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梅花鹿的放线菌病的诊治及防治措施探析

2017-03-18郝慧丽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8期
关键词:梅花鹿放线菌放线

郝慧丽

(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龙镇畜牧兽医站,吉林梅河口 135007)

论梅花鹿的放线菌病的诊治及防治措施探析

郝慧丽

(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龙镇畜牧兽医站,吉林梅河口 135007)

随着我国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养殖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近年来梅花鹿养殖在一些地区逐渐兴起。梅花鹿养殖过程中,放线菌病是影响梅花鹿健康生长的主要原因,放线菌病的发生,对养鹿行业带来一定冲击和影响。

梅花鹿 放线菌病 原因 防治措施

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在很多动物中都能引起感染,该病容易发生在动物面部、颈部、胸部、腹部,从病变部位逐渐向周围扩散,形成瘘管并排出带有硫磺样颗粒的脓液。梅花鹿养殖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个热门养殖行业,吉林省有多个梅花鹿养殖场,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场中的梅花鹿出现放线菌病。该病通常发生在每年11月份至次年5月份,发生该病的原因较多,例如梅花鹿采食带芒或干硬的粗饲料、在沙土地面的圈舍中饲养、年幼等,都可能成为放线菌病的发病原因。放线菌病通常散发,发病率不高,发病之后呈慢性发展,对养鹿行业有一定危害。在梅花鹿养殖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放线菌病的预防和控制。

1 放线菌病概述

1.1 病原

梅花鹿放线菌病的病原体为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在病灶中还可见化脓棒状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混合感染疾病。其中牛放线菌是导致梅花鹿感染放线菌病的主要病原。

1.2 临床症状

感染牛放线菌的梅花鹿,其下颌受到侵害,上颌骨鲜见。发病初期梅花鹿没有明显症状,当梅花鹿采食困难、咀嚼障碍的时候才发现病情严重性。病鹿患病部位肿胀、组织增收,隆凸较多而且界限十分明显。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发病时间为几个月,有的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才会形成坚硬肿块,也有个别病例肿块发展迅速。患病之后会蔓延到整个头骨,导致梅花鹿头形方圆、面部丰满、双颊外凸。发病初期会有痛感,后期疼痛消失。有的病鹿在患病部位出现化脓症状,皮肤破溃,显现出其中的肉芽组织,流出黄色或乳白色的粘性脓液。患病部位的淋巴结逐渐变大、变硬,而且难以移动。病鹿咀嚼和吞咽都十分困难,由于无法进食,会导致营养不良,身体消瘦,患病后期瘦弱不堪。

感染林氏放线杆菌的梅花鹿,其头、颈及颌凹部软组织会发生急性炎症,局部出现肿胀、升温、疼痛等症状,随着病情不断发展,病势逐渐变换,在局部形成脓肿,或者硬性肿块。

1.3 病理变化

感染放线菌病的梅花鹿下颌骨发生骨化性骨膜炎,局部隆凸,而且在个别部位还出现破损,在破孔中有蘑茹状软组织生出。有的病鹿舌头也发生病变,舌头切面上出现灰白色小斑点,边缘包围灰黄色小结节,结节使局部黏膜凸起,或者在舌头表面形成一个蘑菇状赘生物舌表。有的病鹿皮肤、皮下组织、黏膜等有转移性放线菌肿,病鹿的肺出现病变,表现为灰色或者淡黄色纤维化、钙化[1]。

2 梅花鹿放线菌病诊治

2.1 诊断

放线菌病的病程较长,发病缓慢,放线菌病引起的临床症状与病变比较特殊,当梅花鹿身体表面出现放线肿时,很容易做出初步判断。但是在放线菌病发病初期会对肺脏产生影响,初期时放线肿未出现,因此很容易与肿瘤、结合、腮腺炎、淋巴结疾病等进行混淆,不能轻易下结论,以免出现误诊。为了进一步确诊是否感染放线菌病,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从病鹿化脓灶内取少量脓汁,用水稀释后放在平皿内,再用硫磺样颗粒,用水清洗之后将其放置于玻璃片上,滴加 10%~15%的苛性钠(钾)溶液,盖上盖玻片后压搓。压搓数秒之后可以将其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发现菊花状菌块,菌块周围有呈放射形而屈光性较强的棒状体,可以基本确定为放线菌病。为了确认诊断,还需制作涂片,以火焰固定后进行革兰氏染色、放到显微镜下检查,并且利用细菌培养,确定具体的病原菌为牛放线菌或林氏放线杆菌。

2.2 防治措施

放线菌病的死亡率不高,如果在发病初期能够安及时发现并及时采取治疗方案,则部分病鹿可以痊愈。

1)去除病灶。发现梅花鹿患有放线菌病时,对梅花鹿身体软组织上发生放线菌肿块及时进行手术清除,如果发病部位有瘘管,要连同瘘管全部剔除。将病灶去除之后要用5%碘酊纱布填塞手术创腔,每日对纱布以及填充物进行更换,此外,还可以使用烧烙法治疗局部肿块,每隔三天烧烙1次。在治疗过程中,对患病组织进行处理之后,恢复比较缓慢,而且有复发以及转移可能。

2)内服碘化钾。发现梅花鹿感染放线菌病时,可以喂服碘化钾对其进行治疗,成年鹿每次服用3~4g,育成鹿每次服用1~2g,每天服用2~3次。患病严重的病鹿,可以采用静脉注射方式,注射30~50 ml浓度为10%的碘化钠活碘化钾溶液,每隔一天注射一次,一共注3~4次。

3)抗菌素疗法。抗菌素是一种起效较快的治疗方法,在梅花鹿患病部位周围分点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每天注射1~2次,每个疗程连续注射5~7天,根据病鹿的发病程度确定治疗疗程。

4)黄色素疗法。在梅花鹿患病部位周围分点注射1%黄色素溶液1.5~2ml,每隔4~5 天注射一次,一共注射2~4次即可。对于患病较为严重的梅花鹿,则可以对其采取静脉注射方式,每千克体重使用0.025g浓度为1%的黄色素溶液,每隔4~5天继续注射一次。

5)日常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是对放线菌病进行预防的重要措施,对放线菌病进行预防的关键在于防止鹿口腔和皮肤发生破伤。第一,在日常养殖过程中避免喂食带有芒刺或干硬的粗饲料,防止对其口腔以及皮肤造成损伤。如果发现梅花鹿的口腔组织发生破损,要及时进行治疗,发现病鹿患有放线菌病,要将其隔离,防止相互交叉感染。沙土地面也会诱发放线菌病,因此在养殖场建设过程中,要对沙土地面进行处理,用方砖铺设地面或用水泥、沙、石抹制成防滑性地面[2]。第二,加强对圈舍的消毒处理,定期进行消毒,保持圈舍环境的清洁,减少圈舍内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率。要对圈舍进行通风,随时保持圈舍空气新鲜。

3 结语

放线菌病是梅花鹿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初期不易发现发现,发病之后会影响梅花鹿采食,导致身体消瘦,对养鹿行业的影响较大。在梅花鹿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放线菌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发现梅花鹿患病之后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早治疗、早痊愈。

[1]杨惊,刘晓清,邓国华.放线菌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9(13)

[2]李彪,李艳,丁润峰.梅花鹿的放线菌病及其防治[J].当代畜牧,2011(11)

S825

A

1003-1650(2017)04-0252-02

猜你喜欢

梅花鹿放线菌放线
梅花鹿和棉花
肺曲霉菌合并肺放线菌感染一例
贪玩的小梅花鹿
贪玩的小梅花鹿
新型工程测量放线装置设计探讨
一种多功能变压器自动收放线装置
考虑悬垂绝缘子串偏斜的张力放线计算研究
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
黄花蒿内生放线菌A5次生代谢产物分离鉴定
肺放线菌病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