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发展任务的思考

2017-03-20李静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气象

李静

基层气象台站综合改革在中国气象局推进下正在深入进行,其中县级局如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县级局所处情况各异(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地理气候特点等差异),因而不可能、也不应该有统一的发展模式。各县级局只能因地制宜、选择性的借鉴他人经验。县级局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摸索和实践的过程。

针对目前的公共气象服务,通过对自己局站情况的把握,做了如下思考:

首先从服务对象上,对于不同的服务对象,服务的侧重点和发展方向应有所区别。对于决策气象服务,其侧重点是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敏感性、综合性和时效性。做好决策气象服务是县级局的工作重点,尤其是要进一步增强县级局公共气象服务的敏感性。如灾情调查收集上报的及时性,预警信号发布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等。而不能某县出现了气象灾情,新闻媒体都报道了,县级局还不知道,造成被动局面。对于公众气象服务,其侧重点是实现服务的多样性、精细化、高频次和广覆盖。

其次,县级局公共气象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事业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落脚点。各地县级局应紧紧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需求、地理环境及天气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做好县级局公共气象服务工作。

县级局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包括编制县级局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加强气象灾害信息收集上报,开展气象灾害普查、调查;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建立基层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增强气象灾害应急保障能力,按照中国局要求,组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加强县级气象部门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

同样的天气过程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对不同行业和人群的影响有着明显差异。气象服务系统如果仅仅是在“阁楼”中提供观测和预报产品,而不能够准确掌握灾害性天气影响区域的各种情况,就难以提供有价值的、针对性强的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要能够通过对天气形势的把握,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对灾害性天气引发的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及其对交通通信设施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城镇乡村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进行评估、分析和预警。将气象服务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面向实时气象防灾减灾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并探索对外发布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产品的新机制,逐步实现由灾害性天气预报向气象灾害预报的延伸。

公众气象服务:为公众提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服务,向公众普及气象科普知识等。在城市,要依托精细化的预报产品加强服务产品的深加工和包装,不断满足用户精细化和个性化需求,实现公众气象服务精细化;在农村,要充分利用各种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各种社会资源与传播载体,解决服务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

农业农村气象服务:包括强化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气象服务能力,加强对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气象服务等。要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气象为农服务业务,充分发挥县级气象部门和基层气象信息员的服务主体作用,推动公共气象服务向农村延伸;要继续深入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目前“两个体系”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应在此基础上继续扎实推进“两个体系”建设,继续健全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并带动地方政府加强对气象为农服务的组织领导、加大对气象为农服务的资金投入、出台有利于气象为农服务的政策措施,力争形成强大的气象为农服务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要积极探索建立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管理新体制,强化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要通过试点探索建立具有地方编制和经费预算的县级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将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信息员等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和气象灾害防御相关设施建设和维护等项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逐步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气象部门为技术支撑,以县级气象防灾减灾中心为核心,以乡镇气象信息服務站为载体,以气象信息员等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形成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长效发展机制。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在上级气象局指导下,开展突发公共事件事发点气象条件监测服务;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气象预报服务等。

专业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必须强化科技支撑,从基础能力上改变专业气象服务科技含量不高,服务产品不“专业”的状况;同时要进一步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领域,从服务需求出发,发展涵盖气象高影响部门的专业气象服务。

上述几个方面工作是目前县级局有条件做、可以做、而且也能够做到的。事实上,各地的一些县级局已在这几方面做了许多富有探索性的工作,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气象服务活动,并初步摸索出一些经验。如:

(1)河北省迁安市气象局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工作的需求,构建完善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更好地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他们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及防灾减灾需求出发,注重基层调研、走访,在切实了解全市各区域、各行业及各部门对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几年努力,初步建立了以气象综合观测、人工影响天气、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传输三大系统为支撑的地方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撑。

(2)浙江省德清县气象局服务新农村改革发展的经验。该县气象局以创建全国首个新农村气象工作示范县为契机,在全国率先编制和出台了首个县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积极推进以“强化四项保障、实施四项工程、建立四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了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以上县级局结合本地特色开展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方法。各地县级局应该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实现基层台站公共气象服务的多样性、有效性、广覆盖,提升基层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好的服务要有好的技术支撑,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建设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气象
气象树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防火防灾”大作战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