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位一体”应用型本科教育整体转型路径探索
——以福建江夏学院为例

2017-03-19郑建岚邓晓君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应用型转型

郑建岚,邓晓君

(1.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3501081;2.福建江夏学院学生工作部(处),福建福州,350108)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整体转型背景与相关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关系发生结构性、系统性演绎,产业结构的结构调整、生产力升级改造加快变革步伐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使高等教育供给结构、培养同质化矛盾愈发突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采取有力举措破解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1]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如何整体转型,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办学定位、学科设置、人才培养、制度管理等方面。董立平提出的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获得较多的认同。他认为应以应用性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以本科教育层次为主,适当发展应用技术型的专(职)业硕士教育与专(职)业博士教育层次。[2]学科专业设置方面,汪大喹等认为要按照“专业结合岗位、学科结合行业、特色结合区位优势”的思路来设置应用型学科专业结构。[3]人才培养方面,借鉴国外经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应成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理念。[4]面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在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王中华提出“管评办分离”制度构建、向教学倾斜的制度构建、师资评价和聘任制度构建、建立合理的科研制度。[5]

从已有的改革实践看,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者与专业教师普遍对如何建立精准对接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创新本科学历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理解与实施路径均比较模糊:在理论与实践上客观存在办学理念直观化、学科专业建设平面化、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等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的实质性推进。通过福建江夏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整体转型改革的实证,就建设应用型专业集群、应用型学科集群、产业学院、特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径进行明晰,探索以“文、经、管”学科系统工程化、人文素养下创新型工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整体转型的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首要职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是地方高校转型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紧密围绕现代市场经济理念、学科专业平台建设、学生高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塑造,整体上变革与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整体转型的人才培养要求

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来说,要选准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的切入点,核心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并寻找相适应的生长点与增长点。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地区产业行业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学要与技能培训相融合、教学内容要与职业任务相接合、校园文化要与行业产业文化相关联,使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能反映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方面,大力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的实施主体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提高教师的水平和能力,针对应用型学科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科研水平和职业能力培养,引育结合,分类引导,优化应用型专业结构,营造学术发展环境在学科专业建设平台上整体完成。由此,使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师既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能力,又具备高尚行业从业道德;既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兼备高超的履职从业经验和娴熟的专业岗位服务技能;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和创新创业实习,能多层次完成基于工作过程体系专业课程的教学能力。加强对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统筹管理,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既要指导本科转型,又要强调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允许学科专业因地制宜、因学科专业定政策,灵活开展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工作,真正做到“精准切入、精准建设、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

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塑造。在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中引入国内外科学性模块化设置有关创业理论和创业知识课程,以“创业理念普及、创业知识传授、创业素养营造”为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建设多样化创新创业平台、大学生创业实训中心、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全过程模拟创业实施路径,强化创业认知,从专业领域与产业模式“双轨双圈”运行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同时,积极谋求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提高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将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定位于综合型人才培养取向,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专创融合教育提供发展路径。

(二)当前本科教育整体转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教育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基本上从二战的重创中恢复并得到快速发展,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带来的技术革新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改革和调整,各国政府开始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进一步强调了教育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国高等教育学界奠基者潘懋元先生在《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一文中提出:“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与学术性人才的培养应该并重。传统高等教育的偏见之一是重学术轻应用。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对应用性人才需求高,而学术性人才需求反而降低。市场需求的转变促使高等教育结构发生相应的转变,其课程结构、教材教法都趋向应用性人才的培养。”[6]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进行整体转型,定位好立足地方,扮演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的自身角色。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众多应用性人才,为自身的转型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从现有研究基础看,高等教育学术界就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特征、产生逻辑、发展定位、成长机理、构建策略等内容进行了较多的探讨。虽然这些研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与改革,但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一个清晰的改革思路与实施路径。教育教学实践还存在着顶层设计不清晰、配套衔接口径不一致、产业特色不彰显、机制体制束缚太多等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实践中问题更是庞杂:有的院校对建设应用型专业集群、学科集群不重视,或者概念混淆,把专业学科之间的有机关系人为地割裂开;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升级前高职阶段的产业学院“新瓶装旧酒”,没有考虑本科人才培养的通用性与适应性,把学科专业建设与服务产业发展一线简单的“拉郎配”,存在较大的认知局限性;有的对于特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漠不关心。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层次精细化、专业设置科学化、培养目标清晰化、培养体系双重化、培养途径实践化、培养机制人性化这些都显示,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缺乏从整体上去把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与实施路径。

三、福建江夏学院构建“四位一体”应用型本科教育整体转型路径实践

(一)“四位一体”应用型本科教育整体转型的目标设定

“十二五”期间,福建江夏学院以特色学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龙头,以人事制度综合改革、校院体制改革为抓手,结合《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与《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研究制定了《福建江夏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聚焦福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了以应用型专业集群、应用型学科集群、产业学院、特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模式。

在“四位一体”的目标指引下,福建江夏学院在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升级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有益尝试:

1. 在强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传统优势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调整改并二级学院,修订不适应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使二级学院的组建和学科专业的分布趋于合理。同时,创办特色产业应用型、产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开拓新的专业发展道路,适应性调整学士学位授予领域。

2. 加快特色工科发展,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和高校特色,制定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应用型工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在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强调本科生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为拓展人才培养的通用性和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规格,加强校企伙伴关系,促进合作双赢。以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并提升引领和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赢得行业企业的支持和信任,与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由高校和行业主管部门、产业链上各环节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联合组成多主体共建共管的产业学院,增强对产业的支撑和对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

4. 塑造学生高素质创新创业能力,探索以“文、经、管”学科系统工程化、人文素养下创新型工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实施路径,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师导与生创结合”三个结合举措,健全“政府、学校、企业”三维度保障,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全面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政府政策、学校建设、企业入驻、产教融合”的模式,按照“专业、行业、企业、职业”四协力,循序渐进与“双轨双圈”运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强化学生面向产业行业创新创业,将学科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孵化、产业化等纳入学分管理,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四位一体”应用型本科教育整体转型的实践

1.建设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

福建江夏学院抓住“十三五”福建省教育厅集中力量重点建设100个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应用型学科的发展契机,根据福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具有一定优势、互相支撑、关联度高的专业进行优化配置与整合。对接福建新兴商贸服务、绿色智能工程技术、基层社会治理三大领域,构建新型学科体系、学科团队建设、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国际合作五大方面,构建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土木工程6个应用型专业集群(见表1);重点打造“大数据财富管理、跨境电商、绿色建筑工程、智能光电子、审计与财务服务、现代社区服务”6个专业群。每个专业集群通过科学设定的特色龙头专业与同心专业的有机组合,形成具有福建江夏学院学科专业特色的集群“聚能环”,与其他高校进行错位发展,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业品牌:如学院土木工程学科专业瞄准建设“新工科”,以现代高性能混凝土与结构应用研究为学科专业龙头,“同心聚能”了绿色建筑工程专业集群的相关工程管理、工业工程、工程造价等4个专业,有力地支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同时工程管理、工业工程在专业集群中发挥工程管理的管理学优势,精确培养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在此基础上申请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力争有效提升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

表1 对接三大领域建设六大专业群

2.明确学科发展定位和学科建设方向

福建江夏学院根据发展历史中积淀的传统优势,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围绕学校转型发展,对接行业产业发展的新需求,遵循学科、专业、人才三位一体,教学、科研、应用三位一体,服务、技能、市场三位一体,以3个“三位一体”为办学理念,明确特色鲜明的学科发展定位:“做强经管法传统学科,做优绿色智能工程学科,做特服务产业新兴学科,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出台了《学科专业建设规划(2016—2020年)》。学校充分发挥经管法传统学科优势,在传承中创新,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全局性新兴产业,在管理学科基础上建设特色工科。通过几年发展,现有“环保节能型混凝土材料与结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培育)”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培育)和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土木工程4个省级重点学科。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构建电子科学与技术第5个特色应用型学科,通过对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量调研数据整合分析,在每个学科中凝练提升3个学科方向,形成福建江夏学院与福建区域地方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错位发展道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打造福建江夏学院转型升级的2.0版。

3.打通学科教学科研壁垒,实现融合发展

“十二五”期间,福建江夏学院学科建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打通学科教学科研壁垒,传承中创新,文、经、工、管学科良性互动,融合发展,传统文、经、管学科有机嵌入系统工程化思维和新兴工科有机嵌入管理与人文精神教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学科专业发展之路,为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条件。

福建江夏学院肇始于经、管、法为主的文科院校,在长达半个世纪中在福建省金融、会计、管理、法律等行业领域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积累了丰富的专业人才培养经验与厚实的行业基础。“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夯实经管法传统学科建设,传承、发扬原有优势,围绕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管理学科为基础,以经法学科为辅助,孵化、驱动新兴特色工科的创建和发展。如以工程管理、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学科专业为基础,与行业深度合作,带动土木工程学科和光电信息学科的迅速成长,实现新兴工科的人文化。而新兴工科的迅速发展又进一步影响、改造传统文科,在传统的文科教学中引用工科的“技术”“实验”“项目”理念,即经管法学科专业贯彻工程化教育理念,加强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实践、实验环节,如建设现代化的金融沙盘模拟实验室、会计与财务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室等,突出学生的工程意识与专业素质训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市场变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对接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互联网商业贸易服务、绿色可持续智能工程技术、乡村治理与基层综合治理三大新领域,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学科专业支撑体系。

4.建设产业学院,将专业集群、应用型学科向行业产业延伸

产业学院是高校将专业集群建设、应用型学科建设直接向行业产业延伸,实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与行业产业发展的最新需求相衔接的重要平台,是高校与行业产业共享信息、人才、设备、环境等资源的重要基地,是高校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经。福建江夏学院应对福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6个产业学院,包括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财富管理产业学院、资产评估与财务服务产业学院、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如图1所示:

图1 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以“全程育人”积极对接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链,通过联合行业和龙头企业,促进企业支持办学建设、企业参与办学过程、企业检验办学成效,形成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共享共赢的办学模式,建设特色鲜明、引领示范的产业(行业)学院。学校瞄准我国建筑产业迅速转型升级中产业链的人才结构性短缺,以土木工程专业为牵头专业,与工业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共同组成的专业群,与省住建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十余家省内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安装、材料等相关企业,共同建设产业学院,如图2所示:

图2 福建江夏学院装配式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示意图

5.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程,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为适应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福建江夏学院紧密结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实施“六三三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程。围绕“抓普及、重扶持、树典型、创成果、出经验、推转化”六项重点工作,建设“资助项目、竞赛活动和实训基地”三类型平台,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师导与生创结合”三个结合举措,健全”政府、学校、社会“三维度保障,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

四、结语

为推动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和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福建江夏学院瞄准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竞争力的助推器、区域技术研发的策源地、企业创新的人才库和技术革新的思想库的办学理念与目标,通过构建以应用型专业集群、应用型学科集群、产业学院、特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模式,在全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率先深入推进整体转型发展。学校现已逐步探索出高等教育以“文、经、管”学科系统工程化、人文素养下创新型工科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整体转型的新途径,并在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大潮下起到示范作用。

[1]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2017-03-16)[2017-10-03].http://www.gov.cn/premier/2017-03/16content_5177940.htm.

[2] 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8):67-68.

[3] 汪大喹,张翠平,陈小玲.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5):48-49.

[4] 马庆栋.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内涵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J].职教论坛,2015(4):37.

[5] 王中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困惑与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6(3):54.

[6] 潘懋元.潘懋元论高等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应用型转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沣芝转型记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