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03-17刘苏敏
刘苏敏
【摘要】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深入发展对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成绩,还要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識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些,教师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 生活现象 自觉作业
在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各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手段均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被动单向地接受知识传播,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学情绪,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大幅度降低。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自觉性的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通过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验联系紧密的学科。动手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远比理论知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设计多种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动手动脑,仔细观察,钻研结论,提高实践能力,最终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比如学习《光的折射》时,实验前,教师要先为学生准备各种材料,包括水、纽扣、沙底盘以及玻璃杯;实验中,学生先将纽扣放置在盘里,玻璃杯底朝下压住纽扣,再将玻璃杯注满水,这时候纽扣便消失了;学生再次将盘子加入水以后,纽扣再次出现。这个实验过程如同变魔术般,容易让学生充满好奇心。为了探索原因,学生往往积极思考,反复实验,提出问题,探讨交流,最终获得真知,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通过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且在新课标指导下,物理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便在于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应该将物理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相结合,真正将生活化问题引入物理的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观察现象的能力。比如瓶口吞鸡蛋、纸锅烧水、细线切冰等,这些实验用品都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平时热衷观察生活现象的学生自身有了一定的了解与基础,再在教师的引导与带动下,就能够引起其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重视。教师利用各种常见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将生活化现象带入物理实验中,让学生发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通过自觉作业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在探索真知过程中的自觉趋向性,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有价值的物理信息与实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觉完成作业,并自觉开展课外学习。例如在学习《制冷机的原理》时,教师提前为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空调或冰箱,拿出产品的功能介绍书了解制冷系统,研究制冷机在工作时的特点以及需要的条件。这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能快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兴趣。学生放学回家研究各种冷藏电器的制冷结构,不懂的问题可以咨询父母。这种自觉作业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真正产生探索和研究物理的兴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四、通过联系兴趣点激发兴趣
高中生受到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往往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学习上,而兴趣爱好无法得到培养。教师在教学时要明确这一情况,并尽可能联系学生兴趣,挖掘兴趣点,将有关兴趣点的信息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传感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变形金刚》的电影片段,这种方式无疑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带着好奇心理投入到电影的观看中。汽车变形的过程与某些物理知识点有契合处,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变形金刚本身就是汽车的形象,而汽车正是因为设置了传感器,才能保证人们在乘坐时感觉舒适和安全。待学生对汽车与传感器的关系知识点产生疑问,并增强学习兴趣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有关传感器的具体物理知识。这样,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到《传感器》章节的学习中,教师掌握了课堂引导教学的主动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教学目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决定了物理课程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教师必须充分抓住物理学科这一优势,将物理教学的实验性、生活化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以好奇激发兴趣,以兴趣促进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