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春的温情

2017-03-20沈嘉禄

新民周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春盘春饼肉丝

沈嘉禄

说不定春暖花开时节,杨贵妃娇柔无力地从华清池里出水后大概也要吃一回春饼吧。

前不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会议第11次常会上,中国“二十四节气”通过审议,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气节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读者朋友或许会问:二十四气节与美食有什么关系?有!大有关系。对于吃货而言,二十四节气等于二十四个开吃理由。君不见,自从中华大地游荡起节气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灵魂,中国人就执着于通过咀嚼某种食物来纪念一件事、一个人、一个节日或节气。《舌尖上的中国》不也是根据这条线索来编排美食故事的吗?

再过几天就是立春。这个时间节点对美食而言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比如说,上海人喜欢吃年糕,吃汤团,水磨糯米粉要浸在水里,年糕买来后也要浸在水里,这样才不至于发霉变质。但立春一过,浸泡糯米粉的水、浸年糕的水就得每天换,否则就会霉花点点,味道发酸。上海人还喜欢吃醉鸡,立春一过,有些讲究的饭店和资深吃货就“刀枪入库”了,因为此刻做出来的味道与立春前就是不一样。做豆腐的人也知道,立春過后豆腐容易变酸。

过去在上海郊区,立春那天要吃春饼,所谓“咬春”。那个送进嘴里咬的“春”,就是春饼。这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中间夹一些蔬菜,也可夹一些炒熟的菜丝肉丝什么的,反正没有定规,然后卷起来吃,生生脆脆,相当爽口。说到这里各位吃货就忍不住嘿嘿一笑:这不就是春卷皮子吗?对的,有点像。今天在杭州还有一种小吃:葱包桧儿,就是春卷皮子搨了甜面酱再加两根小葱卷起来吃的,吃不大饱,但颇具古意,想必从南宋那会就有了。桧儿者,千夫所指的秦桧也。

事实上,试春盘、吃春饼的历史比南宋还早呢,唐代《四时宝镜》中有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看,唐代人已经开始吃春饼了,说不定春暖花开时节,杨贵妃娇柔无力地从华清池里出水后大概也要吃一回春饼吧。在民间,据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新鲜蔬菜,既可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好像是梁实秋或者老舍等前辈作家写过文章说,旧时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去年在台北阳明山上参观林语堂故居,得知那里跟一草一木都不能动的胡适故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经常有民众借此举办一些“非严肃”活动,比如根据林语堂在文章里写到的老北京风情,举办美食会、茶话会、读书会,试春盘、吃春饼。我在那里还买了一本小册子《春盘有味》,书中不光记录了林语堂在厦门吃春饼的故事,还写到2014年台湾艺术大学图文系组织的一场活动,大家一起动手做春饼吃春饼,热热闹闹地恢复了当年的风俗场景。

这本小册子里不仅介绍了闽南春饼,还写到了的台湾春饼,当地也叫润饼。“润饼是一种中国传统美食,如今在台湾闽南家庭的习惯中,每逢尾牙、春节、寒食、清明,或宴客时,都会摆上琳琅满目的盘盛食材,以薄薄的饼皮包裹食用。林语堂先生为福建漳州人,林夫人是厦门人,受到夫人饮食习惯影响,家中常常吃润饼,次女林太乙也称赞润饼是‘白纱包着的礼物。”

以前上海郊区的农民在这一天还要将耕牛牵到场院上,象征性地用柳条抽打几下,告诉老黄牛小长假已经结束,该打起精神上班了。

猜你喜欢

春盘春饼肉丝
什么是春盘
昙 花
春饼迎春
立春吃“春盘"
京郊寻春意 胡同吃春饼
瞬间觉得被坑
我最得意的一件事
我最得意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