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策在煤炭市场经济中的影响方式
2017-03-17楚新涛
楚新涛
【摘 要】中国煤炭市场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但国家始终对煤炭市场保持高度关注。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探索宏观调控下煤炭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和发展。
【关键词】煤企、政策、发展
煤炭市场经历“黄金十年”、四年蛰伏,终于走出了阴霾,由衰转盛,短短5個月时间,煤价恢复到四年前的高位。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关键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黄金十年”增加产能保发展
02年中国煤炭市场顺应经济发展,经过改制,成就大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受经济发展和市场利益的驱动,煤炭需求爆发,煤价快速上升。煤炭行业成为高利润行业,煤矿投资快速上涨。
02年到05年,煤炭产业投资年均增长50%。06年煤炭采选业投资完成额1479亿元,增长27.2%。
为了避免出现煤炭供需失衡,防止煤炭经济大起大落,国家下发《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在全国范围内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的煤炭在建项目进行清理检查。我国开始第一次进行资源整合,大量小煤矿关停,这就造成两方面的结果,一是大量煤矿开始被迫技改,投资开始加大;二是供给大量收缩,供需格局由宽到紧,同时经济好转,需求上升,导致煤价上涨,利润率增加,更多资金涌入到煤矿建设。
08年金融危机对多数行业的打击都非常大,煤炭除外。山西、河南、贵州等省纷纷进行第二次煤炭资源整合,促使投资金额再度上升。这一时期创造的“黑金”财富,吸引着大量资本进入,试图“分一杯羹”。
06年到14年煤炭采选业投资连续八年保持增长,累计3.1万亿元,增速到2011年达到峰值。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国内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总额为4897亿元,同比增长25.9%;2012年这一数据为5285.82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下降。
2012年中国煤炭供应量41.86亿吨,煤炭消费41.17亿吨,在建新增产能还有2亿吨。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国家对煤炭投资进行调整,但效果不理想。一方面煤炭固定投资周期长,使得政策生效期延后,其次地方政府、大煤炭集团不愿意放弃高利,对国家减少煤炭固定投资的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在煤炭市场“黄金十年”,国家政策虽然对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限制,但整体而言仍是允许加大煤炭固定资产投资。这个阶段国家调控目的在于增加煤炭供应,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增加,加大煤炭供应有利于经济建设。同时通过调控,使得不符合安全生产的中小、私人煤炭企业被取缔,加强国家对煤炭产能管控力度。
二、“四年蛰伏”煤炭企业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
2012年煤炭市场价格由盛转衰,以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为例,2012年855元/吨, 2016年跌至390元/吨,跌幅54%。
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提出2015年生产能力41亿吨/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同时要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有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提升小煤矿办矿水平。
2015年底中国煤炭总规模已达到57亿吨,正常生产及改造的煤矿 39 亿吨,新建改扩建煤矿 15 亿吨,停产煤矿 3.1 亿吨。但是2015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仅39.65亿吨。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煤炭价格持续下跌,遏制了煤炭固定投资。同时煤价下跌,迫使煤炭企业加强管理,促使煤企兼并重组。期间煤炭行业发生巨大的改变。行业结构调整更进一步,全国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970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67%。有9家企业原煤产量超亿吨,产量占全国的比重38.9%。
煤价在供需市场规律作用下不断下跌,迫使煤炭企业寻找新的定价方式,改变传统的一盘沙模式,使中国煤炭市场成为一个整体。国家深入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结束“双轨制”,建成了中国太原、大连东北亚、鄂尔多斯、华东等多个区域性煤炭交易中心,焦炭、炼焦煤、动力煤期货上市,形成了以全国煤炭价格指数为主体,秦皇岛、环渤海、太原等区域价格指数为辅的煤炭市场价格指数体系。
三、未来发展主题——保持稳定能源供应
由于国内煤企普遍亏损,加上贷款问题,煤炭企业几乎无法正常生产经营。为帮助煤炭企业摆脱经营困境,防止煤价下跌影响经济稳定,国家提出2016年去煤炭产能2.5亿吨的目标,在3至5年内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同年5月,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要求全国所有煤矿按照276个工作日重新确定生产能力,即直接将现有合规产能乘以0.84作为新的合规生产能力,原则上法定节假日和周日不安排生产。
受此刺激, 6月份煤价开启疯涨模式,到11月份5500大卡动力煤已涨至600元/吨以上。炼焦煤价格也重新回到1000元/吨以上。此轮上涨主因是煤炭供应阶段性紧张,经济结构调整和季节因素,使得经济焕发新的活力,导致对煤炭需求增加。其次中国煤炭市场区域性明显,价格关联性强,前期煤炭价格无法合理反映整体市场需求,遇到机遇就出现爆发式反弹。最后,多年下行市场使得煤企充满危机感,发现市场存在价格上涨动力,涨价意愿迫切。
为稳定煤价,国家要求重点企业签订中长期合同。11月份开始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和华电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华能、大唐、国电公司陆续签订了中长期合同。确定5500大卡动力煤的基础价为535元/吨,在这个基础上参照市场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国家将会在安全高效先进产能释放和运力上给予优先保障,为这个合同履约创造良好的条件。此次“长协价”所针对的这几家大型国企市场占有率高,对整体市场的影响大,且价格根据市场浮动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煤价波动受市场规律影响,中国煤炭经济受宏观调控影响极大,当前煤炭市场的主要矛盾在于产能过剩,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至多41亿吨。目前,全国各类煤矿产能总规模可能超出60亿吨。煤企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煤价波动,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服从国家统一部署,积极响应国家去产能号召,保证国家能源供应稳定,创新转型谋发展,发挥煤炭企业作为基础能源供应行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