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上的重要纽带
——中俄经贸合作纵横谈

2017-03-16文穆重怀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侨园 2017年3期
关键词:商队俄国中俄

文穆重怀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带一路”上的重要纽带
——中俄经贸合作纵横谈

文穆重怀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俄两国间的经贸合作由来已久,迄今已有数个世纪。两国间的商业交往不仅活跃了彼此的经济生活,而且促进了彼此的文化交流。在加深两国人民沟通与了解的同时,推动了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俄间的经贸关系是联系两国的重要纽带,成为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晴雨表,反映着不同时期中俄国家关系发展的冷热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俄间的经贸合作记录了两国交往的历史,见证了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在这里我们力求勾勒出中俄经贸合作的历史与现状,并为今天的中俄经贸合作提供新的建议。

中俄间的商业合作开始于17世纪。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沙皇俄国开始了它的新一轮扩张。这次的目标指向了西伯利亚,最终导致了欧亚两大帝国的碰撞。战争的结果是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在这个条约中划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同时也开启了中俄国家间的交往。从中俄两国在黑龙江畔相遇的那个时刻起,彼此才第一次意识到在世界上还有两个国土面积如此之大的国家,意识到还有与自身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文化。在这种剧烈的文化撞击中俄国最先意识到了中国对它的价值。而这种价值首先体现在两国的经济交往中。

早在《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前,俄国就表现出了要与中国通商的愿望,但为当时的中国政府拒绝。条约签订后,两国的关系实现了正常化。通商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1697年俄国终于派出了它的第一个商队。这个商队获利颇丰,由此也进一步刺激了俄国的对华贸易。到1719年俄国政府一共派出10个对华商队,获得了巨额的利润。为了满足对华贸易的需要,俄国商人甚至在莫斯科开办了专门生产对华出口商品的手工工场。而沙皇政府为了垄断对华贸易,彼得大帝下令对华贸易一律由政府进行,严禁私商参与。但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各种货物还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中俄贸易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但这种繁荣也引起了中国政府的不安。一方面俄国商队到北京的贸易活动对于坚持朝贡体制的清政府来说,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困惑。特别是考虑到在广州进行的同西欧国家的海路贸易,这就带来了更大的问题。清政府同意俄国商队进京本身是为了显示天朝大国的抚养外夷之心,并非想从贸易中获得经济利益。频繁来往的俄国商队对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带来的影响不能不引起清政府的担心。另一方面俄国商队对华输出的多是奢侈品,赚取了大量的白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白银的外流,这也是清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规范俄国商队的来华贸易便成为摆在清政府面前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雍正帝继位以后,经过紧密的磋商,中俄两国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这个条约进一步规范了中俄贸易并使它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条约限制了俄国商队来华的次数和人数,但是允许在恰克图和祖鲁海图实行免税贸易制度。这些规定不仅免除了清政府的担忧,也为俄国商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这种情况下,恰克图很快就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商业城市。商行、客栈拔地而起,呈现出一派兴隆景象。中俄之间的贸易总额也得到了快速增长。

1730年,财力雄厚的晋商来到了恰克图,建立起一座供中国商人驻足的市镇——买卖城,从此晋商成为对俄贸易的主力军。到了1762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取消了对华贸易的国家垄断,允许私人进行对华的自由贸易。这个法令大大刺激了俄国对华贸易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

这一时期中俄两国贸易商品的种类也体现出相对的差异性。在俄国对华出口的商品中毛皮类占了80%以上。中国商人最喜欢购买的是貂皮,每年成交量大概在200至400万张。此外俄国的粗呢也受到了中国商人的欢迎。而中国向俄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棉布,其后是茶叶、丝绸、瓷器等等。

中国棉布由于质优价廉,在俄国广受欢迎。著名的思想家拉吉舍夫曾经写道:“富人每天都穿中国棉布衣服,其他人只在节庆的时候穿。”由此可见中国棉布在俄国民间的普及程度。当时的中国丝绸由于价格比较昂贵,只有贵族等富裕阶层才能够享用,因此它在俄国的影响力远不如大众喜闻乐见的棉布。

18世纪中俄贸易中,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另一个商品就是茶叶。根据俄国史料记载,俄国宫廷在1638年才通过蒙古使臣接触到茶叶。这时的俄国宫廷把茶叶作为一种草药来使用。直到1679年俄国同中国签订了进口茶叶的协议,从此中国茶叶开始进入俄国市场。随着茶叶交易规模的扩大,还出现了所谓的“茶叶之路”。中国商人先将茶叶从产地运到张家口,然后再穿过蒙古草原运到恰克图,最后俄国商人再把茶叶分销到各个俄国城市。当时“茶叶之路”的贸易额一度仅次于“丝绸之路”。到了乾隆中叶,中国商人运到恰克图的茶叶数量达到了40万千克,足见茶叶贸易的规模之大。到18世界末,西伯利亚的当地人“宁愿要砖茶也不要钱,因为他们相信,在任何地方砖茶都能代替钱来使用”。

可以说,早期的中俄贸易带来了两国人民的接触和交流,对于俄国了解中国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自由贸易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社会殖民化的开始,中俄贸易也逐渐过渡到了另外一种形式,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治上一边倒的方针决定了与苏联贸易在中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20世纪50年代,苏联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正是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建立起了自己的现代化工业基础。应该说,中国的工业化正是在苏联的帮助下起步的。但是随着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分歧的加深,经济合作也落入低谷。两国的经贸往来在长时间内保持着一种较低的水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

随着中苏两国相继采取了改革政策,两国政府感到改善双方关系的必要性。以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为契机,中苏走上了改善双边关系的道路。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形势进一步推动了中俄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在所有的合作中经贸领域首当其冲,成为中俄两国全面合作的突破口。由于当时的复杂形势和缺乏相应的经验,中俄贸易处于一种全面开放的状态。这一时期民间贸易的主要形式是易货贸易。重工业发达的俄罗斯与轻工产品占优的中国在商业交往中形成了充分的互补性。中国的廉价轻工产品为陷入经济困境的俄罗斯人民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而俄罗斯发达的重工业也为中国提供了大量急需的工业产品。正是这种贸易上的取长补短,为两国在21世纪之初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合作基础。用今天的眼光看,当年的易货贸易是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解决贸易问题的成功经验。对于两个外汇储备不够充足,又面临着相对紧迫的政治经济压力的国家而言,抛弃复杂的商业谈判,采用最为简化的交易方式来解决严峻的国计民生问题,这无异于是一种创举。

经过将近20年的努力中俄经贸关系已经逐渐走上正轨,双方的贸易总额不断得到提高。但是双方的贸易商品种类主要集中在军工、能源等领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俄贸易的失衡。特别是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俄国对华贸易优势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少,处于一种相对集中的状态。这对双方贸易的正常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就民用商品而言,目前中国的各类商品,如建材、服装,甚至汽车在俄罗斯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且在美欧持续对俄制裁的情况下,有继续扩大之势。反观俄罗斯在对华贸易中只有旅游等少数产业能够吸引中国客户。双边合作呈现出不平衡态势,而贸易总额始终未达到千亿美元的目标。

作为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国家,如何坚持互利互惠原则开展双方贸易成为摆在两国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发挥中俄两国的各自优势,从双方的现实需要出发,根据自身能力,切实有效地发展双方的经贸合作。因此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对俄经贸合作的新路径。

首先是水资源的合作。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储量丰富著称于世。中俄间的能源合作由来已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除了上述资源以外,俄罗斯的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年径流量仅次于巴西。在亚洲部分不仅有勒拿河、鄂毕河与叶尼塞河等大河,还有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它的总蓄水量占地表淡水资源总量的1/5,达到23000立方米,相当于北美五大湖蓄水量的总和。充足的水资源可以为中俄合作提供新的契机。

中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目前中国的人均淡水占有量仅居世界100位左右。而且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造成的水体污染也对淡水的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水资源的短缺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瓶颈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同俄罗斯进行水资源的利用合作就成为中俄贸易合作的新亮点。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的水资源除了数量巨大以外,水体的质量也相当优异。贝加尔湖的水拥有独特的清洁度和组成成分,含有人体更容易吸收的钙-水-碳酸氢盐成分以及最大的氧气饱和度。完全可以说,贝加尔湖水是具有健康功效的水。它对于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注重养生的国人肯定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其次是土地资源的合作。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民以食为天,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生产足够的粮食必须有足够的耕地,目前中国的土地资源开发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限度。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需要采用创新思维。

俄罗斯是世界上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它的农用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可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0%。俄罗斯集中了世界上将近一半的黑土地,主要集中在远东地区。但是远东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只有630万居民,劳动力和资金的缺乏导致地区开发严重滞后。2013年俄罗斯通过《远东和贝加尔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计划》,吹响了开发远东地区的号角。在这个计划中着重强调了远东地区的对外合作,这也为中国企业对远东地区进行投资打开了一扇门。可以利用中国的资金和劳动力优势开发远东地区的农业资源,开办合资粮食企业,向国内提供优质的粮食资源。

第三是投资港口建设。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带来的海洋环境的变化正在日益体现出来。在北冰洋海冰面积逐年缩减的情况下,俄罗斯的独特地理位置所带来的海运优势日渐凸显。这就是被大家关注的东北航道。东北航道的开发与利用将揭开世界海洋运输的新篇章。

中国是最早试水东北航道的国家之一。2013年中国货轮“永盛号”从大连出发,经过白令海峡,途经北极航线,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港,历时27天。航程比经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缩短了9天。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降低了费用,提高了安全保障。

开发东北航道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这对于俄罗斯来讲仅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保障,这也为中国相关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机遇。

除此之外,深度开发旅游业、推动教育产业合作等人文领域的交流都是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方面,这需要中俄两国政府以创新性思维来解决所谓的政策性问题,在这里就不— —赘述了。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作为中国战略协作伙伴的俄罗斯必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也一定会登上一个新台阶,为中俄两国的全方位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感谢沈阳李怀瀛先生提供相关资料)

猜你喜欢

商队俄国中俄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土豆商队
北周史君墓石椁所见之粟特商队
补充燃料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八百年前的商队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