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玉米种植技术及推广应用

2017-03-18崔子巍李少杰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8期
关键词:玉米螟浅谈高产

崔子巍 李少杰

(1.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宋村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山西长治 046600;2.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慈林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山西长治 046600)

浅谈玉米种植技术及推广应用

崔子巍1李少杰2

(1.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宋村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山西长治 046600;2.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慈林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山西长治 046600)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推行优质高产玉米栽培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本文对优质高产玉米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玉米的产量与质量。

玉米栽培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引言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关乎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时,玉米应用途径非常广泛,成为了人们重要经济来源。加强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对于各地的农业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除了栽培技术,病虫害也是影响玉米种植效率的重要因素,可能导致玉米大规模减产。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栽培技术的控制,加强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管理,并且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护,促进玉米种植水平的提升。

1 玉米栽培现状

玉米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种历史,玉米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秸秆还可作为生物肥料,进行还田,提高土壤肥力,用于其他农作物种植,由此可见,玉米的用途十分广泛,我国对玉米种植的重视程度很高。近年来,我国在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对我国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带来很大帮助,切实解决了我国居民的粮食需求问题。但纵观当前的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现状,可以发现依旧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地貌面积广阔、地势差异较大,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地理条件,在玉米栽种过程中应该要逐渐摒弃传统的种植以及管理理念,要对现代种植理念和种植技术进行应用,并且要积极加强对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玉米产量。另外,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病虫害,病虫害防治是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很多农户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理念不够新颖,采用传统的药物防治方法较多,不仅对玉米生长带来影响,还带来环境污染。总体来说,我国的玉米高产优质技术的推广还有待进一步加深,在推广高产优质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现存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提高农户的绿色防控意识。

2 玉米种植技术

2.1 注重土地选择的精细化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必须要对玉米种植环境进行控制,在进行播种的时候要对土地质量进行检测,在选择土地的时候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通透性较强、地力均匀的土地,而且尽量保证地势平坦,选择灌排方便的地区。一般在每年秋季就要做好整地工作,实行精细整地,在整地过程中,要对土地上的残茬进行清除,整地厚度控制在20~25厘米之间。

2.2 注重玉米种子的科学化选择和处理

玉米种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玉米栽培过程中,要对玉米种子进行选择,尽量选择一些适宜在本地栽培的品种,要选择籽粒饱满、整齐、无伤、无病、纯度精度都比较高的产品,同时要根据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对种子进行合理选择。

玉米在选种之后播种之前首先要进行筛选,除去霉变、残粒等不良的玉米种子,保证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然后要进行晾晒,一般在阳光下晾晒2~3天,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同时,在播种的前两天要拌合种衣剂,提升种子发芽率和出齐率,使得种子在土壤中能够吸收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供给玉米生长。

2.3 注重密植的合理性

合理密植是玉米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玉米栽培过程中要对整个土地面积进行测量,并且根据玉米生长习性,确定出单位面积上适宜种植的玉米数量,做到合理密植,不能对土地资源进行浪费,也不能太过紧密,以防玉米植株不能获得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对玉米植株的生长产生影响。例如在降雨量相对较少的地区,可以尽量稀植,使得玉米能够从土壤中获得充足的水分。

2.4 注重施肥的科学性以及定期性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必须要对种植过程进行管理,满足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养分和水分需求。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定期、科学灌溉以及合理施肥两个方面。玉米施肥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各种大量元素,例如要对磷、氮、钾等肥料进行合理配置,确保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大量元素得到满足。在施肥的过程中应该要注重施肥的合理性,并且要定期进行施肥,要坚持以氮肥为主,并且对粒肥进行利用,发挥粒肥的辅助作用,同时要注重基肥与追肥之间的配比关系,提高施肥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得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养分得到满足。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要施用不同的肥料,对叶面肥、花粒肥等坚持科学追施。

3 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玉米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当前很多农户不注重对病虫害的防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影响产量和质量的问题,导致玉米生产水平较低。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类别主要有玉米螟、钻心虫等,针对不同的病害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例如玉米螟是玉米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在玉米螟防治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采用药物防治的方式,合理用药、定期用药,对玉米螟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农业防治技术的应用,即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玉米螟的发生率。通常选择在玉米螟冬后以及幼虫化蛹前期,通过焚烧、轧、封、剥、铲等方法,降低越冬的玉米螟幼虫数量,并且要在每年四月底之前对储存的秸秆进行粉碎,并且采用白僵菌封垛的方法降低虫源,减少玉米螟羽化数量。此外,还应该要加强对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可以采用杀虫灯进行诱杀,还可以加强对玉米螟天敌的培养,利用天敌防治害虫。

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水平等都会影响玉米种植效率。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加强对玉米栽培过程的管理,对各个栽培环节进行控制,并且要加强对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不断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1]贾小慧.浅谈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20)

[2]汪文丽.浅谈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技服务,2016(14)

[3]刘建国.浅谈我国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5(18)

S513

A

1003-1650(2017)04-0176-01

猜你喜欢

玉米螟浅谈高产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浅谈ICP-MS的使用与保养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为诗浅谈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