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视专题片的文字语言

2017-03-17张铁梅

活力 2016年19期

张铁梅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文字语言;特点与运用

语言作为表达人们思想的交流工具,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它是以语音为外壳、以词语为材料、以语法为结构方式所构成一种符号体系。语言具有概括性、心灵性和表达的灵活性等特点。人们通过学习获得语言能力,把它作为交流思想、表述观念、交换意见的工具。

电视专题片,是以声画联手的方式来表述情节、阐释观点、抒发情感的,所以电视专题片有两种语言:画面语言和文字语言。这一点,并不难理解,既然电视专题片,是以声画联手的方式来表现,那么联手就有着互补的优势,二者相互补充,相映生辉,画面能传递的信息,在电视专题片中一般不再用文字语言复述,除非有特别的需要,因而很多人在看电视专题片的脚本时,对其中的文字表述表示不理解,感觉跳跃性太大、不详尽。这一点在电视专题片中的人物出场环节、表述情节的环节里得最为常见。比如:在专题片中一个人物出场时没有必要像文学作品里那样,用相当一段文字来描写人物的外貌、穿着和举手投足。

这里,我主要想说说电视专题片中,应该如何运用文字语言去表述情节、阐释观点、抒发情感。

首先,我们来说说文字如何去表述情节。每一部电视专题片都有着一定的容量,这就要求对于一个人物和事件的表述要有繁有簡,这一点并不难,因为语言本身就有着概括性的特点。值得一说的是,如何把某个情节表述得准确、生动,这是一个执笔者对语言的灵活性驾驭程度的功力外现。

我台制作的专题片《改革开放30年鹤岗变迁纪》开篇对改革开放标志性事件的交代,可以说准确、生动。看下面节选的段落:【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八年岁末的一个晚上,中国大地上,一个叫小岗村的地方,18位村民正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就在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此为标志,中国,步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段落中仅仅用了一百二十几个字,准确地表述了两个跨越时空的事件的发生,并生动地用“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几个字把两个事件联系起来,表述了两个事件的有机联系和历史必然。

其次,要说文字语言在阐释观点方面的两种方式:

第一,高扬旗帜法。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方式一般多用在评论节目中,这样更容易让人看到你鲜明的旗帜和坚定的立场。比如:2007年我台制作的评论节目《别让农民做这样的选择》中的一些语言就很有代表性。片子针对新农合实施以来,定点医院设立在县医院后,给那些居住地离县医院很远,而离乡镇医院很近的农民带来的困惑,如若急症,来不及去县医院,只能在近处抢救,而医疗费用却得不到报销,这就给农民带来了要钱还是要命的选择。这个评论在结尾时的一句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如果为农民谋利益要以牺牲农民现有的便利为代价的话,和谐就无从谈起了。】像这样直接亮明观点的评论性语言,其实也是一种开放性的评论,虽然受众可以从中听出笔者的立场,但是言语中,并没有对具体该如何设立新农合定点医院做评论。像这样的语言方式,在央视焦点访谈中也很多见。

第二,隐喻法。不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把明确的观点包裹起来,让大家去深思、去领悟,使观众明晰对事情的看法,慢慢引领观众的认同感。这种方式一般不用于评论节目,而是一些篇幅较长,节奏相对舒缓、时间跨度相对大一些的专题节目中。那么把自己明确的观点包裹起来,这种包裹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技巧,比如:2006年我台制作的专题片《墨梅人生》,片子写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一名辛勤劳作的女清洁工的故事。这样的片子在语言上很容易写成高大上,为她歌功颂德,而这部片子,通篇只用百姓立场讲了主人公工作和生活的故事,没有评论,只有讲述,笔者把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巧妙地放在了引题处。引题有这样一段画外音形式的对话:【(童声)妈妈,那个笤帚咋这么大呀?咱家的咋那么小呀?(妈妈)咱家的地小啊,咱们市的马路这么宽,笤帚小了怎么扫得净啊!(童声)妈妈,大笤帚比小笤帚能干,是不是该得小红花?(妈妈)那当然!(童声)那咱们把小红花给大笤帚戴在哪呀?】这段对话看似简单,但隐喻深刻,这里隐藏着笔者对清洁工作的礼赞,用大笤帚暗喻清洁工,——给大笤帚戴小红花。而最后一句童言无忌:“那咱们把小红花给大笤帚戴在哪呀?”社会上有相当一些人存在着对清洁工的轻视思想,这里用孩子的话点出这一思想:大笤帚戴小红花不知花戴哪里。留给大家思考,也让受众肯定,这小红花当然要戴!

说到底,语言的巧妙,不是花言巧语,而是思想的光辉,这也正是前面我提到的语言是思想表达的工具。

最后说说文字语言在抒发情感上的表述技巧。文字语言具有心灵性和表达的灵活性,这两个特性把握得好就能使文字语言在抒发情感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字语言的心灵性,我个人的理解是,从笔者的心灵出发去触动受众的心灵。这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说,要抒发情感,首先要感动自己,在自我感动的基础上,把感动输出,以文字语言的方式流于指尖。这时文字语言的灵活性就能让你的感动升华成一段感动别人的文字了。这里还以《墨梅人生》为例,在写到这位女清洁工当了班长后,还是早起和姐妹们一起干活时,有这样一段:【与以往不同的是,她有时间穿上女人的时装去逛街了,但这个傻傻的“城市美容师”,居然不知美容院里有些什么项目,看着女装专卖的天价她更是吃惊不已!于是逛街的内容就是少花钱多参观。她经常是厌了商场里的讨价还价,下意识地走向自己清扫的路段。在街里看到街道上的杂物,她总是不自觉地随手拾起来,在她的眼里,垃圾是不能出现在视野内的东西,有一次从朋友家出来竟然随手拎走了人家放在门口的垃圾袋。】这一段里感情的抒发在“但这个傻傻的‘城市美容师,居然不知美容院里有些什么项目”这句话里,“傻傻”两个字,让人顿生怜爱和崇敬。□(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