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2017-03-17周玲玲王淑红
周玲玲 王淑红
数学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解决了很多问题,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学习数学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提高智力的灵活性,一般来说,数学学得好的人是很聪明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就要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所以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一、训练学生一题多解
1.一题多解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问题的结果。这种思维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发散性思维让人产生很多联想,找到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甚至获得不一样的答案。当然,一题多解的前提必须是要有丰富、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师注重对学生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的思维会不断拓宽,知识面越来越广,从而克服认知的片面性和狭隘性。
例如,一个这样的题目:2=?这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运算到从整数、小数不同的角度来找出结果,求得答案。
当考虑加法运算时,2=1+1=2+0=1.5+0.5=1.8+0.2=……
当考虑减法运算时,2=4-2=6-4=8-6=10-8=3-1=……
当考虑乘法运算时,2=5×0.4=2×1=20×0.1=2×1=……
当考虑除法运算时,2=4÷2=8÷4=12÷6=2÷1=……
以上各种解法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要在适当时机给予必要的提示,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培养数学兴趣。
2.一题多解在小学数学中经常出现,从形式上看,除了有式子题,还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从数学关系到形体关系,也可以作一题多解。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姐姐和弟弟去年的年龄之和是22岁,去年姐姐比弟弟大4岁,今年姐姐和弟弟各多少岁?学生初读题目,觉得有些复杂,但仔细捋一捋,思路就出来了。
第一种思路:假设姐姐跟弟弟同样大,那么去年他们俩的年龄和为22-4=18(岁)。
弟弟、姐姐去年的年龄:(22-4)÷2=9(岁)
实际姐姐去年的年龄:9+4=13(岁)
弟弟今年的年龄:9+1=10(岁)
姐姐今年的年龄:13+1=14(岁)
第二种思路:去年姐姐比弟弟大4岁,今年同样姐姐比弟弟大4岁。因此可以先求出今年弟弟和姐姐共几岁,再求出姐姐和弟弟今年各几岁。
今年姐姐和弟弟的年龄共几岁:22+2=24(岁)
今年弟弟的年龄:(24-4)÷2=10(岁)
今年姐姐的年龄:10+4=14(岁)
第三种思路:如果去年姐姐的年龄拿2岁给弟弟,那么姐姐和弟弟同样大,而他们的年龄之和仍然不变。
弟弟和姐姐的年龄:22÷2=11(岁)
实际去年弟弟的年龄:11-2=9(岁)
实际去年姐姐的年龄:11+2=13(岁)
今年弟弟的年龄:9+1=10(岁)
今年姐姐的年龄:13+1=14(岁)
二、训练开放式试题
有些数学题非常有趣,解答的结果各种各样,只要符合逻辑,符合实际,都是正确的。学生对这种题比较感兴趣,思考这类题时表现出成就感。笔者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学校买来96盆花,准备摆放在校园,请你来摆一摆,你准备怎样摆放?这种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看似简单,但可以考察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通过同学互相交流,引导学生追求更完美的答案,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三、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有些数学题,初看觉得简单,但是如果做题过程中没有顺序地考虑,容易遗漏答案。例如用2、5、7、9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笔者先引导学生用两个方框表示数位,然后考虑十位上的数,当十位上的数为2时,可以组成25、27、29;当十位数字为5时,可以组成52、57、59;当十位数为9时,可以组成92、95、97。所以总共可以组成12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四、培养学生切换思维的能力
有些数学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里隐含的单位不统一,给学生的理解设置了障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方式。教师经常训练学生的思维切换,能使学生打开思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例如:時针转6圈,分针转多少圈?这里时针与分针的单位不一致,因而有些学生初读题后,顿时感到脑海一片空白,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想: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两大格,分针走两圈……时针走12大格,分针转12圈。此时引导学生切换思维,时针走12大格就是时针转了一圈,即把单位“格”换成了单位“圈”来理解,学生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心情顿时愉悦。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很快就会解答:时针转1圈,分针转12圈;时针转6圈,分针转6个12圈,即12×6=72(圈)。
还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时针走1圈是12小时,推算出时针走6圈是72小时,而分针1小时转1圈,因此72小时分针要转72圈。这是把单位“圈”换成“小时”来思考。
以上两种思考和推理的过程有些区别,但都是通过切换思维方式来寻找答案,这样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了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实现了迁移,做到举一反三,思维开阔,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精选例题,按类型、难度编选适量习题训练,这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附属小学 江西省吉水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