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基层才能抓到活鱼

2017-03-16李凯歌

活力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闻策划基层

李凯歌

[关键词]新闻;基层;策划

2015年龙视都市频道《新闻夜航》3.15的特别策划“如此川菜”,让龙江消费者触目惊心,省内乃至国内媒体同行也为之侧目,在一层又一层黑幕被揭开后,在一道又一道的心理防线被真相震毁之际,作为媒体人更值得深思。

一、记者走基层,丰富了新闻的本源,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内涵

新闻的“活鱼”在基层,最原始的材料在基层。只有走向基层、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多接“地气”,培养“底气”,增长灵气和才气,才能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捕捉到新闻热点,才能还原本真的群众生活,体味百姓的酸甜苦辣,更好地了解民生、民情、民需、民愿,更好地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同时也最能反映群众诉求,把百姓呼声准确、及时传递出来,才能在服务群众中更好地实现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追求,才能放大新闻宣传的影响力。

新闻界的老前辈——范长江,从1935年7月起,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对中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这次旅行,西到敦煌,北至包头,全程四千多里,耗时十个月,足迹遍及四川、陕西、青海、内蒙古等省份。他把一路上的见闻和思考写成了《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书籍一经发表,立刻引起国内甚至国际震动。大家对中国红军乃至中国整个局势都有了一个比较客观、清晰的认识,更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句话的真谛。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调侃:到肯德基吃了顿过期的炸鸡,喝了杯苯超标的可乐,点了几个地沟油炒的菜,一盘亚硝酸盐超标的卤菜拼盘,一盘饱含瘦肉精的熘肉片……这样的现状在一定层面上说明我们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也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保障食品安全高度关注。《新闻夜航》也正是从民想、民需、民愿出发,从最容易引发受众共鸣的食品问题入手,精心策划3.15特别节目“如此川菜”。龙视记者冒险深入基层,体验式采访,从食品生产者、服务提供者的角度诠释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确实取得了不同凡响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果。

为采制这组报道,仅凭记者常规采访很难获得第一手证据和材料,于是采用转换记者角色,不暴露记者身份,到現场观察,调查乃至应聘成饭店的一名普通服务员,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样记者就自然则然地见证了不卫生、不安全、不合格食品诞生的全过程;记者深入“敌人”心脏机关,触及到问题核心,将收集来的真实材料,记者的亲身经历及生活感悟融合到一起,挖掘出整个产业链条的黑幕,这样,最终采写出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温度、有人情味儿的精品报道,这是走马观花式的采访永远无法企及的。

二、记者在基层,是新闻宣传“三贴近”的体现,反映了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本质要求

基层有最鲜活的事件,最美丽的风景,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成长的舞台。记者不仅要走基层,更要在基层。记者只有在基层,深耕基层,和各类人群零距离接触,才能走入群众心里,更好地洞悉民意指向,反映群众利益需求,提高我们对社会的认知,强化我们的新闻实践能力。这样才会有感而发,有真情实感,写出的文章才会更有感染力、有时代性。“走近采访对象,融入采访对象,成为采访对象”才能有感而发,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引发关注和思考。

《新闻夜航》3.15特别策划“如此川菜”给我们的记者上了一堂非常鲜活、生动、伟大的一课,无疑是我省新闻界乃至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的成功典范。

当今这个时代,信息海量爆发,信息的传播渠道,记者接触信息的渠道也异常丰富,有时已经丰富到“挑花了眼”这样的地步。于是乎,用眼睛看、用手编辑就成了许多记者获取采访素材的重要手段。这样就导致一些记者心焦气躁,好大喜功,不肯吃苦,寻求捷径,虽然“身入”基层,却未“心入”基层,畏惧困难,采访不深入,写稿程式化,文风呆板,采写的稿件大多是短、平、快的快餐式报道,播出之后反响平平,很难在社会、在百姓心中引起共鸣。

以龙广新闻台的新闻热线为例,每年要接到几千条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的咨询和投诉,可是我们个别记者对此却重视不够,只调查一下表面现象就草草发稿。新闻人对重大新闻题材要有“吃干榨净”的精神,要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挖掘,要把新闻点放大延伸,变成新闻线,新闻面,这样采制的报道才有广度,有深度。才能达到更好地传播效果,得到群众的喜爱。因此,“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应当始终是新闻记者的必修课,是一门值得大家坚守一生的职业规范。新闻工作者要把基层意识、群众观点真正融入到记者的血液中,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

三、周密、严谨、完善的策划是报道成功的前提条件

好的报道离不开好的策划,包括选题的策划,题材的选取,报道形式的设计和采访对象的确定及采访问题的提问方法等等。策划本身要有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要有方向性,责任感和创新意识。采访报道策划先行,打有准备之仗,不能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想法。要考虑周到、详尽,做到胸有成竹,不能走一步算一步,没有长远之见。

从2012年开始,《新闻夜航》就把3.15特别报道作为频道的重要战役性报道来抓。经过周密策划,将这种体验式采访方式引入到电报报道当中,经过四年的磨合和锻炼,3.15特别报道已经成为频道的一个宣传报道品牌,现在夜航的许多年轻记者都成为舆论监督报道的行家里手。无疑《新闻夜航》几年来关于消费的一系列策划相当成功,成功之处在于,首先它关注了百姓的心窝窝,《新闻夜航》的策划团队正是以此为切入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报道做到了群众心里,真正接上了地气,弘扬了正气。

好的报道不能靠记者单枪匹马、独立作战方式,我们要把各股力量聚合到一起,发挥整体合力,众磅出击,一定会先声夺人。《新闻夜航》的一名记者在一次讲座中提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的后面是整个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他的这种真情流露,无形中加大了他本人自信心和战斗力。可以说团队的支撑,详尽的策划,记者忘我的工作精神是报道成功的催化剂。

猜你喜欢

新闻策划基层
基层巡览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海洋岛屿与国防》栏目获省优秀选题策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