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017-03-18郑久华
郑久华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是兼具理论与实践的课程,适合采用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知识的能力,这也是现代教育的关注点。为了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本文探讨了体验式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对体验式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对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希望为进一步改革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体验式教学
课 题:本文受上海海洋大学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资助(A1-0201-00-1064)。
人才不匹配一直是企业头痛的问题,其原因之一在于人力资源从业者的专业水平不到位,而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多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上。对于管理类本科生而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专业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人力资源管理一直存在教学难度大、效果差的问题。这一方面因为其教学内容比较宽泛,学生很难直观地去感受,另一方面由于授课教师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很难开展实践教学,导致学生背会了理论,但在实际运用中缺乏抓手。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体验式教学及优势
班杜拉(A.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把学习的过程分为两类: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课堂常用的讲授方式属于间接学习,而直接学习即体验式学习方式,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1]该教学方式不仅包括体验过程,还包括思考的过程,它强调在社会互动或活动中促进学习,能够改善课堂学习的抽象化,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首先,记忆方式更为丰富和全面。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体验式学习两者兼具,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还能激发参与者的情绪记忆,多重编码方式便于学生更深刻地快速的记忆。其次,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精心创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最后,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体验式教学创设的情境和活动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可以更真实地训练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二、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性质决定了需要体验式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具的课程,它来源于实践,未来学生还要应用于实践,了解实践情况成为了学科的必须环节,也是加强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所以,本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虽然人力资源课程不是纯操作技能的工作,但是具体的工作还是有流程可遵循,技术与方法都比较成熟,这也为开展体验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必然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企业战略地位,得到了很多企业的重视,社会对有较强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笔者经常会听到企业抱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弱,为了增强学生能力,使其在求职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开设体验式教学也是现实所需。体验式教学通过开展具有情境化的体验式学习,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很难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即使是本专业的专业核心类课程依然难以让学生从内在产生动力,而体验式教学能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场景中主动学习,由外在推动变为内力驱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参与也让学生发现本门课程的魅力,对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掌握牢固,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体验式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1.加大体验环节教学,增强学生参与度
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决定了课程教学需要更多的“体验性”,本课程在各模块基础上围绕各模块的中心问题设置虚拟情境模拟活动(如模拟招聘、绩效考核面谈等),让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思维差异和做事方式,在体验后进行讨论,进一步澄清内在的心理活动情况,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在本课程建设中,坚持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增大了实践教学的时长和形式,在学时分配上,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中,前半段为讲授基本理论,后半段为实践学时,组织情景模拟表演、小组报告、案例讨论等活动,把前半段學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后期的实践中。在具体操作时,笔者把所有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针对不同模块的学习内容在课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同时在课堂的后半段进行展示,如工作分析模块要对市场中的不同职业进行调研,整理出工作说明书;招聘模块的模拟招聘、角色扮演、管理游戏等,现场学习体验招聘内容;培训模块策划培训活动等,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实践内容。
课程所用题目一部分来源于教师的开发,另一部分以主题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围绕主题自主设置场景及问题,在课堂中他们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试,形式可以有角色扮演、管理游戏、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并且不加以限定,这让学生有充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设置的场景有时会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也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真实体验,课堂分享
为了使教学与实践相衔接,可在课堂中增加真实体验的环节。体验的环节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教师到企业中学习和实践,在了解企业现状、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能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相应地调整课程内容。同时,院系与企业和政府部门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教师每年都会到不同企业或政府部门进行调研,了解当下专业发展方向和企业期望,为后续调整学生培养目标,更适合市场需求做好准备。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鼓励学生多参与企业实习。由于笔者学校地处上海,学生可以找到很多的实习机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会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到企业实习,同时学校针对大三学生专门设置了暑期实习期,此期间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让学生在实习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和技巧,带着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入课堂,并进行小组学习和分享,从而增加学生后续学习的思考,更扎实地掌握知识,也为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运用实践教学软件,增加学生的替代性学习
实践教学能够“对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分析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具有传统理论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本课程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配置的“硬件”和校内、外的软件资源,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方式。具体来说,硬件包括校内已经具备的情境模拟实验室、案例讨论室、人才测评实验室等。软件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人才测评软件等,课堂教师会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后布置课后任务,学生课下可以随时登陆系统进行软件操作学习,并结合理论进行思考,把需要探讨的问题再带到课上讨论,这样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进一步得到加强。
4.课后引导学生反思,提升学习的理论认知
体验式教学不是单纯地让学生体验,更重要的是课上的内容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体验活动后会进行必要的总结,总体的原则是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各组表现,不带有主观倾向,对个别同学的精彩发言会重点表扬,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会总体点评,尽量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同时针对设置的情境提出课外的后续问题,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下继续拓展相关的内容,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升相关的理论认知。
5.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参与度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不拘泥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程度,还关注他们从体验式教学中所获得的多少,学生的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试卷题目以比较“活”的应用类题目为主,占总成绩的60%;第二部分为平时课堂成绩,包括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调研、项目研究、网络资源运用等活动中的表现。这种多元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更多参与到课堂的实践环节中,也更主动地了解知识点。
四、课堂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难点
1.教学条件限制,效果有限
从目前笔者学校条件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班型过大,参与度有限,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此课程采用大班上课形式,人数超过100人,人数过多导致在每次开展课堂活动时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其中,每位同学一学期只能参与一次或参与不了课堂活动,这限制了体验式教学的效果;二是教室座位固定,建立场景困难,因为学校课堂人数过大,上课地点只能在阶梯教室中,课堂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情境模拟题目构建困难,多样化有待增强
人力资源管理的各模块都以真实的工作为基础,对于缺乏企业直接管理经验的教师和学生来说,在课堂上构建真实的工作场景是一件难事。首先题目的情境最好具有代表性和普示性,要符合企业的現实情况,并能够让学生容易理解。从设计题目上来说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同时企业的情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在不断变化,如何跟上当下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成为了教师构建题目情境的难点。另外,现有的情境题目设置情境的类型、材料的更新度有限,用几次后教学效果有所下降,如何开发出更多不同类型、形式的题目也是一个难题。
五、小结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体现出了它的优势,这不仅是形式的转变也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有很多局限和不足的地方,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式,只有两者互相补充和促进才能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吴建华,吴国斌.省属高校人力资源专业实践教学创新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5).
[2]郭巧云,李友德.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2).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