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2017-03-18贺文超
贺文超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漯河 462300)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贺文超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漯河 462300)
我国是农业大国,小麦是我国三大农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种植大省,该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异。最近几年,随着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民群众种植小麦的积极性显著提升。但是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由于栽培技术落手,管理不科学常常造成小麦病虫害加重发生。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小麦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本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郾城区 小麦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措施
最近几年,漯河市郾城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推广秸秆还田耕作法和深耕机械耕作法,大力推广科学配方施肥,印发明白纸和组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人员服务到田间地头,讲解肥料鉴别方法、配方方法及用量,指导科学施肥。大力推广优质麦种,用广播宣传、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宣讲小麦高产主导品种,确保优良种子普及率95%以上。同时,充分认识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生的严重性,及时针对不同病情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坚决把小麦病虫害控制在发病初期,把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 小麦栽培技术
1.1 科学选择小麦品种
小麦品种是确保小麦获得高产和稳产的关键,因此,科学选择小麦品种十分重要。要结合地区气候环境、立地条件、种植制度等因素选择抗病习性能优异、生产潜力大、高产稳产、抗倒伏的优质小麦品种。最近几年,郾城区着力筛选推广漯麦18、豫麦158、丰德存麦1号、百农207等优良品种,并做好这些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
1.2 做好整地施肥工作
整地施肥是确保小麦获得高产的有一个重要工作。小麦在播种前需要做好整地工作,整地深度维持在25cm左右,确保地面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针对田间有效土壤层较浅的情况,还可以选择使用深松机对土地进行一次深松作业,深松深度在35~40cm左右,打破犁底层,为小麦根系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整地还要结合施肥,底肥应该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每亩施入完全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30公斤,磷肥15公斤,钾肥10公斤。将上述肥料混合均匀后随整地一起施入,翻入地下。
1.3 科学播种
首先,做好种子处理工作。播种前需要精选种子,将种子放在太阳下晾晒2~3天,提高种子吸水能力,通过盐水选种将种子中的瘪粒、病虫害粒和机械损伤粒及时去除。在播种前选择使用多菌灵、粉锈宁等药剂做好拌种工作,有条件的种植户我们推荐购买包衣种子;其次,适时播种。播种时间对小麦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播种过早容易引起小麦病虫害,播种过晚对小麦产量将会造成影响。播种日期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确定。在郾城区小麦最佳的播种日期为每年10月15—25号。使用小麦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在播种前做好机械调整工作,确保机械播种深度一致,下种均匀,不存在漏播和重复播种的现象。对于分蘖能力较强的小麦品种一般每亩播种7.5公斤,对于分蘖能力较差的小麦品种一般播种8~10公斤。
1.4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首先,做好苗期管理工作。小麦播种后要急性适当镇压,保持田间墒情。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发现田间缺苗的应该及时补苗,对于缺苗不严重的区域,采用人工移栽的方式从稠密地区移栽麦苗补种。对于断垄严重的地区使用相同品种的小麦催芽后播种。针对田间小麦生长较弱,麦苗发黄的应该做好施肥工作,结合冬灌一般每亩施入尿素10公斤左右。小麦返青后要做好田间划锄工作,促进小麦根系生长,保证小麦多分蘖,多分有效蘖。对于田间肥力较高,小麦生长旺盛的应该做好小麦防控工作,一般在小麦生长到六叶一心之后,及时进行蹲苗处理,避免小麦徒长影响到小麦正常分蘖;其次,做好中后期田间管理工作。小麦从拔节期到成熟期为小麦生长的中后期,这个时期应该争取小麦多分蘖,促进小麦成穗和籽粒膨大灌浆。小麦进入拔节期后,应该做好施肥灌溉工作。结合每次灌溉每亩施入尿素10~15公斤。对于立地条件较差,小麦群体生长适宜的应该在拔节初期进行灌溉。对于田间肥沃,小麦生长旺盛的应该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进行。小麦进入灌浆期后,为了避免小麦出现早衰情况,要做好叶面施肥工作。一般情况下选择使用0.1%的尿素溶液和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性叶面施肥,提高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积累营养物质。
2 做好小麦病虫害发防治工作
近些年,郾城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穗期蚜虫等重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趋势,特别是近期降水充沛,空气湿度大,大大加快了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发展。地区农业服务中心增加病虫害监测网点,加强对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指导农民群众抓住防治的最佳时机,科学、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
2.1 小麦条锈病防治
小麦条锈病防治要狠抓“带药侦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打点保面措施,发病初期选择使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亩用原药2~6克;20%丙环唑乳油、25%科惠乳油、25%腈菌唑乳油、5%烯唑醇微乳剂和20%植保宁乳油,亩用原药8~15毫升,喷雾防病效果均较好。
2.2 小麦赤霉病防治
小麦赤霉病要坚持采取“主动出击、见花打药”全面落实预防措施,发病初期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60%多·酮可湿性粉剂70g,或25%咪鲜胺乳油60ml,对水喷雾防治条锈病,兼治白粉病和预防赤霉病。如穗期多雨,要在雨停间隙期喷施药剂。
2.3 小麦蚜虫防治
穗期蚜虫重发田要突出抓好“关口前移、压前控后”措施,小麦灌浆初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肥与杀菌剂、杀虫剂混合使用,同时起到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等“一喷三防”效果。亩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40毫升或60%多·酮可湿性粉剂7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或尿素250克或磷钾动力200克+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5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克,兑水50公斤喷施,效果显著。
[1]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 陈晨,王慧敏. 农民致富之友. 2016(14)
[2]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 田应雪. 农业与技术. 2016(20)
[3]小麦栽培管理冷害发生原因及应对技术探讨[J]. 周有印,谢付振. 吉林农业. 2010(09)
S512
A
1003-1650(2017)04-01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