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机器人记者与媒体转型

2017-03-16王伟

活力 2016年3期
关键词:媒体转型

王伟

[关键词]机器人记者;媒体;转型;自身改变

2015年的记者节,有一条新闻在中国新闻界传开、蔓延,这则新闻就是《“快笔小新”上岗了!84岁新华社启用“机器人记者”》。机器人记者其实十几年前在技术研究领域便开始出现并实验运用,而且2014年美联社就已经正式启用,但是真正让国内媒体同行真切感受到它的存在,还是“快笔小新”的出现。机器人记者的出现对媒体记者来讲究竟是冲击挑战?还是帮手助益?它会像互联网时代到来一样引发又一场媒体革命吗?

要弄清以上问题,首先我们要先了解机器人记者究竟能做什么?它的本质在哪里?

机器人记者其实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而是一个植入了大量数据源的编辑系统,它可以通过海量数据的精准分析和运用,结合实际发生的具体新闻事件的基本信息要素,快速将数字转化成结构性强、逻辑严谨的分析报告等类似内容的新闻稿件。机器人记者的主要特点,或者说是优势在于“快”、“准”、“全”。所谓“快”,即是速度快,一篇财报分析只需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便可以完成;所谓“准”,即是信息准,机器人记者编写的稿件由于全部系统生成,较少出现人工错误;所谓“全”,即是数据的海量运用使报道可以通过图表等多种信息化充分表达,让受众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感受。所以机器人记者本质上讲只是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类或者简单地说是媒体再次解放双手的一种技术手段,为解决受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与媒体新闻供给不足和人脑处理极限这一矛盾的信息化尝试。

机器人记者的出现既然会有效缓解当下媒体供需矛盾,又具备较强的速度优势和精准优势,那它会影响到真正的媒体记者吗?它带给媒体记者和媒体本身的会是强有力的冲击吗?

从目前的技术手段以及机器人记者的运用来看,这个答案显而易见。由于机器人记者目前在新闻界的运用还具有极大地局限性,以新华社为例,还只是运用于体育报道和财经报道,而国外也只不过延展到灾害报道、健康报道等有限领域,这些报道的主要特点都是涉及海量数据和量化分析。所以,那些缺乏深度报道,只是从事简单地数据叠加和信息整合的粗放化、低层次记者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这也是媒体竞争的必然趋势,只不过机器人记者的出现加剧了媒体地竞争速度,以及较低能力记者的淘汰速度。记者不再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做的职业,而是一个专业性更强的职业。因此,机器人记者的出现,将更能激活专业记者的生命力,更能体现专业记者的职业价值。

机器人记者在向人们展现其无与伦比的优势的同时,充分暴露其弱点,即缺乏对稿件思想的把握,它编写的只是一篇篇冰冷的稿件,它缺少记者采访中人与人交流而来的情感表达,它所能理解和记录的是现象本身,而不是现象背后的意义,要采写具有温度和深度的报道,这只有专业记者才能做到。机器人记者的出现不仅更加凸显出人的价值,更使职业记者从繁杂的数据分析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深度的分析,创作更高品质的稿件,编写更加贴近受众情感需求的作品。

机器人记者的出现无法取代专业记者,但它的出现却对媒体转型提供了更多思考。怎样实现机器人记者与媒体记者的互补?如何最大限度挖掘机器人记者对媒体转型的现实助力?

虽然机器人记者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可能取代职业记者,不能替代具有专业素养的新闻从业者,但是机器人记者的出现对新闻生产的流程和手段却具有变革性意义。机器人记者将与职业记者产生前所未有且意义深远的合作,媒体报道的方式或因此而改变。

首先,速度和温度将实现最大限度地融合。机器人记者将使新闻报道更“新鲜”,而职业记者将使新闻报道更“绿色”。以灾难性报道为例,机器人记者将通过信息系统快速成稿,并在第一时间形成涵盖海量数据的消息,而职业记者会通过修饰与编辑,使涵盖海量数据的消息充满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温度。机器人记者的速度与数据,职业记者的深度与温度,双方的有机结合,互相助力,使报道更加丰满,更充分地满足受众需求。

其次,全媒体时代下新闻产品的营销空间将有效放大。在机器人记者出现之前,美联社每季度只能对大约300家公司的财报进行报道,但使用机器人记者之后,每季度可以自动完成3000家公司的财报新闻报道。而解放出来的人力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报道的精细化改良。现在媒体多是媒体集团,涵盖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传输渠道,机器人记者的报道+人工改良会针对不同的传输渠道和目标人群进行精准营销,使媒体得以吸附更加广泛的客户,创造更大的营销空间,产生最大的营销效果。

再次,媒体的压力将得到充分释放。机器人记者的出现将充分实现媒体的“精兵简政”,一方面机器人记者将大量淘汰那些原本从事低层次信息采集和编辑的媒体从业人员,减轻媒体日益增重的人工成本和经营压力;另一方面,媒体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培养优秀的职业记者,建设更具能力的采编团队,整合更加优秀的人才资源,使媒体更着眼于人才的培養与专业报道品质的提升,从而形成良性的竞争。

总之,在“互联网+”的时代,媒体无时无刻不在面临转型,只有更好地认同、融入,传统媒体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革新和转型,媒体与其被动地接受机器人记者,适应当下信息技术对媒体变革的冲击,不如主动拥抱,以机器人记者的出现作为契机,把握技术革新带来的思想革新,充分实现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有机转变,迎接信息革命的美好明天。

猜你喜欢

媒体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重农抑商与社会稳定发展研究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地方高师转型的归因、模式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