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17-03-16孙凯

大观 2017年1期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养模式

摘要:社会和经济的进步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教育发展方向趋向于专业化、实用化、科学化,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要理论知识扎实,更要求有坚实的业务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我国当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了通过重构课程体系设置、强化实习实践、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等途径构建工商管理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工商管理;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实践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已经实现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管理模式不断更新,然而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并适用于现代化企业。工商管理专业需要理论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信息化管理技能优、职业素养高的新生力量。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普遍比较传统,大规模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欠缺,因此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显得已迫在眉睫。

一、工商管理專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市场经济在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我国企业对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在此时代背景下,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对工商管理的人才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和教学,但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培养模式,还存在较多问题值得关注。

(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教什么”是课程体系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更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我国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大多延续传统设置,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任选课、专业方向课等在不同年级开设,课程之间缺乏传承和延续,显得课程体系凌乱无序,课程基本上仍然以“传授知识”为导向,不能满足并突出新形势下培养新型专业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另外不同课程之间的结合与衔接缺乏,不能整体有效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以及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因此目前的工商管理课程设置是不尽合理的。

(二)培养目标定位和规格趋同

社会、经济变革对现代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发展、职业实践甚至是整个工商管理教育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我国现行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在诸多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譬如人才知识维度、能力掌握、实践创新、个性化教育、学习能力等。普遍存在高等院校在学生知识的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培养、专业素养的塑炼以及相互关系的处理方面与现代化企业需求的差距较大,更不能适应职业多样化的实际需求。

(三)实习实践环节薄弱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大多存在实习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情况,工商管理专业尤为突出。工商管理这一职业素养要求高、信息技能精、专业知识更新快的专业,对专业实践实习的要求较高。普通高校学生可通过专业实践实习达到汲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的目的,也是衔接毕业工作的重要途径,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普遍存在实践性相对不足,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整体设计,课程设置针对性较差,最为不足的是实施过程中存在随意性高,缺乏专业老师指导,导致实习实践效果差,这种情况必将会直接造成毕业生对就业岗位适应慢、专业能力差。

二、新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新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培养,要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要以企业发展所需人才为导向,构建新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实习实践教学。

(一)重构课程体系设置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同时科学的课程设置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科学重要因素,普通高等院校应切实做到强化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在专业课基础课的设置、专业必修课的编排、专业任选课的开设等方面既要体现灵活性又不乏系统性、科学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在入学之初的一、二年级统一开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课程,同时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在高年级根据择业就业需求开设专业任选课、职业技能课,更好地衔接就业与工作。

(二)强化实习实践

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伴相生。工商管理专业本身既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专业,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是培养新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关键,因此普通高等学校应该重视并积极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践机会,增加实习实践环节。并且学校要积极联系现代企业建立校外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同时也应积极建设校内的模拟实验室。

(三)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突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力、创造力”,提升学生研究学习能力。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等组织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实习实践环境和技能提升平台,为新型应用性人才的塑造夯实基础。应该合理诱导在校大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注重理论创新能力的提高。还可以通过以产学研为例的人才多方合作等培养模式,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我国当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培养目标定位和规格趋同、实习实践环节薄弱等不足的现状,本文基于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通过重构课程体系设置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强化实习实践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通过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力、创造力”,提升学生研究学习能力。新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涉及高校、企业、政府、学生个人等多方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来完成,值得普遍关注。

【参考文献】

[1]唐时俊.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01):92-94.

[2]苗大威.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国商论,2016(28):188-189.

[3]李田华.浅析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河北企业,2016(01):75-76.

[4]柴东.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1):391.

作者简介:孙凯(1985-),男,汉族,河南省平顶山市人,研究生,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工商管理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