,就其哲学依据或是理论来源而言,谭嗣同的“两三世”说社会进化思想还没有完全摆脱古代的旧有形式,多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仍借用古老的“公羊三世说”来阐释自己的历史观,受西方进化思想影响不大。而蔡和森社会进化思想的理论来源则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既受到西方自然进化思想、资产阶级革命进化论的影响,又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贯穿于其社会进化思想的始终,是多种进化思想精华的结晶,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革命实践、认真总结的成果。
二、同样的爱国热肠下社会进化思想内容之比较
在民族危机的煎逼下,近代知识分子以满腔爱国热情开始了对救国救民真理的探索。谭嗣同与蔡和森虽所处时代不同,但二者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谭嗣同提出的“器既变,道安得不变”的进化论思想及其反映在政治实践中的“唯变法可以救民于倒悬”的政治主张与蔡和森“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试图找到一种足以用来唤醒国人认清时势的思想武器来论证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与合理性”的进化论初衷具有一致性。对于研究社会进化的最终目的,二者都是为了应对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救民于水火,為社会变革服务。但在社会进化发展的最后归宿与社会形态上还存在差异。谭嗣同认为遍地民主的“太平世”(民主共和)是社会进化发展的最终发展趋向。而蔡和森则认为社会最终进化发展趋势是没有阶级压迫、人人向往的共产主义社会。由此看来,蔡和森在社会进化的最终形态上比谭嗣同前进了一大步。
从人类社会演进历程来看,谭嗣同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沿着从“内卦之逆三世”到“外卦之顺三世”的顺序曲折前进的。“逆三世”主要描绘了在古代封建社会以前,人类社会经历了洪荒太古时期的太平时代、三皇五帝时期的升平时代以及夏商周君统时期的乱世,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之前就有由社会平和稳定到动荡的表面“倒退”发展倾向。所谓“顺三世”是指“九四,据乱世也,于是自孔子之时代至于谭氏生活之时代;九五,升平世也,于是为全球群教、群国统一的大一统时代;上九,太平世也,于是为教主、君主都被废除的遍地民主时代。此外卦之顺三世。”即人类社会经历“逆三世”之后,开始了由君主专制统治的封建时代至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时代再到民主共和时代这样一个由“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发展进化历程。从谭嗣同的“两三世说”来看,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由“逆”而返“顺”,曲折前进的发展过程,折射出了一定的辩证法意蕴。但由于受所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演变过程的探究并没有冲破当时资产阶级统治世界的藩篱,缺乏历史前瞻性。蔡和森与谭嗣同的观点有一些相似性,他同样认为人类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演变发展过程。
在社会进化的动力与方式上,谭嗣同在论述“逆三世”的发展趋势中看到了宁静祥和的洪荒太古时代(“太平世”)的落后性。他认为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以及各部族之间的经济、政治纷争才推动社会由幼年走向成熟,从而间接得出不断的矛盾与社会纷争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谭嗣同在社会进化方式的选择上隐含了用暴力手段推翻旧制度促进社会进化的元素,他逐渐已经认识到只有通过流血斗争才能建立新的适合社会发展的制度。虽然谭嗣同没有明确提出运用斗争手段促进社会进化发展,但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其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冲破了维新派的庸俗进化论,带有鲜明的革命倾向。
三、类似忧患意识下社会进化思想影响之比较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先进知识分子,成长于不同时代背景之下的谭嗣同与蔡和森有着同样的社会忧患意识。为挽救民族危机,他们都以进化思想为思想武器进行社会发展道路探索。从其社会进化思想的理论渊源、社会演变过程、社会进化的最终目的以及进化方式等各方面来看,蔡和森的社会进化思想是对谭嗣同进化思想的一种继承与超越,并将带有一定朴素辩证法因素的社会进化思想改造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进化论,对中国近现代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谭嗣同与蔡和森的社会进化思想仍然存在某些不合理性与局限性,但他们在中国近代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刻的探讨与反思。与康有为、梁启超不同,在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不断深化的19世纪末,谭嗣同的社会进化思想融入了“各国变法无不流血”的反封建激进主义成分,激进变革的社会进化思想促进了维新派“渐进改良”向革命进化的迈进。20世纪20年代,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在中国渐趋沉寂,取而代之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社会进化思想。时至今日,我国的社会发展更需要切合实际、符合人性、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进化观。因此,我们在思考谭嗣同、蔡和森社会进化思想的同时,更应该考虑中国的发展进化问题。
参考文献:
〔1〕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49.
〔2〕谭嗣同.谭嗣同全集[M].蔡尚思,方行编.北京:中华书局,1981.370.
〔3〕谭嗣同.谭嗣同全集.仁学(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1.320.
〔4〕蔡和森.蔡和森文集(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