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处理
2017-03-16周德蓉
周德蓉
(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医院,四川甘孜 626100)
急性腹痛是儿童,尤其婴幼儿阶段非常多见的临床疾病,主要是指脐两侧、胸骨以下以及耻骨以上部位出现疼痛症状。现结合本人在从事儿科的工作经验,对儿童急性腹痛的诊断及处理作如下总结,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共接诊腹痛婴幼儿167例,其中女孩87例,男孩80例,年龄为0~14岁,平均年龄(4.57±0.31)岁;其中53例有类似既往病史。
1.2 方法
(1)诊断方法
首先通过视诊、问诊、听诊、叩诊等方法对患儿腹痛特点以及体征进行了解;询问患儿或监护人了解患儿发病经过,伴随症状,大便情况,有无出现呕吐症状等,并做出初步判断;注意患儿的面色、精神状态、表情、体位及生命体征改变,注意区别急性腹痛腹泻、以及普通腹痛腹泻症状。最后对患儿既往病史情况进行了解,必要情况下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胃镜、腹部X线、腹腔穿刺、血、尿、便常规检查及生化检查等进一步检查确诊。
(2)治疗方法
对患儿的日常饮食进行指导喂养,严格控制,监测生命体征,结合患儿情况,内科性疾病引起的腹痛给予保守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控制感染及对症处理,对于腹泻的患儿慎用止泻药,以免加重病情。外科疾病引起的腹痛无手术指征的保守治疗方案,积极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加强饮食干预,保证患儿营养合理,具有手术指征的给予手术治疗,但应注意禁止滥用止痛药,而掩盖病情变化。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167例腹痛患儿中,39例腹外疾病,其中4例大叶性肺炎,7例胸膜炎、肺炎,2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例其他;128例腹内疾病,其中39例急性胃肠炎,11例细菌性痢疾,9例急性阑尾炎,17例肠痉挛,4例肠套叠,3例肠梗阻,9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1例肠道寄生虫(主要是绦虫),肝脏包虫病7例,腹股沟疝5例,脾脏破裂2例,尿路结石4例,7例其他。
2.2 治疗结果
167例患儿均未出现误诊、漏诊、死亡病例,均经过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
3 讨论与结论
3.1 儿童不同年龄的腹痛表现
不同年龄段婴幼儿腹痛类型各有差异,针对3岁及以下婴幼儿因无法通过语言表述个人感受,通常以哭闹的方式展现自己不舒服。为此,这个阶段多表现为小婴儿肠绞痛、肠套叠、肠道感染等。尤其是2岁及以下婴幼儿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每次哭闹时间通常持续5~15 min不等,哭闹间隔时间为15 min~2 h,同时伴随有果酱色或者暗红色大便,多为肠套叠。年龄1岁左右的婴幼儿,若出现突然性腹部膨胀,大声啼哭,紧握双拳,腹部蜷曲,通常是喂养不当,如因食用过量糖类、奶类或者吞入大量气体导致腹胀,并引起腹痛[1]。
3.2 不同发病部位的腹痛表现
(1)右上腹部疼痛:主要为胆道蛔虫症、肠寄生虫等;(2)右下腹疼痛:主要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等;(3)上腹部正中部位疼痛:多表现为胆道蛔虫症、急性胰腺炎、大叶性肺炎、胸膜炎等;(4)左上腹痛:多是由于脾脏受创等所致;(5)左下腹痛:通常为粪便堵塞、痢疾、乙状结肠扭转等;(6)脐周围痛:多为肠痉挛、肠寄生虫、过敏性紫癜等;(7)脐部痛:主要为输尿管结石、肾盂肾炎等[2]。除此之外,若小儿在感冒时伴随有持续性腹痛,为感冒常见症状,但这种腹痛出现较早,且疼痛轻重不一,多出现在右下腹或者脐周,无明显压痛反应。年长的儿童可叙述病情,但腹外疾病引起的腹痛,疼痛定位不明确,内科性疾病引起的腹痛,腹痛出现相对比较晚,腹部压痛比较轻,不拒按,定位不明确,外科疾病引起的腹痛则起病急,先有腹痛,疼痛明显,压痛明显,定位明确,再出现其他表现。
3.3 不同大便性状的腹痛表现
在儿童出现腹痛症状后,需对患儿的进食情况进行了解,了解患儿饮食情况,特别是小学生患儿,常买路边小吃摊的垃圾食品,不洁饮食史。并注意观察大便性状。(1)持续几日无大便,同时伴随有腹胀的患儿,多为肠梗阻;(2)大便呈现为明显的水样便、蛋花汤样便,或者伴随有呕吐症状,尤其是在秋冬季节,通常为轮状病毒性肠炎。针对该病患儿通常会表现出电解质紊乱、脱水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为此,需嘱咐家长多喂孩子喝水;(3)大便中有脓血,特别是在夏季和秋季,多为出血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痢疾等。
3.4 不同腹部体征的腹痛表现
在对患儿进行检查时,必须密切观察患儿的腹部体征。对于婴幼儿哭闹剧烈时,可给予镇静剂后,在进行查体,以温暖的手指触摸患儿腹壁,将手指轻轻弯曲感受其腹部的紧张程度。若柔软无任何抵触感,则通常为功能性病变或者病变较轻缓;若腹壁触及较硬或者患儿抗拒触摸或者全腹部表现出明显疼痛,则通常属于器质性病变。针对器质性病变,不得对患儿腹部进行局部热敷或者按揉,以免炎症反应加剧,造成弥漫性腹膜炎。
总而言之,在对儿童急性腹痛临床诊断中,必须结合患儿的既往史、体征表现以及哭闹反应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同时配合辅助检查手段来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误诊、漏诊,同时根据诊断结果及时采取早期干预,尽早缓解患儿痛苦。
[1] 张桂莲.小儿腹痛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3):334-335.
[2] 邹文华,孙景辉,韩立志.小儿腹痛600例病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7):4427-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