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2017-03-17熊明珍
熊明珍
摘 要:我国属于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农业相关产业也在大跨度的发展,但是许多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利益上的最大化,却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这样的发展模式是不均衡的,为了对这种局面进行扭转,文章针对农业面源上的污染状况与防治措施进行了相关意见上的探讨,仅供技术实施人员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危害;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在概念上的解释是在进行农业活动时大量的使用农药与化肥等化学试剂,或是在生产活动中为了提升产量使用农膜等辅助措施,这些措施一旦没有得到合理的控制,就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产生很严重的污染,不仅会对生长在周围农作物的健康造成影响,也会直接或间接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为了让这种情况得到治理,相关的技术研究人员应对措施上的研发进行足够的重视。
1 农業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1.1 农村居民生活污染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也相应增加,但却只采取填埋、焚烧、随意倾倒等单纯的方式处理,污染周围环境。产生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农户炊事采用作物秸秆或薪柴,产生大量烟尘,对空气造成污染。
1.2 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投入品污染
据有关报道显示,我国年化肥施用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是世界化肥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平均每667m2施用量远超发达国家15kg的安全上限。大量施用化肥且施用结构不合理,会导致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变劣,加剧土壤板结,损害土壤的生产承载功能与自净调节能力。研究表明,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利用率为30%~40%,磷肥利用率仅10%~20%,施用化肥中的大部分营养元素随着灌溉和降雨流失,根据调查统计本地区每年总氮地表径流流失147.55t、地下淋溶流失93.07t,氨氮地表径流流失29.13t、地下淋溶流失8.92t,磷肥流失17.02t,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给农村生产和生活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农药大量施用和不合理施用严重污染环境。目前,我国农药的过量施用中杀虫杀螨剂占62%,杀菌剂占21%,除草剂占17%。农药的利用率低于30%,70%以上的农药残留于环境中,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由于长期大量的使用农药,致使害虫抗药性增强,同时大量害虫天敌也被杀灭,严重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据统计本地每年的种植业农药施用量高达3068t,致使很多地方出现了槐树、果树花量减少甚至死亡现象。特别是大量施用剧毒农药,随意丢弃农药瓶及回收保管不当,生产中大量使用塑料薄膜并缺乏有力回收措施,致使残留量达176.27t,这些都对环境造成污染。
1.3 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
当前我国家禽、畜牧养殖业发展非常迅猛,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及粪水大量增加,由此产生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前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按照专家折算,一头猪的日排泄量最低相当于7个人的日排泄量,最高可达15个人的排泄量。本地区畜禽养殖业每年总计粪便产生量417000t、尿液产生量311300t、总氮排放量2517.36t、总磷排放量362.2t、COD排放量达26125.37t。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农业环境,不仅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被污染,而且也导致了水体和大气被污染,造成水质恶化,土壤板结和盐渍化,是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
1.4 农业废弃物污染
农作物收获后会产生大量秸秆,但秸秆还田再利用的比例较低。大部分秸秆都被农户作为烧材使用,既浪费资源又影响大气环境。在本地区每年秸秆产生量为587900t,其中有278000t被农户作为烧材使用,并将其放置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河沟或道路两侧,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秸秆腐烂的同时所产生的甲烷、氧化亚氮等多种气体也污染了农村环境。秸秆焚烧和随意丢弃不仅对大气造成污染,严重时还可引发交通事故。
2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
2.1 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农业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为了养活这么多的人口我国农业上的发展目标一直是以产量为首,在追求产量时往往忽略了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我国环境上的污染形势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大量的事实证明这样的农业发展模式不适合我国的发展国情,为了让这个局面得到扭转,就必须将现有的农业上的生产模式进行转变,遵循生态发展的原有模式,并利用新兴技术对农业现有的生产模式进行改革,让农业上的产量得到保障的同时,对环境的压力也变得更小。积极推行农业上的循环经营模式,对农药与化肥上的使用量也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让这些化学制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尽量降到最小。
2.2 依法行政,加强管理
为了让农业面源污染可以得到相应的控制。我国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环境保护上措施上的宣传,在对城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对工业上的结构与布局进行相应的调整,让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可以得到源头上的处理,坚持"先预防,后防控"的治理原则,与此同时治理的过程中应将责任上的设置得到源头上的处理,做到责任到人处置。对于污染处理方法上的选择,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一些污水处理上的买卖市场,让污染上的使用权变为一件商品进行流通,这样的处理模式不仅利于污染上的治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污染的生产厂家在污染的源头上对污染进行注意。与此同时,对于化肥与农药监管市场上的管理,应对高毒高残留的化肥农药上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管理,尽量将这些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与化肥阻挡在进入到市场之前。在治理的过程中还应对生产的厂家与经销商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重点的打击。
2.3 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计划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过量并且长期的使用化肥不仅会对施用的土地造成结块上的影响,还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许多农作物在持续使用以后就会排斥吸收。对于化肥使用量上的控制也应有相关的参考数据,不能超过标准的使用数量,这样的作法会让农作物的产量出现下降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上的处理,应积极推广无公害的化肥与农药上的使用。在化肥的使用上应积极推广叶面肥的施用,不仅可以促进农作物的吸收,还能将肥料的利用率得到相应的提升。
结束语
想要农业面源上的治理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农业上的技术研究人员应对农药与化肥上的科研进行及时的革新与发展,尽量保障人们的生产与生命上的安全,并在治理的过程中让污染上的面积与范围得到相应的控制,转换治理上的观念,一定要在污染出现之前进行相应的防控,尽量不要在污染已经出现后在进行治理,防治对策上的重点是预防而不是治理。
参考文献
[1]张汝安,聂岩.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对策[C]∥2001年生态农业与可持续过继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83-190.
[2]杨曙辉,宋天庆.洱海湖滨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6):428-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