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2017-03-18欧亚玲
欧亚玲
(安徽省颍上县王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颍上 236225)
新时期下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欧亚玲
(安徽省颍上县王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颍上 236225)
4月中下旬开始,各地区小麦的赤霉病防治就陆续进入关键期。目前,各地区小麦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异常、改变耕作制度和缺乏抗性品种等因素,小麦赤霉病的发展态势越来越严重,这是主要影响小麦发展的稳定生产及其质量安全的。
新时期 小麦赤霉病 防治技术 研究
小麦赤霉病是一些非常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是因为种镰孢属真菌引起的,它的发生流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菌源量、农业的生态环境、其品种抗性、和栽培管理的措施技术等因素。
1 新时期下小麦赤霉病的发展情况
赤霉病是小麦种植过程中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病害,在全国的小麦种植中都会发生,在该病的流行年间可能会引起小麦产量损失10~40%。目前安徽地区的小麦种植中赤霉病严重影响着其发展。小麦赤霉病会引起其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都受到损害,在幼苗到抽穗的过程中都会发病,而穗腐受其影响最大。苗腐是因为由其种子中带有菌或者是受到土壤中病残体的侵染而得病。一开始芽会变成褐色,随之根冠腐烂,严重影响麦苗的生长,可能会使其麦苗黄瘦,甚至死亡,枯死的麦苗中如果湿度很大还会产生一种粉红色的霉状物。
小麦赤霉病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气象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在春季气候的平均气温在9℃以上,在三到五天内是连绵的阴雨,麦苗中的越冬菌源就会产生子囊孢子。而如果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麦苗中存在很多成熟的子囊孢子,这时再遇到降雨或空气潮湿的天气,子囊孢子就会成熟散落在麦苗的花药上,通过花丝来引发小穗发病。发病刚开始小穗和颖片上会出现一些水浸状的浅褐色斑点,后来就会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就会枯黄。此时天气中蕴含的水分大时,在其病斑处会生成粉红色的胶状霉层,发展后期会形成很多蓝黑色的小颗粒。用手去触摸时,会有一种突起的感觉,但是并不能将其抹去,其干瘪籽粒的生长会伴随白色到粉红色霉的产生进行。
当小穗发病扩展到穗轴时,穗上的病部已经开始枯褐,受到病害部分上面的小穗都会成为枯白的穗。而茎基腐在幼苗发芽到成熟期都有发生的可能,会导致麦株的根部组织受损变成褐色腐烂,直到全株都枯死。在穗下的第一、二节会经常发生秆腐,在叶鞘上刚开始表现为水渍状的褪绿色斑,接下来就会向茎内扩展,呈现一种淡褐色到红褐色的不规则斑块。如果小麦的病情严重,其发病部分以上都会呈现出枯黄的现象,会影响其抽穗或者会抽出枯穗。气候过于潮湿时发病的部分表面会出现粉红色的霉层[1]。由此可见,赤霉病的发生,不仅会减少小麦的总产量,影响其商品价值,生长出来的病粒也会失去其农用和和工业价值。而病菌中的低谢产物有一定的毒素,如果人畜食用会出现中毒的情况。
2 新时期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研究
2.1 防治策略
对小麦的赤霉病进行防治时,要结合其危害的发生规律,并根据不同的地区经验实行分类指导。在安徽小麦经常会得赤霉病,因此必须先对其进行预防,积极落实相关措施,不能松懈。如果小麦在抽穗和扬花期遭遇阴雨或结露等容易引发赤霉病的天气,就要及时进行施药,防止病害的继续扩大和流行。要利用小麦赤霉病预防时效强的特点,提高其专业化和群防群治的预防措施,将常规防治和应急防治结合起来,增强其对病害的预防能力。
政府要对小麦的生长进行保障,保证其防控责任的到位。①有关的农业部门要积极宣传预防小麦赤霉病的现实意义,细化其工作方案,尽早进行预防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切实保障相关责任的落实,加强对预防措施的监督。②对于其监测调查要进行强化,保证其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这样的基础上,各级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间的配合交流,及时对天气变化进行播报,并对其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和分析,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对小麦赤霉病的预防工作进行科学的指导。③还要保证其防控技术要到位。将媒体运用到小麦赤霉病的预防中来,运用多种形式来宣传进行小麦赤霉病防控的重要性,提高群众的关注度。在预防的关键期,政府可以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对预防措施和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对农民的预防工作进行及时指导。④还需要保证其预防效果的有效和到位。结合其一喷三防的手段和补助重大病虫的防控措施,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对其防治组织进行专业化的引导和示范,推进其预防的专业化,加强预防的防治效果,并提高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
2.2 防治技术手段
要减少赤霉病的发生和毒素的污染情况,就要进行药剂的及时喷施。①要注重其防治的时间。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最佳时期就是在小麦的齐穗期到初期的扬花期,见花打药起到预防的效果。如果出现连日的阴雨、雾霾或者是大面积的结露和天气,在第一次打药的五到七天后,就要进行第二次的喷药防治,将雨前预防和雨后控制有效的结合起来。②要保证其用药的科学性。对于一些耐雨水冲刷的药剂可以进行优先使用,提高用药的效果。对于进行第二次换药的农田,最好是运用作用和机理不同的药剂,防止其产生抗药性。在多菌灵抗性产生的地区,可以使用戊唑醇和氰烯菌酯等三唑类药剂和其复配的制剂,保证其用药效果[2]。③还要注重对农田环境进行治理。科学管理农田,合理施肥,对其通风的透光条件进行改善,有效的降低田间的湿度,减少病害产生的环境条件。要注重对赤霉病进行预防控制,但也要关注其他病虫害的发展,结合防病治虫和控旺防衰,实现分类指导,科学用药,有效的提高小麦的产量。
3 结语
在进行小麦种植时,必要要关注并了解小麦赤霉病,清楚其发病特点,要认识到引发小麦赤霉病的关键因素是其在扬花期间的温度和湿度,及时对气象情况进行了解和预报,把握其中的规律,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防治,选用正确的防治药剂,将小麦病害发生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减少赤霉病菌的传播范围,防止其发生的程度加重,有效的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病频率,提高小麦的产量。
[1]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2016年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J].河北农业,2016,(04):4-5.
[2]张洁,伊艳杰,王金水,陈士华,李桂玲.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4,(01):24-28+53.
S511.1
A
1003-1650(2017)04-01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