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2017-03-18郭晶晶

学周刊·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情操朗读能力朗读教学

郭晶晶

摘 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基本训练,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真正把朗读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朗读教学;情操;兴趣;朗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18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122

朗读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和写作水平,因此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重写轻读的思想,根本没有给学生留出试读、练读,读准的时间。殊不知,对于优秀的文字作品而言,读出来的往往比写出来的更直接、更生动,更适合情感的表达。那么,如何才能使朗读教学获得最大程度的优质效果,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呢?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转变思想,真正重视朗读,并通过足量的时间和多样的方式,科学、有效地开展朗读教学。

一、多途径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因。有了兴趣,不用教师要求,学生也会自觉、主动地朗读。因此,要提升朗读能力,教师先要让学生产生朗读的欲望。首先,让学生明白朗读的好处。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朗读促进学生与课文的交流,促使学生反复感知课文中的规范语言,从而在大脑皮层留下连贯、系统、条理性的痕迹,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进而陶冶情操,感染心灵。有了收获,懂得了意义,学生自然愿意朗读。其次,创设恰当的朗读情境。情境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生动地展示课文内容,让文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鉴于此,教师可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图片、录音和音乐等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出逼真的立体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入其境,体其味,表其情。例如,在教学《小山羊》一课时,教师可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画,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然后根据每幅画的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有了图片的帮助,学生热情高涨,纷纷积极地去找句子读。这样的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其效果远比教师生硬的讲解好得多。

二、多方法丰富学生朗读训练

朗读是一种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适当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朗读能力。首先,教师指导朗读。为了让学生感受文章形象的遣词造句和准确的传情达意,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朗读指导,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同时抓住一些关键性语句和用词,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可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先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把握基本的情感基调,再让学生用同情、悲愤之情表现小女孩内心美好的愿望以及希望破灭的黑暗现实。如此,学生便能理解课文更深層次的情感,激起心中的波澜。其次,学生多样化朗读。由于生活经历、性格、学习质量存在差异,学生的个人素质与情感也各不相同,在朗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的方式与理解。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不断丰富朗读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读好课文。比如,对一些角色较多的小说或戏剧,可在学生充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排演课本剧,寓教于乐;对于一些抒情性强的散文作品,可借助配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让学生在音乐的辅助下唤醒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能力;对一些情感表达较为丰富的课文,可让学生进行对比朗读,可以是快读,也可以是慢读,可以是高兴地读,也可以是悲伤地读……最后,科学评读。在多样化朗读结束后,教师应适时进行科学的评价。只要学生能够读出真情实感,并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尊重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避免朗读教学形式化、表面化,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

三、多实践强化学生读写能力

要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积极训练学生的说读写能力。这就离不开课内外朗读、写作比赛等实践。首先,朗读比赛。朗读比赛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提高个人素质的良好形式。课上,教师可充分利用早读课、读书课开展朗读比赛,可以是配乐朗读、表演性朗读,也可以是模仿性朗读等,最后评选出当堂比赛的“朗读先锋”,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更大的朗读热情。课下,教师可在课余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竞赛。先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上台比赛,再将优胜者选为擂主,接受各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挑战。随着比赛的推进,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整体朗诵水平便会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其次,写作训练。正所谓:“读写不分家。”在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提升朗读能力的过程中,适当进行写作训练十分必要。比如,教师在学生朗读前,可先指导学生读到感兴趣的地方时暂停下来,充分发挥想象,将自己融入主人公的角色中,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续写接下来将要发生的故事。这样读读写写,边读边写,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读写能力的提升。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对小学生而言,朗读水平的高度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朗读既要重质保量,又要完善和创新读的形式和方法。作为语文教师,应以此为出发点,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精心设计,循循善诱,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朗读的魅力,从而由想读、乐读逐渐转变为会读,实现朗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慧莲.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教育,2011(6):123.

[2] 江松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 (11):201.

[3] 王志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0(10):30-31.

[4] 张珊珊.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J].魅力中国,2009(20):111.

[5] 赵秀利.浅谈朗读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 2008(14):295.

[6] 吕丽萍.语文朗读指导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7(11):36-37.

[责任编辑 冯红伟]

猜你喜欢

情操朗读能力朗读教学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