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无人驾驶成真,你还想要什么?
2017-03-20涂纯明
涂纯明
两刀(Dollar),这是开玩之前我告诉自己所能花在吃角子机的最高上限,但后来的实际状况是——花了十多刀,直到我被小伙伴拉走才罢手!可见人类
的欲望与贪念是多可怕的力量,但它却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动力。这时,拉斯维加斯赌场外的CES消费电子展也正欲望横流,人们心之所向的未来新科技花样百出,车界的重头戏“无人驾驶”更是百家争鸣,但我不由得不臆想——如果无人驾驶科技某日成真了,我们还会想要追求什么呢?
听说,Bose有答案,我得去看看!
串起美洲大陆另一端的回忆
犹记2014年9月,我曾远赴美国东岸波士顿,为Bose这家已届知天命之岁的全球知名车用、民用音响公司“庆生”,并且在Bose的“大本营”干了很多“好玩”的事,例如去Bose专门用来与车厂合作开发影音系统的神秘禁地——STOW车库研究室,被一众“金耳朵”+专业调音仪器包围,醍醐灌顶了一甲子音响调音功力,同时也接触了EHC发动机谐波降噪以及EHE发动机谐波增强技术,发现只要有它,一台平凡的车可以立马变化在豪华轿车与超跑之间,当然我说的是“听起来”!
另外,我还走进了Bose的民用音响研发部门,挖掘了降噪耳机、音频导波管、被动双膜等技术;前往了MIT麻省理工学院,弄清楚了Bose公司那么多金耳朵与工程师到底从何而来;前往了纽约50周年历史展场,知道了我其实不应该把Bose称为一家车用、民用音响公司,而是该改口称它是“黑科技制造厂”,这其中就包括跟音响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Bose Ride减震座椅……。
“Bose中国的安妮老师你看,3年前那趟跟你同行总部学到的知识至今我都还记得,我可以拿三好学生奖了吧?”但其实说真的,越是记得那些回忆,越是对这趟再度与Bose同行,不过却是前往美洲大陆西侧拉斯维加斯的行程感到疑惑。每年年初拉斯维加斯的CES大展是全球知名消费电子黑科技爆发处,Bose在此一展长才也理所当然,但其展出主题——“创变革新,超越声音”的焦点会围绕在Bose Ride电磁悬挂座椅、Bose Aware声音信号导向技术这两方面。这……,与阿涂上次美国行体验到的有啥不同呢?
Experience 1
身处震央亦坐怀不乱
原来Bose Ride减震座椅已经推出第三代概念产品了!如果要我用一段话来形容对第三代产品的体验感受,我会说如果有了它,地震来了都不怕!
更小的二代
关键词:增加80mm升降运动行程、2017年下半年上市原来,前趟在Bose总部见识到的Bose Ride減震座椅,目前早已在不少重型卡客车上获得应用7年了,此番展出的是二代升级产品,依靠主动侦测+电磁运动的原理,能对应车辆行驶时车身震动状况自动升降座椅最长达180mm行程来缓冲,比起第一代产品增加了80mm,而且整体体积还更小,预计2017年下半年上市之后可以进一步普及,来面对中小型货卡车进行推广。实际在现场高尔夫球车上通过各种模拟烂路感受这玩意儿,我发现对比其功能开与不开之间的差异确实非常明显,至少我那受过伤加上在拉斯寒冷天候下又开始犯痛的老腰首先就能精确给出明智选择。难怪,车厂会与Bose合作,在那些常常要经历长途行驶+穿越烂路的卡车、工作车上配置这玩意儿,因为它确实能提高非常多乘坐舒适感,甚至助人无需因为要用身体抵抗震动而肌肉紧绷、耗费体力!
左右不摇的三代
关键词:增加左右摇摆8°缓震功能除了二代Bose Ride,现场彩蛋则是第三代的多轴缓震概念产品提前露出了!
阿涂首先端详了一番这新玩意儿,发现它是在二代产品的基础上多增加了一套左右摇摆电磁控制机构,看起来像是外加上去的部件,未来肯定还会有所整合与缩小。但就是多了这样一道机构,妈呀!当我在一台中巴试验车上体验它的实际效果时,发现其减震的效果叉比二代向上升级了一甲子功力,怎么说呢?要知道,车辆行驶时路见不平的状况除了有高低起伏之外,大多时间左右轮面对的障碍是不均等的,而这也会造成车身除了上下震动之外,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左右倾斜。
第三代Bose Ride虽然只是多了左右摇摆各8°电磁控制角度,但实际反映出来的减震效果却超乎我想象,那是一种比起二代产品更安坐皇位、稳如泰山的感觉,因为当我坐在车内用Pad写点安妮老师要求的“试乘报告”时,坐在运作状态下的Bose Ride减震座椅就能写出来标准答案,而没运作时写出来的就好像在地震震央鬼画符。说真的,假如我是越野爱好者,这座椅不罗唆我肯定要买一套装上车,当然如果未来它还能被实际量产化装在其它车上,也会是助益舒享旅程的好帮手。
坐在安稳的座椅上我暗自幻想,未来如果Bose Ride的机械结构能被缩小到轿车都可安装之程度,并且能有不同减震幅度的选项,那我就能把车辆悬挂设定硬一些确保操控性与安全性,然后透过Bose Ride来让乘员自由选择舒适抑或操控的驾乘感。当然,这只是幻想啦,毕竟轿车不像商用车只有两三个座椅,那么多座椅都装上Bose Ride,成本因素就会是车厂的第一道坎了,更何况Bose还有另外一个更牛的发明可以让车厂选择,或许……
脑洞区
除了座椅,Bose还有更牛的电磁应用前面,阿涂并没说到太多Bose Ride的运作原理,主要是怕大家看太多专业玩意儿一头雾水,故而我将专业部份留在这里为有兴趣的读者再作分析:
1。传感器:相信稍稍了解重型卡客车的人都知道,这些车的驾驶座椅大多配有气压减震机构,那Bose Ride跟这种气压减震座椅有何不同呢?首先第一点就是“主动”——在整套Bose Ride系统中包括两个传感机构,其一是安装在车头,对车前路面起伏状态进行侦测的雷达;另一是安装在座椅内,对座椅运动状态进行侦测比对的G力感应器。这两者汲取到的数据送至Bose Ride控制电脑运算,然后对座椅的线性电磁马达送出指令,在车还没遭遇到路面起伏前就预先做好减震准备。
2.线性电磁马达:第二个与气压减震座椅不同的,是Bose Ride采用的驱动机构——线性电磁马达!其透过控制电脑输出的讯号控制,反应速度自然比起被动的气压减震快且运作更稳定。更特别的是,这套系统还具备能量回收装置,可以充当发电机的功能为自身运作所需提供电力,也因此Bose Ride线性电磁马达运作时消耗的功率比一只60W灯泡还低。
3.前身:承前文我说到的更牛逼产品,其实不是比Bose Ride还先进的未来新科技,相反它是Bose Ride的前身——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Bose创始人Amar G.Bose博士就凭藉为美国海军开发核反应堆减震器与个人在电磁学研究上的丰富经验,着手开发比气压、液压悬挂更能提供舒适性的悬挂系统,于是Bose Suspension诞生了,并曾经被安装在一台经过特制改装的LEXUS LS400实验车上面向世人做出令人惊叹的超低车身起伏、超低过弯侧倾表演(有兴趣者,到视频网站一搜“Bose电磁悬挂”就能看到)。在此特别强调的是,Bose的电磁悬挂科技与市面上已经不算少见的MRC磁流变液电磁悬挂可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依靠磁体与线圈之间电磁作用直接控制悬挂系统运动,后者则是透过磁感液体改变避震器内阻尼特性,不可相提并论!
这么好的东西,为何没有被车厂广泛应用呢?很现实的问题:近些年车厂更多聚焦在车身轻量化的发展!而Bose经过与多家车厂讨论之后,也决定将Bose Suspension的技术移转至开发车厂更能接受的产品,于是Bose Ride便诞生了。
01.仔细观察第三代概念版Bose Ride,可以发现其外观多了左右摇摆控制机构,而这个部份在未来是有可能获得缩小、隐藏的。02.个人觉得这台装有第三代Bose Ride的奔驰中巴车真是蛮可怜,要连续载运那么多人次体验各种模拟烂路,不散架也够折腾!
03.坐在第三代Bose Ride上体验车身天搖地动但自己却纹丝不动的感觉非常特别,这种超强减震效果确实有助舒享乘车过程。
Experience2
飞出车外的声场是这样的
“蝴蝶,你不要飞,等我抓到你啊,哈哈……!”怪了,我脑海中怎么忽然出现这样一幅孩提时光抓蝴蝶的景像?
不奇陉!Bose的音响技术能够做到让声音焦点向左、向右、向后,音场能宽、能窄、能高、能低,听得我就好像在抓蝴蝶一般“耳”花缭乱!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享受与安全!
左边声场出去啦!
关键词:Bose Personal头枕扬声器、Super65宽频扬声器、Articulated Array铰接阵列
Bose早于2016年的CES展便针对原车音响发布了四大产品系列——旗舰、至臻、优享、个性,在此我就不再对它们多加赘述,读者如果有兴趣,不妨回头翻翻咱们2016年曾经作过的凯迪拉克CT6原车音响测试报导,那套34只喇叭的“Panaray”系统就是旗舰系列首作!
既然如此,音响就不用体验啦!正当我打算就如此闪过课程时,眼光一飘忽然发现展区一台用来演示至臻系列音响的保时捷911,在仪表台右侧装了一个肯定不是原车配置的仪器,屏幕中显示的数据会随着音乐播放变动。一问现场工作人员,才知道这是一套尚处测试过程的音响系统,于是我的好奇心一发不可收拾,不听不可。乖乖!就是这么一听,我才发现了惊天大事——以往汽车音响只要透过“时间延迟”等调音功能,不难把声音焦点定位在车内偏左侧的驾驶人面前,但这时却会出现左侧声场宽度受到挤压、左右两边声场空间感不均的问题,而针对这点阿涂曾经研究许久并未攻克,包括CT6那套音响也未提出解决答案。不过,这辆911上的概念音响系统办到了,虽然左边延伸到车外的音场听起来依然有点不自然,但宽度、比例都正确了!
我急忙询问现场工程师到底如何办到,想说回家之后自己也来依样画葫芦练练手,但能取得的答案并不多,首先是A柱上的“Articulated Array铰接阵列”必不可少,其设计就是其中一对高音分别指向对侧乘客头部位置,另外一对指向前挡风玻璃靠近中点位,但这两对高音的相位、分频、时间修正应该怎么设置,很可惜我没能套出答案。并且,我觉得脑袋后面那个装有4只小喇叭在里面的头枕扬声器也有学问……!哎呀!调音“水”太深,真希望有机会跟Bose那么多“金耳朵”音响专家一起好好切磋研究啊!
听即所见的Bose Aware声音信号导向技术
关键词:Se8fcentric 座椅声场技术、UItraNearifield超近场头枕扬声器
基于人耳有一对,透过双耳各自接收声波进入大脑之后运算,才进而得出发声位置与环境状态的特^生(再温习一次上回跟Bose安妮老师去麻省理工大学学到的知识),对于音响我们也就有了“声场”与“定位”这两项属于《音响论坛》刘汉盛老师曾说“音响20要”中的基本要求。当然,对于Bose来说,早从好几年前至今,在我听过任何一套出自它家的原车音响系统就都已能达到声场立体有形、定位清晰精准的要求,再加上在专业音响领域他们早有可变指向Delta Q喇叭阵列技术,在民用影音领域有WaveGuide音频导波管技术……,那Bose Aware强调声场与定位还有什么搞头呢?
老师叫我先别话多,听了再说!于是我听到了……畦塞!音场与定位那已经是不用说了,只见一旁的老师在Pad上点几下模拟行车状态——车左转时,我的身体左侧前方会出现左转注意提示音;如果这时车左后方有处在我视线盲点的车靠近,Bose Aware还会结合车辆盲区监控系统,让警告的声音从我脑袋左后方发出。这是一种从听觉上着手让驾驶人更能直观注意行车状态的功能,确实能非常有效提高行车安全眭。如何达成这种让声音能从某个位置传出,同时又有更好音乐与非娱乐信息呈现的效果呢?SeatCentricTM座椅声场技术与UltraNearfield超近场头枕扬声器是幕后功臣,再加上Bose的声音调校专有算法,从而让声音在好听之上叉多了安全。
我们常说,魔术师玩的其实就是视觉上的“骗术”,利用人类肉眼视觉天限或大脑有条件处理视神经讯息特点,来进而变幻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魔术效果。同样,人类的听觉也存在天限,要让大脑感觉到声音从不同的地方发出,透过先进的DSP数字声音讯号处理技术可以办到,硬件上来说并不困难;但要能把声音调校得出神入化,可就得懂声音的行家,俗称“金耳朵”来料理才行,而他们一般会从两处下手:
1.哈斯效应VS时间延迟:1949年科学家亥尔姆·哈斯透过实验发现,两个同声源的声音若在5~35ms时间差内传到人耳,人无法区分两个声源的差异,只会听到前一步抵达的声音;而若声源时间差大于50ms时,人耳便能分辨出前导与滞后声源的方位,这种名为哈斯的效应,正是音响建立立体声听音环境的主要立论基础。
车辆是非常不适合聆听音响的环境,首先一大问题就是人坐在偏一边,离安装在车身左右侧那建立立体声环境的喇叭距离不等长,相对来说各喇叭发出的声音到达人耳之时间也有极大差异,造成人听不到准确的声音焦点与音场特性。DSP可以透过时间延迟运算功能,来让不同侧喇叭依照距离听者人耳的不同距离延缓相应发声时间,使得人耳听起来声音聚焦在自己面前,定位有清晰的轮廓。相对来说,时间延迟也可以被灵活玩转,让声音焦点出现在听者的任何一个方向。
2.掩蔽效应MS量感匹配:当不同声源有着不同音量时,人脑会判断偏向听到音量较高的那个声源及其位置,此为掩蔽效应。但复杂的是,人耳对于不同音量段的音量差异判断又有不同敏感度,例如音量在50dB以上时,人耳能分辨出的两音源最小音量差约为1dB;而音量小于40dB时,这个数据就要达至1~3dB才能分辨。对此,DSP同樣也有办法透过运算改变各个喇叭或声道的音量输出大小,使得听者感觉听到的声音焦点出现在某个位置。
以上所说,其实只是人耳判断声音位置的两项最基础声学原理,另外还有所谓“双耳效应”、“鸡尾酒会效应”,甚至声音的音色、相位特性也都会在车内环境中对人耳判断声源位置造成影响,因此要把声音玩转得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可是一套系统工程,要把这些因素统统都考虑进去进行调音才行。
至此,你应该知道要当Bose的“金耳朵”,有多不容易了吧?
01.透过这台Pad对展示车音响系统的控制,展现了BoseAware能让声源听起来要左在左、要右在右,同时又能兼顾聆听音响与安全需求的高强本领。
02.要成就Bose Aware灵活变化声音的效果,UltraNearfield超近场头枕扬声器是不可或缺的功臣。
03.在用来展示Bose Aware的日产聆风展示车后厢装了一堆“重武器”,可惜不能拍照给大家看,我只能偷偷告诉你来自Bose耳机的科技也在其中!
04.Bose于2016年CES发布的四大产品系列展示车现身展区,其中“个性”系列音响系统通过爱唯欧展示车展示全车六只喇叭,音响效果一样赞!谁说喇叭多声音一定好?
05.这套通过911展示车展示的“至臻”系列音响系统是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其能做到难得的声音聚焦在驾驶人正前且左侧声场外延,我得好好学学然后回家DIY!
06.安装在911展示车内的这台小显示器说明了这套“至臻”系列音响系统尚在概念阶段,但效果已经很让我感到惊艳了。
SUMMARY
用两种处理震动的态度迎接未来
看完这篇有些科技控的内容,您或许会想,阿涂在开头说的除了无人驾驶之外,Bose还能提供更令人期待的科技,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就在前述的两款产品中!
以Bose Ride来说,如果未来它的体积能够更加缩小,能够提供更多减震幅度选项的话,那当我们坐在无人驾驶的车中时,是不是就能把腾开的双手用来做更多细致的活,例如用电脑、写文件、绘图……甚至睡觉,而不致于被车辆行驶时的震动影响。相反,当我们想要掌控车辆,享受驾驶乐趣时,我们也能把Bose Ride的减震功能调低,深刻感受车辆悬挂与地面起伏的交互作用。
再以Bose的声音科技来说,除了前面所说的事以外,如果能坐在无人驾驶的车内,聆听一场太阳马戏团在MGM大舞台上演的KA秀原音重现,那何尝不是一件爽翻天的事?更何况还有Bose Aware所能提供的声音信号导向技术又能在我们选择自驾时,提供更佳的安全警示效果,这不也是对未来驾驶环境提供的一道良方?
相比CES展场上众家车厂祭出的无人驾驶未来方案,Bose的新科技看起来不那么跳跃,但却务实、可行、贴心,算是我在拉斯维加斯此行中看到的一道“清流”,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科技目前已经先于无人驾驶落实应用了!
不听阿涂唱独角戏,听听他们的补充
对话:
Bose汽车系统部副总裁Marc Mansell(右)、Bose Ride座椅系统首席系统工程师Jim Parison(左)
Bose Aware技术今后会不会应用在智能穿戴音频设备上?
Marc:对于智能穿戴设备上的应用,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去想象这个空间有多大,因为我们觉得目前Bose Aware技术应用在车里面,可能达到的效果要比在智能穿戴设备上来得更明显。我虽然只负责Bose汽车系统部,但是站在Bose公司从研发的角度来说,这块领域应该是很好的发展空间,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看到类似的技术应用到可穿戴的设备上。
Bose Aware技术如何做到保护驾驶虽通讯隐私?
Marc:我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要实现的话其实有多种途径,一种是让不同区域的声音进行交叉抵消,比如一个离你近的人的声音比离你远的人的声音响的话,轻的声音是会被覆盖掉的,所以可以通过类似方式去实现这种效果。
目前Bose Ride座椅的装车率大概多少?概念款Bose Ride如果能被应用在乘用车上,责方会有怎样的预期?
Jim:目前在北美,重卡的市场容量大约是350万辆,而且每4年会有25%的重卡被更新换代,所以说这个市场容量是很大的。新款的BoseRide系统由于体积更小,所以可以运用到更多车型,比如商用车,甚至更小型的乘用车,市场发展会有很好前景。另外,我们也准备在欧洲推出Bose Ride,而欧洲的市场容量相比北美市场来说,大概会是5到10倍的发展空间。
更值得期待的,是在一些特殊行业中的特殊车型(例如工作车),Bose Ride還有可能成为标配,那它的装车率就会很高。因此从整个市场角度来说,Bose Ride的发展是比较有前景的。
Bose Ride已经可以做到冲程变长,装置体积缩小的目标,那Bose先前研发的电磁悬挂系统,是否也可能走上这般进化途径,甚至可能降低制造成本,吸引车厂或者是零部件厂商开展合作?
Marc:Bose在当时研究电磁悬挂的时候,我们从车厂了解到对于他们来说,面临比较大的任务是减排,所以车身轻量化是他们的主要发展方向。而以我们目前的Bose Suspensnsion系统来说,如果要承载整个车身结构,需要很大的重量,这方面可能和目前汽车公司的发展方向有所背离,所以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再往前做。
相对来说,在Bose Ride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实现更好的舒适性,这会更容易实现,并且对驾驶者的驾车感受来说,这方面的提升效果会来得更加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