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

2017-03-17陈晓旭杨春张鹏

活力 2016年19期
关键词:微时代载体思想政治教育

陈晓旭++杨春+++张鹏

[摘 要]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影响下,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如今正在经历着深刻转型,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符号传播媒体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社会迈入了全新的“微时代”。本文在“微时代”背景下,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形式,进而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和创新策略。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忽如一夜“微风”来,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公益为代表的“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入我们的生活,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教育者要敏锐迅速地察觉出这些改变。为了顺应“微时代”潮流,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发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微时代”的含义

所谓“微时代”,就是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传播媒介代表,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活动的时代,其主要特征是简洁、快速、实时、互动、高效。微博、微信、微电影等这些以去中心化、碎片化、动态化、即时化为特征的新兴传播方式已经开启了新时代。“微时代”以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微、小、短、精为支点,推动了新时代信息交流方式的变革。

二、“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或物质实体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形成相互作用。在“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的多样化,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以微博微信为主要形式的传媒载体

微博,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字符更新并分享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类信息,并实现即时互动交流。微博以其更新快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泛等特点日渐受到大学生的追捧。微博覆盖的信息量之大、更新频率之快、受众之广,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形成了广阔的互动空间和广泛的交际圈。但由于微博发表及评论限制较少、信息的碎片化、信息发布的自由性等问题,使很多大学生只能处于不断接受信息的状态,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引起误导。微信以其便捷性、交互性、私密性等特点,以及随着科技发展,微信成为集生活娱乐工作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迅速成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传播方式。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国内外时事政策,把握前沿动向,取精去粗,进行有效选择和合理利用,通过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发布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教育者要及时关注大学生微博微信信息,利用微博微信的交互性,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和紧密联系,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以微论坛微刊为主要形式的文化载体

微论坛就是将web2.0的模式引入了手机端,基于共同话题和兴趣,促使手机使用者从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信息制造者,共同制造移动论坛的新话题与内容。微论坛是从论坛延伸而来,论坛本身没有变化,只是我们的上网方式不同了,微论坛是方便人们在手机上使用的交流平台。简而言之,微论坛就是移动版的个人论坛。微论坛以其交互性强、内容丰富、及时更新等特点得到了大部分年轻人的喜欢。用户在微论坛上可以获取信息,發布信息,留言讨论等等。微刊就是指微型期刊,通过互联网可以关注你喜欢的微刊,也可以自由编辑有意思的内容制作发布微刊来吸引更多的读者。微刊是一个基于兴趣的阅读和分享平台,几乎涵盖了我们感兴趣的所涉及的领域。在这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创建自己的个性化微刊,和他人进行互动交流,并一同经营微刊。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发挥其主导性,有目的地制作、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高校应该抓住“微”机会,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文化传播载体,加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显示出差异性,体现出高校自身价值。

(三)以微公益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载体

微公益,就是强调从微小的公益事情着手,积少成多。微公益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以一种举手之劳的、轻松的、寓慈善于乐的参与方式,将大学生们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正能量。微公益,强调的是希望通过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真正实现公益的大众化、普及化。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也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公益理念。传统公益形态与微公益并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而应该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这样新生力量才可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宣传微公益理念,开展校园微公益活动,继续主动探索新型的活动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实践。

三、“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和创新策略

(一)课堂教学载体的创新

高校的性质、任务、实施方式等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主动探索研究课堂教学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活力和吸引力。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建设

在“微时代”背景下,由于信息传播的普及,间接消除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传播信息的主导权和教育话语权。面对“微”潮流,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与时俱进,通过各种平台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捕取有效信息的敏锐度。树立“微时代”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拥有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能熟练掌握各种微载体的操作技能,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具备适应新时代的能力并能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才能传达全面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整体实效性不佳的态势。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固定教材为主,教材更新的速度赶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书本知识与外界信息相脱节,内容的深奥晦涩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已经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讲授课本知识重点的同时,应适时引入社会热点话题,通过权威数据、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话题讨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育者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的教学方案。

3.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的单向灌输为主,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微时代”信息交流便捷,互动性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当代大学生崇尚创新,希望通过新方式获取信息。高校应积极推进互联网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微平台讨论教学等方式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富有创新力和感染力。

(二)传媒载体的创新

“微时代”中信息内容的丰富性、传播方式的便捷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为高校提供了发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的机会,应充分利用传媒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进一步开放,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各种媒介上传的信息种类繁多、参差不齐。在面对大量信息的选择时,大学生难免会受到信息传播者的引导,缺乏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筛选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有利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并运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加以宣传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2.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快速干预机制

高校网络舆情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伦理,对高校的和谐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网络舆论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良信息借助微信、微博等得以快速传播,使得许多不良事件或情绪被迅速扩大,出现了网络暴力等不良现象。大学生面对不同声音,只能根据个人爱好和自身经验来判断,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加强对校园网络平台的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使学生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教育者应密切关注学生微博、微信、论坛等,对网络负面信息及时予以干预,积极引导正面信息。

3.积极建设高校微媒体平台

随着微信、微博、微论坛等微媒体平台的普及,积极建设微平台是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紧跟当今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潮流,学习掌握最新的微媒体技术,通过微平台了解学生关注的焦点,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起师生共鸣,增加师生情感。通过高校官方微博、微信群、QQ群等微媒体平台,将德育理念融入微动态中,把微媒体平台变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微平台在学生中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激起相同的内心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境界提升,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三)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

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活动载体也需要紧随时代步伐,加强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

1.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补充,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微时代”环境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践性特征,高校应该借助网络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调动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感性材料和亲身体验,对大学生进行感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目的。高校可以利用微平台开展微电影摄影比赛、微直播进社区、微访谈、微音乐、微论坛等活动,让思政教育思想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挖掘个人潜能,培养团队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应打造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品牌,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力量,协调和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动,服务于地方和社会。

2. 积极开展微公益活动

微公益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育的要求,它是信息爆发时代的产物。微公益借助微博微信这样的创新微平台,利用网络的迅速传播,吸引更多人关注身边的公益,鼓励大学生发现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把关爱付诸行动并不断地把爱心传递下去。微公益贵在行动,贵在人人参与,积少成多,汇集成巨大的力量。简单的一条微博或微信的分享、转发,就可以成立一次微公益活动,为公益事业注入新的活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宣传微公益活动,倡导公益理念,鼓励大学生从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用举手之劳帮助他人,使公益服务成为学生广泛参与的有意义的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握“微时代”特点,了解当前微公益的组织和运行模式,构建符合高校特色的微公益活动。一方面,援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另一方面,在付出爱心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认知,提高了思想道德品质,加深了人文关怀。

3. 促进学生社团活动发展

以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的大学生社团组织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高校中日益盛行以微媒体为平台开展的社团活动。微媒体社团群组是以兴趣爱好为共性的小组织,信息的发布和接收更具有针对性。组员的构成具有自发性,因此,组织成员交流更为积极,组织氛围更为活泼。因此,大学生能够丰富和完善知识面,并能扩大自己的交际圈。通过微平台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主题积极健康、形式时尚新颖的活动,有利于增强社团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高校应建立微博、微信群、QQ 群等社团微媒体信息发布平台,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通过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與微平台的融合渗透,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四、结语

在“微时代”,人们逐渐认识到“微”虽小,但有它的魅力和美好,显得更加亲切、灵活,富有人性化和个性化。随着社会发展和互联网科技进步,全民创新成为一种新风气。面对海量的信息,多变的方式,飞速的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主动出击,融入探索创新的大潮,变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容和形式。在继续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的作用之外,应该因地制宜地发掘出灵活多样,富有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时俱进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

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

告》,http: // www. cnnic.net.cn/hlwfzyj /

hlwxzbg/hlwtjbg/201608/

t20160803_54392.htm.

[2]余佳莹.“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载体创新[J].人民论坛,2014(32):141-

143.

[3]杜坤林.“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成与

干预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

育,2011( 6) : 76 -78.

[4]王慧慧. “微时代” 背景下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载体[J] . 知识经济, 2015

(14):138-139.□(编辑/穆杨)

猜你喜欢

微时代载体思想政治教育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