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辽宁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7-03-18张雪峰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药材中医药生产

张雪峰

(辽宁宽甸县农广校,辽宁宽甸 118200)

对辽宁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考

张雪峰

(辽宁宽甸县农广校,辽宁宽甸 118200)

中药材是我省的一大特产,主要集中在我省东部山区。中药材生产已经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不可替代产业。农民在药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引发以下思考

农民产业 发展思路

1 优势条件

1.1 国家不断出台中医药行业的利好政策,促进了中药的发展

2016年2月份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标志着中医药发展列为国家战略,8月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大力扶持中医药的发展。10月份出台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1月份《中医药法》出台。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材生产研究应用专业队伍初步建立,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1.2 全社会保健意识增强,为中药材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绿色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1.3 资源区位优势显著,具备了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我省地处北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资源充足,生长季节干燥冷凉,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东部山区生态环境、气候、土壤、降雨量及海拔高度,有利于中药材的生长和主要成分的积累。我省中药材生产已有500多年历史,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既有种类众多的野生药材,又有大量人工栽培药材,全省有野生药材1679种,其中植物药材1239种。

1.4 我省中药研发能力居全国先进行列,为产业链条延伸提供技术保障。

我省拥有沈阳药科大学、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中医在药大学、国家临床基地、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中医研究院、辽宁省医药工业研究院等多家教学科研及临床单位。从开发新药及获取新药证书数量和获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课题数量等方面,在中药科技领域位于全国前列。强大的中药研发能力,必然会带动我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2 主要制约因素

2.1 基础设施差。我省中药材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区,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水资源不均衡,蓄水方塘、排水和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少后续维护资金,现有的排水、灌溉设施老化、年久失修。在抗御不良天气灾害能力弱。野生道地中药材缺乏保护,受野生中药材价格高的刺激,许多道地野生中药材被长期采挖,得不到修生养息,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国家和省对中药材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专项投入,中药材仓储、晒场等配套设施简陋。

2.2 中药材生产环境污染不容乐观。农民生产中药材标准观念淡薄,生产方式落后、管理粗放、执行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不严格。农田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施用的农家肥重金属含量高,治理污染设施滞后,导致中药材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比较普遍。中药材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成为阻碍我省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瓶颈”。

2.3 产业化水平较低。大部分药材以原料和初级产品出售,精深加工程度较低,企业竞争力不强,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不足20家。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属于粗放型、传统型、低层次的加工,初级产品居多、精制产品比率小,带动能力受限。

2.4 中药材质量管理存在隐患。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质量监管不到位,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没有建立健全,缺少静态监测。由于国家缺乏统一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和销售的质量标准,导致中药材种质来源混乱,品种退化严重,种子的净度、发芽率、生活力等质量问题突出,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

2.5 产供销信息不畅。全省尚未建立规范统一的中药材市场供求信息平台,药农的种植、销售等存在很大盲目性。生产大多各自为战,产销脱节,信息体系不健全,生产信息相对滞后,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尚未形成,中药材生产盲目跟风,一轰而上的现象仍然存在。

2.6 中药材种植技术研发力量不足。全省缺少中药材育种的专业科研机构,涉及中药材栽培的研究机构只有3家。中药材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百人,远远跟不上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需要。同时,全省药农主要以40多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文化素质低,对新技术理解能力差,对新科技成果的了解、应用甚少。生产依靠经验,影响产品质量。

3 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

3.1 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要求。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道地药材生产为重点,以中药材标准园建设为突破口。树立互联网+中药材营销相结合理念,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中药材经营方式创新。加快中药材生产基建设,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培育中药材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地道中药材品牌。建设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中药材生产体系,推动全省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2 基本原则

3.2.1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宏观调控。科学分析市场变化,加强信息服务,调整品种结构,促进中药材生产、加工、利用各环节协调发展,保障中药材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3.2.2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促进产业升级。加强中药材产业安全生产、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研究,提高科研协作创新能力,突出应用技术研究,推广中药材新品种和现代生产集成技术,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

3.2.3 坚持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生产加工质量监控技术体系,大力推行规范化生产和中药材GAP认证,提高中药材质量。以资源保护为基础,突出地方特色,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3.2.4 坚持以产业化为带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集约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F426

A

1003-1650(2017)04-0016-01

猜你喜欢

中药材中医药生产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