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2017-03-17马勋立

卷宗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摘 要:高职高专体育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育课程建设需要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模式,用创新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1 以学生为本,深化常规体育课程管理的改革,建立人性化的考核模式

1.1 以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为目标推进体育课程一体化进程

全面发展的目标一直是体育课程中要达到的一个重要任务,促进学生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有力措施。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积极推进课程一体化进程,将课堂教学、社团活动、课外活动、校内外竞赛、运动训练等作为体育课程的一个整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整合:

1)充分开发校园自身资源和特色体育项目,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将教学内容课内外有机结合,初步建立以传统项目(篮球、武术)带动其他体育项目的开展,夯实群众体育基础,从而推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模式。

2)创新体育课程考核模式,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知识情况,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考试内容根据评价内容进行量化评定,分布为:体能占30%,知识技能占30%,学习态度占20%,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占10%,运动中思维创新占10%,由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折算评定成绩。

3)根据2004年教育部体卫艺司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全校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和调研统计工作进行监控,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学生参与态度等表现均纳入考核评估体系。对于数据跟踪也建立反馈机制,由任课教师编制运动处方指导学生锻炼,不断提高学生体质。

1.2 大力开展学校体育课程模式建设与改革

在总结高职高专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得出:当前体育课改革的方向首先就是对学生教授哪个项目的确定。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体育的项目又多,有的学生想学这项而有些同学却不想学,针对这个问题,首先采用的方法就是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进行项目选择,而老师设定体育项目供学生进行选择,并规定学习的时间,然后到时间再进行项目的调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其次采用的方法就是直接规定一个学期的体育项目(普修),第二个学期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上课内容(选修)。

1.3 以学生的职业教育发展特点为着重点改进体育课程的基础性、职业性

根据制定的体育课程任务:讓学生掌握一到二项的体育技能,从而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并有目的性的与职业性结合在一起。开设的课程主要分以下几类:

1)基础性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以田径、篮球、羽毛球等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常见的耐力、速度、灵活等基本素质为主,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职业教育打下身体基础。

2)兴趣性课程与职业性有机结合课程: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开设兴趣性课程,满足学生兴趣要求,也尽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职业性(学生今后就业方向)方面层次上的体育需求,比如从事会计工作的,重点选择些运动强度不大,但时间比较长的运动项目,建筑方面的工作选择些耐力性的运动项目等等。开设的兴趣性课程有: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篮球、排球、足球等近十多个兴趣性课程。

3)健康体育课程:对部分身体肥胖、偏瘦学生以及有其他异常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健康、合理膳食、制定运动处方等为主的体育健康课程,尽可能的提高学生整体健康水平。

1.4 以学生的发展的社会性为支点,不断夯实大众(群众)体育的基础性,强化体育课程中的人文教育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培养体育习惯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休闲、娱乐等领域,提升体育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

1)开设武术(简式太极、初级长拳等)基础课,弘扬民族文化,继承传统项目,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历史教育。

2)与其他部门协调开展拓展项目课程,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拓展基地资源。分班级,分批次的进行授课,提高学生团队作战意识、领导协调等能力。

3)以协会、社团的形式引进校外教学资源,开设跆拳道、街舞、散打等课程。

2、大力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同时,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严格对体育《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进行修改和更新,注意“两纲”的时效性。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校自身资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写《高职体育与健康教程》。

3 强化教师教学管理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3.1.教研室坚持集体备课,教师之间一学期至少相互听四次课,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3.2.教学秩序管理:实施教学督导制,以课堂教学质量检查、教案检查为中心,对教师采取随机听课和期末对教案集体评定的方式,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判,将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及时向教师提出,帮助教师日后改进,对课堂教学质量实行全程监控。

4 课内外相结合

4.1 课外体育活动

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课外活动制度,丰富学生文体活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

1)坚持冬季晨跑制度

2)完善学生社团组织赛事

3)办好大型运动赛事

4)主办体育讲座形式多样,拓展学生体育素养

积极开展各种体育赛事的同时,体育教师举办体育健康专题讲座、NBA专栏、篮球裁判培训班等形式进行体育健康知识、运动处方制作等知识的宣传,加强体育课程的内涵建设,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5 巩固特色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成果,建立高职高专体育特色

5.1实行了弹性教学课时、兴趣与职业性结合课表制。

1)学生所学专业特点,“量身定做”可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课程上课。

2)制定晴天、雨天两套课表,保证教学时数与教学任务的完成。

5.2教学课程体系化: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内外竞赛、运动训练等作为体育课程的一个整体,以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为目标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5.3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体系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提升职称、学历,加强教师培训的工作力度,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

6 结束语

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任重道远。体育教师应该在高职高专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打破传统的守旧的习惯和方法,将高职高专教育理念与现代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做到技能和健康完美的结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验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职业教育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汗云,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体育教学改革尝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

[2]张细谦 ,中国职业教育体育课现状及展望.广东体育科技[J],2004,(3)

[3]陈智勇,现代大学体育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120?—131.

作者简介

马勋立(1983-)男,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院校
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调查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发展思路探讨
高等职业院校“1+n”信息化教学方式方法应用模式的研究
初论职业院校汉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方法的改进攻略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