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人格教育

2017-03-18吴春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格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吴春梅

摘 要: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审美人格得以发展;可以促进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进取性、自觉性,自制性、独立性、创造性与心理品质的形成,使学生向善求真,形成理想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人格教育

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况且“文以载道”,语文教学本身就负有教学语文与教学做人的双重使命,但同时也要分清语文教学中的主次矛盾。既不能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人格的真善美,也不能把教学中人格培养当作首要任务,本末到置,把语文教学变成心理学、德育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格固然重要,但教学中只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格,而将某些道德教育“凌驾”于教学内容之上,那样就颠倒、混淆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加强情感教育

(一)注重教师的感情体验传达。

1.导语。导语的情感性教学过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一种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感情的变化随时处在被学生感受的过程中。所以,教师的语言应是一种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教师要运用语言把自己体验的感情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因此,导语的设计,应当具有很强的情感性。例如,在教学《但愿人长久》时,由于笔者所在班级外地学生占了一半以上,所以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月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历来代表着纯洁和美好,是故乡和亲人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千百年来的美好情感。人们赞美月亮的美好、纯洁,更通过月亮寄托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今天我们来追随苏轼,走进诗人的内心,领略皎洁的月光,体会美好的感情。”在教学《掌声》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我们的童年就像七彩的梦,美丽的梦境中有象征着生命的红色,有充满生机的绿色,有赋予幻想的紫色,有这样一个女孩,她和我们一样,对未来充满了幻想,但她却不幸被残酷的病魔夺去了健全的身体,折断了梦想的翅膀,她需要你们的掌声鼓励。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近这个小女孩,走进掌声背后的故事。”

2.朗读。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之一,情感的表达是朗读的前提,因此说“三分诗,七分读”。文章所蕴含的感情,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传授给学生的,学生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内化成自己的情感。而教师的范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引导学生阅读冯骥才的《珍珠鸟》时,笔者就带着和作者一样的对珍珠鸟的爱,开始了对这篇文章的深情朗读。随着作者与珍珠鸟的感情发展深入,珍珠鸟在作者的肩膀上睡着了,笔者的朗读也更入佳境,学生都被珍珠鸟和作者这种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感染,增强了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强烈情感。

(二)语文教学情感性的发挥

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达成,学生在获得读写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脫离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情感”,并不是语文教育所要求的情感性。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并存在一种吸引力,激发学生的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标等。而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例如,《草船借箭》讲读结束时,笔者问学生,文中讲的实际是骗箭,为什么题目中用“借”字,可否换成“骗”?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辩论明白“借”本身暗含“还”的意思,体味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而且知道了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人物有美、丑不同。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时,笔者先让学生结合文章说说徐悲鸿为了学画作了哪些努力,再说说他这个有心人取得了什么成果。最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训练,帮助学生在心中树立了付出总有回报的情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人格化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文品位和审美情趣

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对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教白居易的《忆江南》,可在背景音乐中引领学生体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境:太阳快升起来了,天边是通红通红的朝霞,江畔是大片大片鲜艳的红花,被朝霞映照得火红火红的,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而那一江春水,它的颜色像蓝草一样青绿,整个江水犹如晶莹碧透的翡翠……学生感受到了江南迷人,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以潜移默化的培养。而学了《桂林山水》,学生无不被桂林水独特的美所吸引,想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油然而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也随之升腾。在教材中挖掘出审美价值,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在欣赏文章内在美的同时就已无声地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二)挖掘教材的德育价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人生观是人格形成的导向。人生观的核心是理想和信念。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丰富,教师可结合教材挖掘潜在德育资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如教《丰碑》,引导感受军需处长伟大的人格魅力,培养关受他人的品格;教《我不能忘掉祖国》,体会宋庆龄的强烈爱国心,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教《小珊迪》,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教《落花生》,培养学生做朴实有用的人;还有独立自主的《乌塔》;有集体主义精神的《邱小云》;与人如何相处的《杏儿熟了》;建立友谊的《赠汪伦》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春风化雨般引领学生,从文本中感悟人情之美,人性之美,人格之美,让学生形成美的人格,在阳学下美丽的成长。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多种道德表现和道德的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堂的道德生活的丰富的人生体验,并逐步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三、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我们的学生才会成为有情有义的人,情感之花才会盛开。

参考文献:

[1]李小平.论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J].攀登,2008,04:175-177.

[2]龚艺华,黄希庭.试论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有效切入点[J].当代教育论坛,2004,03:36-39.

[3]雷国铨.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80-82

猜你喜欢

人格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强化人格教育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人格教育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