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王家店东金银矿物探勘查研究

2017-03-20张玉忱王超付劲东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0期

张玉忱+王超+付劲东

摘要:通过重力测量与磁法测量两种物探方法对吉林省桦甸市王家店东金银矿勘查区进行了研究,在测区内共推断划分断裂构造3条,分别为FC-1、FC-2和FC-3,并分析了成矿的重点地段;重新划分了区内的岩性分布情况,划分的结果与已知地质资料基本吻合。物探勘查结果为在该区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基础性资料,对寻找隐伏矿体起到了指导作用。

关键词:重力测量;磁法测量;王家店东金银矿;岩性划分

引言:王家店东金银矿勘查区位于吉林省桦甸市以东20公里左右,该区以往进行了多次普查工作。1959年省冶金局地质勘探公司综合普查队在区内进行普查找矿工作。1964至1966年,吉林地质大队对王家店矿点及其外围进行普查工作,发现许多含金石英脉。1970至1971年,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进行了1:20万桦树林子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1979至1982年,吉林省第二地质调查所在会全栈一带开展三级航磁异常检查工作,并在会全栈-高兴屯基性岩带开展了1:1万物化探扫面工作,发现了14号含Cu、Ni矿岩体。1983至1985年第二地质调查所在王家店地区开展了金矿普查工作,确定了金、银、铜矿床、矿点和矿化点21处,金及多金属矿化蚀变带8条,走向北东30°~50°,倾向北西,倾角50°~80°,初步总结了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此次物探勘查,通过高精度重力测量与磁法测量,大致查明工作区内区域地质地质界线、断裂存在的可能性以及断裂的走向、倾向等,为进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1.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中朝准地台(Ⅰ)辽东台隆(Ⅱ)铁岭-靖宇台拱(Ⅲ)龙岗地块的东北部边缘,北部为吉黑优地槽褶皱带,区域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1.1地层。区内地层主要为太古宙中深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即三合屯岩群表壳岩组合和新生界玄武岩。太古界三合屯岩群:主要为一套中深度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由于多期次变形变质作用的影响,岩层的原生构造已无法辨认,属于层状无序岩层。新生界玄武岩:主要为南坪组玄武岩、军舰山组玄武岩和船底山组玄武岩。

1.2岩浆岩。区内岩浆活动较强烈,主要为中侏罗王家店复式岩体和变质深成侵入体岩系,王家店复式岩体由早期侵入的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晚期侵入的斜长花岗岩、似斑状斜长花岗岩组成。区内脉岩主要为闪长玢岩及花岗斑岩。

1.3构造。主要为北西向、东西向、南北向和北东向构造。

1.3.1东西向构造。东西向构造为测区内最早的脆性断裂。由于受后期构造的破坏和改造,已变得支离破碎。主要有批洲-三合屯东西向断裂带,该断裂带位于靖宇县批洲,向东经兴隆屯、三合屯向东继续延伸,在小西头一带被北东向断裂截断。断裂带总长度约36km,南北宽约3km。总体产状北倾,倾角50°~90°,局部地段向南倾斜。断裂带由一系列东西向断层组成,断层内有较强烈的挤压破碎现象,挤压透镜体、片理化发育,断层面可见钙质薄膜。

1.3.2北西向构造带。主要有王家店-乔麦楞子断裂带,区内出露长度24km,宽8km,总体走向315°,呈波状弯曲,由四条较大的压扭性断裂组成,以Ⅱ- 1为主,其特征如下:

Ⅱ- 1断裂:沿王家店-大楼-批洲-营林屯-乔麦楞子一线展布,由蚀变花岗岩及断层泥组成,具有高岭土化、硅化,倾向35°,倾角50°±。该断裂带是区内的主干断裂构造,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是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控制了批洲银、金、铅、锌矿床的分布。

1.3.3南北向断裂。区内南北向断裂主要为王家店-小西头断裂,长6.5km,地貌上表现为南北向直线状沟谷,切割了燕山期二长花岗岩,表现了多次活动特点。

1.3.4北东向断裂。区内北东向构造带主要为小西头断裂带,走向45°,由Ⅳ- 1—Ⅳ- 6六条断裂组成,长十多公里,宽6公里,在断层中见有构造透镜体、糜棱岩、压碎岩、断层泥等,断层产状315~- 330°<50°~68°,断层一般呈舒缓波状,具有褐铁矿化,白云母化。

2.地球物理条件及工作方法

2.1地球物理条件。通过收集测区内地质资料,区内出露岩性主要有第四系粘土、砂土、斜长角闪岩、玄武岩、片麻岩、二长花岗岩等,工区岩石物性参数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区第四系为无磁和重力低特征,而片麻岩磁化率较高,玄武岩密度较大,斜长角闪岩磁性相对略高,其密度相对较低,因此在本区通过重力、磁法测量来圈定断裂构造及区域地质界线具备地球物理前提。

2.2地球物理工作方法。在工作區内开展了高精度重力与磁法面积测量工作,测线方向为南北向。重力测量使用加拿大制造CG- 5数字石英弹簧自动相对重力仪,网度100m×20m。磁法测量工作所使用的仪器为捷克产PMG- 2型质子磁力仪,网度50m×20m。两种方法的测量精度都满足相关勘查规范的要求。

3.地球物理成果解释推断

工区磁异常总体上以正异常为主,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在正异常区域局部分布有负异常带。依据△T平面等值线图、△T化极平面等值线图可以得知△T相对高值区出现在测区的东北部,呈北东走向,根据物性、地质资料推断为玄武岩引起的;而中北部△T相对高值区推断为斜长角闪岩引起的,西部△T相对低值区推断为变粒岩引起的,东部面积较大的△T最高值区推断为斜长片麻岩引起的。

而依据△T平面等值线图、△T化极平面等值线图串珠状低磁异常,推断构造破碎带3条,分别为Fc- 1、Fc- 2、Fc- 3。其中Fc- 1走向为近北北西向,其余2条均为近北东向。从△T平面等值线图、△T化极平面等值线图可以得知Fc- 2、Fc- 3形成较晚,Fc- 1被Fc- 2、Fc- 3构造所截,而被Fc- 2、Fc- 3构造所截的南部构造向东平移;依据△T平面等值线图、△T化极平面等值线图可以明显得知Fc- 1、Fc- 2、Fc- 3构造均向东南倾,倾角大约45~50°左右,依据部分钻孔及地质资料推断区内成矿主要受北东向构造控制。

测区布格重力重力异常总体上以正异常为主,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正异常区与负异常区有分界明显。依据布格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图可以得知布格重力异常极值区出现在测区的东北部,呈北东走向,根据物性、地质资料推断为玄武岩引起的;中北部布格重力异常相对略高值区推断为斜长角闪岩引起的,西部布格重力异常相对低值区推断为变粒二长花岗岩引起的,东部布格重力异常相对低中值区推断为斜长片麻岩引起的。据此推断结果重新划分了岩性接触界线。

依据磁法测量成果推断Fc- 3断裂构造在重力测量成果没有显示,可能断裂构造内充填物与两侧没有明显密度差异而存在磁性差异。依据部分钻孔及地质资料推断Fc- 3控矿的可能性不大。结论:通过重力、磁法测量成果,并结合地质资料,大致划分出区内的岩性分布情况,与已知地质资料基本吻合,局部略有差异,说明重力、磁法测量相结合,在圈定断裂构造及区域地质界线上有着较好的效果。测区内共推断划分断裂构造3条,分别为Fc- 1、Fc- 2、Fc- 3,其中Fc- 1走向为近北北西向,其余2条均为近北东向,北东向断裂构造是该区的主控矿构造;而北东向推测断裂构造Fc- 3控矿的可能性不大。推测断裂构造Fc- 1与Fc- 2交汇区域为较深部成矿重点地段。后经钻探验证,在该重点地段发现了金矿、银矿,其中金(332)储量5吨,银(332储量64吨,具备较高开采价值。

参考文献

[1]曾华霖编,重力场与重力勘探.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5

[2]梁家铨, 车佳. 吉林省桦甸市王家甸东金银矿区域地质特征[J].电大理工, 2014, (4):6-7.

[3]汪志刚. 吉林东部中生代内生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 吉林大学, 2012.

[4]李长庚, 李之彤, 趙春荆,等. 吉林省桦甸市王家店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J]. 吉林地质, 1991, (3).

[5]《重力勘探资料解释手册》编写组编著《重力勘探资料解释手册》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年;

[6]管志宁编,地磁场与磁力勘探.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