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们这样解读《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
2017-03-17报社
政策资源国土
部长们这样解读《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日前印发。2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副部长赵龙对《纲要》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关于《纲要》出台的背景和编制过程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和空间规划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相对紧缺的资源赋存支撑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加快推进,国土开发和保护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挑战,比如一些地方出现了国土空间开发失衡、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构建科学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形成合理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决策部署,经国务院同意,国土资源部和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28个部委,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要求,开展《纲要》编制工作。编制过程中,我们在认真总结地方试点经验基础上,组织30余家研究机构,开展了48项重大专题研究,并广泛听取、充分吸纳了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经李克强总理签批,今年1月3日国务院印发《纲要》。
关于《纲要》的作用和意义
《纲要》是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规划范围涵盖我国全部陆域和海域国土(本次规划暂未含港澳台地区),对涉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的各类活动具有指导和管控作用,对相关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具有引领和协调作用。
《纲要》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对国土空间开发、资源环境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和保障体系建设等作出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纲要》的编制实施,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国土开发的协调性;有利于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有利于加快形成合理的空间规划体系,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
关于《纲要》的主要内容
《纲要》共有10章。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国土开发、保护、整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突出强调要加快转变国土开发利用方式,全面提高国土开发质量和效率,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提出要遵循6项基本原则,把握6个方面的主要目标,加快构建安全、和谐、开放、协调、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
第二,确立了国土集聚开发、分类保护与综合整治“三位一体”总体格局。一是以“四大板块”为基础,即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还有“三大战略”为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以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和优化开发区域为重点,打造若干国土开发重要轴带和重点集聚区,构建“多中心网络型”的集聚开发格局。二是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针对5大类资源环境保护主题,区分3个不同保护级别,形成覆盖全域“五类三级”的国土保护格局。三是以主要城市化地区、农村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区,及海岸带和海岛地区为重点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形成“四区一带”的国土综合整治格局。
第三,完善了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设置了“生存线”、“生态线”、“保障线”和耕地保有量、用水总量、国土开发强度、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等11个约束性或预期性指标,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配套政策的完善。
第四,围绕美丽国土建设的主要目标,部署了集聚开发、分类保护、综合整治、联动发展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等重点任务。
关于《纲要》的贯彻落实
按照国务院要求,我们在贯彻落实中主要抓这样几点:一是建立《纲要》实施的部门沟通协商机制,协调解决国土开发、保护和整治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纲要》目标任务。三是建立《纲要》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将实施情况纳入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对省级人民政府监督检查范围。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营造有利于依法依规开发利用国土空间的良好氛围。关于《纲要》的贯彻落实和省级国土规划编制工作,我们将在近期作出专门部署安排。
《纲要》有六大特点
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请问姜部长,刚才您提到《纲要》是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开发与保护规划,那么《纲要》具有什么特点呢?
姜大明:科学编制国土规划对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纲要》作为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开发与保护规划,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以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纲要》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建设生态文明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放在重要位置,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
二是以创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体系为引领。《纲要》坚持国土开发与承载力相匹配、集聚开发与均衡发展相协调、点上开发与面上保护相促进、陆域开发与海域利用相统筹、节约优先与高效利用相统一、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构建了以集聚开发、分类保护、综合整治“三位一体”为框架,以区域统筹、陆海联动为重点,以强化“三线”管控为保障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体系,丰富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实现了一次集成性创新。
三是以多中心网络型开发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纲要》坚持处理好重点开发与均衡发展的关系,通过加大重要节点和轴带开发力度,增强集聚开发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强调南北轴向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东西轴向的开发,引导人口、产业和城镇向开发轴带和开发中心集聚,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均衡配置,特别是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发展。
四是以承载力评价促进国土开发利用方式转变。《纲要》根据我国区域资源禀赋和环境状况,分别对自然条件、水土条件、生态环境等进行专项评价,把各地区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作为国土开发、保护和整治的重要依据。综合考虑资源环境限制性和适宜性要素,优化不同区域国土空间开发的规模、结构、布局,转变国土开发利用方式,提高国土开发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是以陆海统筹推动国土开发向纵深发展。《纲要》强化了海洋作为蓝色国土、便捷通道、资源基地和国防屏障的重要作用,将陆海统筹发展的区域范围由东向西纵深推进,从发展定位、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等方面构建良性互动的陆海开发格局,促进陆海联动,建设海洋强国。
六是以强化用途管制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纲要》注重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科学设置“生存线”、“生态线”、“保障线”,合理确定国土开发强度、国土空间保护、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质量等约束性指标,充分发挥《纲要》对涉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等各类活动的指导和管控作用,切实起到对相关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的引领和协调作用。
分类、分级全域国土保护格局将这样落实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我们注意到,此次《纲要》中提出了分类、分级全域国土保护格局的概念,请问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概念?在具体任务的实施中又是如何考虑的?
赵龙:大家知道,国土保护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加强保护才能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纲要》秉承了这一思想和理念,坚持保护作为规划的核心,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同时也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区域之间、不同地区之间资源禀赋、资源条件,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这次规划提出了保护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也就是分类、分级保护的概念。
按照保护的主题,具体划分成五类保护主题,一是环境质量,二是人居生态,三是自然生态,四是水资源的保护,五是耕地资源的保护。同时,按照保护、维护和修复这三个级别,把全国划分成16个保护区域实行全域的保护。
具体而言,在环境质量保护方面,重点针对开发强度比较高、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目前重要的集聚区,比如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一带区域的保护,开展以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为主题的保护。同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严格限制高污染的项目,严格用水总量的控制。
二是人居生态保护,对重点开发的城市群地区,加强对城市绿地和人工湿地的保护,同时推进河湖水系的连通,加大地质灾害的防治。
在人居生态方面,第一就是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的保护。重点要严防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第二是要加强农村的自然生态保护,重点是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中央也已经作出部署。生态保护红线一旦划定,严格禁止不符合主体功能的产业和项目落地。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和湿地的保护,特别是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的水生态修复;二是科学制定陆域污染物的减排计划,防止陆域排放对水质造成的影响和破坏;三是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的要求,合理确定开发的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刚才讲到了严格限制高耗水的产业,严禁挤占生态用水;四是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明确到2030年全国用水量大概控制在7000亿方之内。
五是在耕地资源保护方面,重点是两条,一是严守耕地红线,通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我们国家划定了15.46亿亩,这也是严格保护不能突破的,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二是严控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通过盘活存量,减少对新增耕地的占用等措施,同时通过改进占补平衡,实现占用和补充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的一致,来解决保护耕地的问题。
在保护措施和手段方面,《纲要》设置了三条线,刚才姜部长已经作了介绍,生存线、生态线、保障线,希望通过这三条线的设置,通过实行总量控制、配额管理,强化自上而下的管控,从而有效地指导地方政府聚焦本地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实现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真正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的生态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生产空间,初步建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划分“四区一带”的综合整治区
中国日报记者:《纲要》里面提到“四区一带”的国土综合整治格局,请问这个格局的出台是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在实施过程当中又会有怎样一些措施来保证它的效果呢?
赵龙:《纲要》里面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开发、保护、综合整治。
国土综合整治的目的是改善国土的质量,提高利用的效率,优化空间结构和布局。从国际经验上来看,国土综合整治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也是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从最初单纯的土地整治发展到最后以重点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城乡面貌和维护自然景观的内容在推进。
这次《纲要》明确提出综合整治侧重于五个方面,就是您刚才提到的“四区一带”,核心的思想是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要求,划分了“四区一带”的综合整治区。具体是,城市化地区的综合整治、农村地区的综合整治、生态功能区的综合整治、矿产资源集中开发区的综合整治,这是“四区”。“一带”是指海岸带和海岛的综合整治。城市化地区整治的重点是城市低效用地的再开发和环境的整治,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包括城中村、棚户区和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优化用地结构,地尽其利,地尽其用。城市的环境,重点是对大气、水、土壤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提出了具体意见。
农村土地整治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点的综合整治,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我们国家宅基地人均是300平方米,还存在散、乱、空的现象。通过整治,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同时加强基础和公共设施服务。高标准农田,到2030年全国要建成12亿亩,这12亿亩建成以后,将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从而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综合整治,重点是退耕还林、还湿、还草,达到强化水源的涵养功能,并增强水土的保持能力,提高防风固沙的水平。
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区的综合整治,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到2030年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率达到60%以上,特别是一些废弃矿山的治理,通过整治,恢复它的自然生态功能。二是加强绿色矿山建设。主要内容是安全、环保、节能、高效。到2030年,规模以上的矿山要达到绿色矿山的标准。当然这是有一定难度的,要通过有效手段,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一带”就是海岸带和海岛综合整治。海岸带的整治,到2030年完成海岸带整治和修复长度2000公里,同时推进海岛的保护整治,特别是规范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从而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中国国土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