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方式培养创新人才

2017-03-17吴迪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艺术设计

摘 要: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加强艺术设计类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对其技术应用、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与实践传授,实现“艺”与“工”两者相互交叉融合,是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从人才培养方案、艺工融合课程体系、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三个方面研究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艺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度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采用艺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融入艺术和工学,其中“艺”隶属设计艺术范畴,以设计传达体现艺术的效果及艺术的内涵,传递产品的视觉之美,而“工”则隶属技术范畴,包括艺术设计的结构、技术手段、工艺工具等。艺术设计并非是简单的艺术,而需要设计者通过美妙的构思,产生灵感,并运用相关技术将灵感创造成为符合形式美规律的产品,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由此可以看出,艺术及技术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技术的艺术设计是虚无缥缈的,而没有设计者的艺术性思维和情感,技术也毫无用武之地,“艺”与“工”两者相互交叉融合,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一、艺工融合人才培养的意义

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与技术的进步历来都是息息相关的,艺术设计的本质决定了其物质与精神的统一,而艺术设计的价值也要求实现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有机结合。可以说,艺术和技术是艺术设计得以存在并发展创新的不可或缺的因素。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展艺工融合人才培养,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加强艺术设计类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对其技术应用、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与实践传授,以培养出具备优秀文化艺术修养及现代设计理念、掌握艺术设计知识及技能,且熟悉设计材料的性能及工艺技术流程,能在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技术手段、技能及方法进行艺术设计的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而艺术设计专业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学科交叉特点,因而艺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促进艺术设计专业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艺术设计领域中,艺术及技术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的,艺术需要借由技术工具和手段进行设计与创作,而技术则需要服务于艺术,才能获得美观与实用的和谐效果,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才能不断提升艺术设计的水平,促进艺术设计的发展。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加强相关的工程技术及工程素养教育,不仅极大地切合了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及行业需求,而且能有效提升艺术设计方案、设计作品的市场可行性,提高学生与市场、应用领域对接的意识及能力,也能有效促进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建设及发展。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艺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展艺工融合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艺工融合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组织并开展艺工融合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艺工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保持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固有优势,进一步强化设计艺术理论的指导作用,着力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潜力。此外,增加工艺结构、人机材料、产品设计开发、市场调研等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从而培养出具有综合设计能力的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切实将工学列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主干学科,例如增加人机工程、设计工程基础、工业设计、用户研究、设计程序和方法、材料与加工工艺等工程技术方面课程与知识传授,为提高学生对工学知识的接受度,培养方案还应加强对实践环节、设计竞赛、科技训练计划等相关环节的重视,并在这些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艺工融合的教育理念,设置以多种工艺制作为基础的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各项艺术设计大赛活动,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实践,将工艺实习作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将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及最新艺术发展、设计元素充分融入到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活动中,实现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的艺工结合复合型人才。

(二)艺工融合课程体系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艺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开展,需要系统、科学的艺工融合课程体系作为支撑。艺工融合课程体系需要以培养方案作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且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基础上予以构建,包括岗位能力决定原则、艺术引领原则、技术支撑原则、专业互补原则及艺工结合原则。根据艺术设计的课程内容,将课程体系分为艺术模块、技术模块及综合模块,艺术模块主要涵盖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理论、文化及实践,而技术模块则包括与艺术设计相互交叉的技术类课程,综合模块则泛指艺工融合相关的能发展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性课程,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设置,使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技术课程、人文社科课程均在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从而彰显交叉学科的属性。艺工融合人才培养,旨在培养艺术设计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学生的通用技能,从而增强学生职业发展潜力及就业竞争能力。因而艺工融合的课程体系需要立足现实,放眼长远,以高度的时代敏感性,确定艺术设计类的专业技能,并以此为据,拓展与专业相近的通用技能,将各项能力对应各项课程,实现能力与课程的无缝衔接,展现艺工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现实性、发展性、交叉性优势,从而培养出具有优秀艺术设计素养、深厚技术技能、敏锐发展意识的复合人才。

(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使得教学、科研水平的深入提高,传统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严重地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应成为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新态势,也是推行艺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路径。首先是进行合作组合教学模式(跨学科教师间的组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针对一个教学主题内容,对教学实施计划及课程内容进行穿插,如在艺术的工艺制作教学中美术老师和电脑设计教师组合。根据市场环境对人才的实际需要,把和专业课程相关联的跨学科内容相互结合起来,让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进行授课。该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在一个教学主题中得到更加丰富的专业化能力,成为最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之一。其次是协作组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在企业资深专业人员与学校专职教师进行的一类多种形式组合。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对人才的需求不只是专业知识的需要,同时还要符合行业的特点。学校在专业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邀请企业有一定市场经验的专业人士参与到具体的课程教学里,与学生进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行业特点,知道当前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样就能很好地强化与企业的纽带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植入到具体的艺术专业课程里;另一方面还邀请企业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直接参与到对艺术作品的评价,让企业对学生的作品有一个了解,使得学生的作品有机会被认同,这样就会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最后是艺术多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把以往分别独立的二维平面的形态、二维空间的色彩与形态、三维空间单色形体、三维空间彩色体等4部分构成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整合在一个模块中,由多位专业教师联合教学,课程间彼此衔接。这样能够突破以往造型基础课程的限制,提高学生设计思维和实践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多种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企业艺术设计岗位技能相互结合起来,一方面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团队合作方面都有一个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学生适应市场环境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夠快速地在工作岗位上进行独立操作,也尽快融入到企业工作的团队里,从而有效提升了艺工融合人才培养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周永凯,罗家莉,顾萍.创新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

[2]董瑞侠.艺工融合与创新思维[J].艺术设计研究,2010.

[3]曾甜.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吴迪(1977-),男,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副主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艺术设计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Nirvana涅槃》
《星.云.海》
《花月夜》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