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2017-03-20袁飚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岩爆灾害矿山

袁飚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在发展中虽然使得我国经济实力有所上涨,但同时也为我国带来了资源匮乏的局面,矿源即为其中一种,近年来我国矿山方面的问题频出,地质灾害为采矿带来了更大的问题,如何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也成为了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减少矿山地质带来的灾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类型;防治措施

前言:我国地大物博能源众多,然而没有节制的开采业使得我国最终陷入了能源匮乏、开采困难的局面,此种情况不仅不利于我国接下来的能源利用,也不利于推动社会发展。以往我国并没有充分意识到科学采矿的重要性,才会导致出现此种情况,但如今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此方面建设,并且加大了资金、人才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对矿山地质灾害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也在防治措施方面采取了很多错事,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些许提升,但依然有不小的上升空间。

一、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一)冒顶片帮。此种灾害类型属于矿山灾害中十分常见的类型之一,其也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不良底层塌落以及岩层脱落等,或是因采矿时的某项操作引发垮塌,当然也不排除因地质结构发生变化才导致此种情况。矿山中的矿岩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些矿岩稳定性很差,因此其在被开采时一旦发生垮落,即会是大面积垮落,如此一来也就导致了巷道冒顶的情况,此种地质灾害虽然时常发生,但在发生前却不会有任何征兆,突发性极强,使得采矿人员往往难以预防,一旦发生冒顶片帮的事故时只能够听天由命[1]。

(二)深部岩爆。地应力是导致岩爆的主要问题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当矿山达到一定深度时,高地应力则会对岩层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岩爆事故发生,一般在进入100m后即有可能会引发此种事故。所谓岩爆,其主要指岩石被外力影响,从而使其自身弹性应变能力爆发,从而造成了爆裂,而发生爆裂时岩块会以多种形式脱离母体,不同的脱离方式所产生的后果不同,引发不同脱离方式的原因也存在差异,如弹性应变能。如在开采红透山铜矿时曾发生或大范围的花岗岩岩爆,使得井巷工程难以在短时间内继续进行。

(三)地下水位下降。矿山的开采往往以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露天开采,另外一种是地下开采,但无论是何种开采形式,其均需要进行疏干排水,而此项操作也是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并且会相继造成农田干枯以及水井干涸等情况,且此种情况通常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另外,在对岩溶充水矿床以及高强度矿山开展此项工作时,会更加容易导致熔岩塌陷,而此种情况一旦发生不仅会对采矿工程造成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2]。

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边坡方面,强化对边坡方面的监测,并科学设计边坡参数,可以使用挡墙稳固边坡,如果开挖后发生变形等情况,应立即进行勘测和调查。(2)灾害点方面,鉴于矿山有许多灾害点是经常性发生事故的,因此应对其进行充分的防护工作,避免其再次发生事故。(3)设计方面,矿山开采需要多项子工程共同进行,因此在进行开采设计时应进行全面的考虑。(4)坑道开采方面,在坑道内开展工作时,应充分做好支护工作,使支护能够与开采同时进行。(5)坑道工程中还要注意排水工作。

(二)次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在矿山生活区附近往往会发生边坡失稳的情况,从而导致滑坡以及塌方情况,开采不合理或不注重工地管理,也有可能会导致破面泥石流,甚至会发生滚石危害。因此也应加强此方面建设,具体如下:

(1)边坡参数的设计应加强重视,支护以及加固工作应加强,同时要完善地表挡排水方面的工作。(2)强化工地管理,尤其是针对飞石以及滚石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抵挡其带来的伤害。(3)在开采的过程中要合理安置弃渣,而在整体工程完工后,应及时植树还林恢复植被[3]。

(三)一般防治区防治措施。一般防治区内的情况与重点、次重点防治区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在该区并不会开展大型开采工程,并且其中也不会存在主要建筑物,即使发生地质灾害也鲜少会危及到其他区域,也不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但必要的防治措施依然要进行。该区域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在于地表岩体破碎,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因此在该区域内应加强植被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另外,在进行开采时必须严令禁止越界开采。

(四)优化地质恢复方案。地质灾害频频发生的原因也与地质恢复有一定的关系,我国很多开采工程在完成开采后并不重视地质恢复,导致很多地区的岩体、植被等方面未得到维护和保养,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水土流失、泥石流现象。因此今后的开采队伍应将优质管理贯穿于整个开采工程,如在工地内会为弃渣准备专门的存放区域,在工地时必须将弃渣放置在指定区域内,切勿随意丢弃。而在开采工作彻底结束后,应对当地环境进行勘测,并制定完善的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并根据方案完成植草种树等工作,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优化矿山换环境,也能够减少再次发生事故的几率。

结语:综上所述,研究关于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我国采矿事业的发展,也与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如今的矿山经过多次开采,其内部结构已经外在环境均遭到了破坏,导致越来越多的地质灾害发生,且很多灾害伴有规模大、突发性强等特征,若在采矿时发生此种情况,不仅会破坏矿山本身,也会对采矿人员造成伤害,甚至能够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馬越平.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初探[J]. 西部资源,2012,(02)01:56-57.

[2]张瞻,王文怡,汪钥龙. 广西恭城某铅锌矿山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J]. 山东国土资源,2016,(05)04:40-45.

[3]张勇. 矿山地质工程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解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1)15:126.

猜你喜欢

岩爆灾害矿山
某引水隧洞深埋段花岗岩岩爆演化规律研究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使用声发射测试结果预判岩爆等级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开绕一号公路隧道岩爆强度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