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幼教科学领域中要用好探究法

2017-03-18张卉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科学活动幼儿园

张卉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科学活动的内涵,要遵守原则,列举了科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践过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科学活动;探究法;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6-0125-02

所谓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探究是幼儿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幼儿的探索、发现,这两个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统一。教师的引导点拨是为了让幼儿探索发现;教师的作用是为幼儿指出探索的方向,它是幼儿从发现问题到体验、思考问题,进而得出结论并交流结论的主动探索过程。“探究法”的核心指导思想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必须确立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地位”,明确教师仅仅是通过启发、诱导等手段,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动手操作,实现教学目标。下面,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探究法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 观念上存在误区

有的教师将探究法简单地理解成一个科学活动教案的实施,一个科学小实验的指导,以为“上好一节课”就能达科学启蒙的目的。因此,以至于无暇顾及幼儿自发的、随意的科学探索活动,更没有过多的精力观察捕捉幼儿偶然的科学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2. 区角活动得不到重视

(1)位置的安排不能因地制宜。老师常把沙水摆放在阳台或走道拐角,因为害怕弄脏地板而限制幼儿的活动,不允许幼儿自由选择与探索。

(2)材料的观赏性远远大于操作性,并且长时间得不到更新。摆几盒种子、养几盆花草、喂几种动物这就是“自然角”的内容,几节电池、几块磁铁、几面镜子放在桌上,就可以说是“科学探索区”。有生命的自然角很少有令人惊喜的变化,一成不变的材料不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

(3)教师对幼儿的区角不细致,指导也较盲目与随意。以上这些原因使得科学活动区形同虚设,大大削弱了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及其作用。

3. 教育合力难形成

有的教师用一张植物生长的挂图吃力地讲解植物生长一过程,都忘记了窗外的植物正在生机盎然,而不引导幼儿观察。

4. 教学内容的低价值

误认为求新求异才是课程改革,费尽心机寻找新内容,认为“新的内容”就是“好的内容”;面对教材,随意选择或不加选择,对教材不深入钻研,重难点不明确,以至于在教学时无法抓住重难点,教了以后幼儿没什么收获。 上述问题普遍存在于各年龄班,在小班表现更为突出,因为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不多,对生活中的探索发现感悟程度不高,动手操作能力较差,这些给探索发现活动的生成、组织与指导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得小班幼儿操作活动不被重视,成为幼儿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二、探究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践

在“探究法”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發掘者,在幼儿探索发现过程中,幼儿探索发现、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最终达到学习目标。主要通过探索、表达两个阶段完成。

1. 探索阶段

自由探索是幼儿最原始的活动方式,是幼儿参与学习的开端。他们的发现一旦得到教师肯定,探究的积极性必然高涨。

在活动中,教师提供便于幼儿活动与探索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消除胆怯的心理,主动参与活动,善于发现新事物。教师不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幼儿产生兴趣。在认识“蔬菜”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多种生长方式的蔬菜,让幼儿通过视觉、触觉、感知,亲自发现“萝卜长在土里”“豆角结在藤上”“豆芽在水里”……他们对探索发现的各种不同的蔬菜感到特别兴奋,产生无穷兴趣,并主动去探求各种蔬菜的生长环境。活动中,教师应仔细观察、了解和把握幼儿不同的发现,及时肯定正确的发现。如在生活中寻找“冷与热”时,孩子们说,冰淇淋冷、牛奶热;科天冷、夏天热;太阳热、月亮冷等。教师应引导幼儿准确的发现,更好地制订引导探索方法。

引导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发现。这时,教师为幼儿的探索发现指明一定的方向。将幼儿的发现和科学现象建立联系,使幼儿从自由发现进入目的性阶段。一是引入活动主题,幼儿在自由探索中发现了蔬菜的概念后,引导幼儿发现各种蔬菜结构的不同;当幼儿发现蔬菜外形不同后,就引导他们观察每种蔬菜的外形特征;继而,幼儿发现蔬菜的内部也有不同后,再引导他们亲手“解剖”蔬菜。二是参与游戏、探索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教师可设计出各种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动手操作,产生丰富的体验。

2. 表达阶段

(1)分析阶段。每个幼儿从不同的理解水平、生活经验和生活范围去发现、分析、推理、表达同一概念。幼儿积极主动地在发现中学习,充分发挥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发展迁移能力,在理解中分析推理。

(2)理顺推理过程。幼儿把探索发现中认识的概念,进行操作尝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教师应在活动中帮助、提示幼儿理顺科学的推理过程。幼儿只需明确任务,自己就可决定怎样去分析。

(3)参与商讨活动。在分析阶段中,幼儿团体间的商讨活动非常重要,有助于培养幼儿团结协作、共同研究的科学精神。幼儿在商讨活动中建立自信与竞争意识,通过相互启发、迁移,对自己的推理结果加以整理。幼儿分析推理“牛羊”和“鸡鸭”两组动物异同后,教师参与互相讨论,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推理结果,得出“家禽”和“家畜”的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不但能表达探索、分析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身的注意力、思维敏捷性与良好的倾听表达能力。

(4)结论阶段。即执行问题探索的结论。在这一阶段中,幼儿要表达科学活动的内容。孩子表达结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总的说来有三种。第一,统计图表,如“水的三态”活动中,让幼儿将不同条件下的水的形态画出来;第二,游戏,如“水的三态”活动中幼儿玩体育游戏,请幼儿用动作形象表现水的三态;第三,活动如“水的三态”活动中让幼儿自制冰块,让冰块解冻。这种活动是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所习得的新经验和新知识。

(5)扩散思维,为延伸活动做准备。幼儿园科学活动涉及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幼儿教师应注意引导与其他教育内容相结合的思维。还应向幼儿传递有关环保、医学、人文等之类的高科技信息,拓展幼儿视野,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实现教育的整体性原则。

以上各环节是统一、不可分割、连续的整体。活动中,幼儿始终在探索发现中学习,体验探索发现的喜悦,由此增强好奇心,以及探索、创造未知世界的愿望和动力。幼儿在探索发现中感知、理解,创造性地利用知识,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增进了幼儿发现能力、创造能力及主动学习的能力,从面增强幼儿自、成功感,达到全面提高幼儿自身水平的目的。

三、实施探究法教学活动的几点建议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认体会到,全面实施幼儿探索发现活动,首先应在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确定适合其最近发展区的目标,以科学兴趣萌发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为突破口,重视幼儿感体验和探索方法的习惯。第二,应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寻找幼儿的兴趣点,生成科学探索活动,最后发挥多种教育资源的作用,并形成合力。第三,评价对幼儿的探究可能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将做出的评价反馈给幼儿时应慎重考虑。而且,应力求避免对幼儿的能力做出种种评判。

利用探究法进行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了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作操作及解决问题等能力,发展了幼儿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陈琼,王春燕.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以集体科学教学活动为例[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11):-11.

[2] 杨莉君,胡洁琼,杜暑辉.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部分幼儿园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3,(5):37-42.

(编辑:赵 悦)

猜你喜欢

科学活动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如何实现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生活化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幼儿自然观察智能在科学活动中的培养
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意识的提问设计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来了男老师,你欢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