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去,中国文化自信从容

2017-03-16牛锐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一带交流

牛锐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近年来,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有了长足进步。中国文化部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对外文化工作成果卓著,中华文化“走出去”自信从容。

“一带一路”文化先行成效显著

1000多年前,汉武帝遣臣子开辟了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亚、欧、非三大洲连接起来。就历史而言,丝绸之路既是贸易之路,也是不同文明交流融合之路。千百年过去了,作为国家级顶层战略,朋友圈越来越大的“一带一路”,其基本属性既包含经济合作共赢,亦囊括了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战略远景之下,文化交流与文明融合赶上了“加速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视人文合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家文化部全面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既看眼前,又重长远,基本建立起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大框架。

2016年,以中国文化部部长雒树刚为组长的文化部“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统筹全国开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基本建立。《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经文化部推进“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开展绘制了路线图。

配合“一带一路”战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相继成功举办。在“一带一路”沿线37个国家70多个城市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300场。2016年9月,23国文化部长或代表受邀出席丝绸之路文博会文化部长圆桌会议并通过了《敦煌宣言》。“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和“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逐步建立完善,与沿线国家开展交流的机制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中国在欧洲11国、亚洲10国、非洲5国、大洋洲3国和拉丁美洲1国共建立了30个中国文化中心,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的文化中心数量就达11个。“一带一路”文化先行可谓扬帆乘风、亮点多多。

中国继续与沿线国家签署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及执行计划,民间交流频繁、合作内容丰富,文化年、艺术节、电影周和旅游推介等频繁登场—互相尊重,各呈其美,在碰撞与交流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中国故事更真实更清新,世界语言更悦耳更动听。2016年12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香港出席《南华早报》中国年会时畅谈“一带一路”,认为“一带一路”更多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只有文化的交流,思想交流,才有可能带来经济的交流。“任何国家都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事情,带着爱商(LQ)去帮助别人”,才能在融合与欣赏中,促进世界文化与文明的转型升级。

品牌活动助推中华文化自信

2016年,中国作为主宾国举办的“中加文化交流年”“中卡文化年”“俄罗斯中国文化节”“非洲文化聚焦”“蒙特利尔灯光节”等活动成功举办或顺利开幕,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中埃文化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阿拉伯国家共同举办文化年活动,地点覆盖北京、开罗、卢克索等10余个两国重要城市,受众人数逾千万。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与埃及总统塞西共同出席了“中埃文化年”开幕式。

从埃及卢克索神庙广场举办的文化年开幕式、“两个伟大文明的对话”主题演出,到“丝绸之路与丝路之绸”展览、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系列文化活动,再到两国艺术家在文化年闭幕式唱响经典歌剧《阿依达》……整个文化年活动呈现出出席嘉宾层次高、活动项目数量多、内容涉及领域全、省市覆盖范围广、思想对话程度深、交流宣传效果佳的显著特点。

一年来,文化年执行项目有100余项,地点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银川、南京、无锡、成都、开罗、卢克索、阿斯旺、亚历山大、达曼胡尔等,两国互访人员总数达912人,活动直接受众超过2000万人次。文化年期间,埃及在中国举办了40余场文化活动。

“中拉文化交流年”是中国同拉美地区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年度文化交流活動,覆盖约30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直接受众近千万人。习近平主席出席“中拉文化交流年”闭幕式,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出席在古巴、墨西哥举办的活动。此外,“东亚文化之都”“相约北京”联欢活动等品牌活动的影响持续扩大。

文化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中国国际合作机制化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6月,文化部部长雒树刚率团赴乌兹别克斯坦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第13次会晤,全面推进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中印尼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第七届亚欧会议文化部长会议、中沙(特)高委会文化分委会、第七次东盟-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第三次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第八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等成果丰硕。

与此同时,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文化组织的合作不断深化。双方通过携手进行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2016年,中国文化部积极履行国际公约责任,完成“赫哲族伊玛堪说唱”“麦西热甫”等7个列入急需保护名录项目履约报告并向教科文组织提交;建立专项工作机制,撰写《非遗公约》政府履约报告和《文化多样性公约》政府履约报告。

为了更好地推动各层次的文化合作,中国文化部举办各类国际文化活动,为引进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外文化合作搭建平台。“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学论坛”、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创意产业论坛”、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首届“中澳文化对话”、第11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欧文明对话会”“中英表演艺术高级管理人才交流研讨会”“中英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研讨会”等各类论坛有效地促进了中外文化领域的全面合作。

搭建中外思想交流“朋友圈”

中国文化部注重思想领域交流对话,以此促进中国价值和中国智慧的全球传播。在短短3年间,汉学家翻译家工作从无到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2016“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邀请到全球26个国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31位汉学家、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齐聚北京,聚焦“一带一路”建设。2016“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扩容增效,分别在北京、上海和西安开设3期研修班,共有来自世界各国的89名青年汉学家和智库学者来华研修,参加人数达历年之最。“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中外文学出版翻译研修班”先后成功举办,一支乐于并善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中外译者“先锋队”逐步成型。

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大力开拓海外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宣部、文化部、商务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开拓海外文化市场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一系列推动文化贸易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推动文化装备“走出去”已成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新增长点。2016年,文化部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开展海外投资推介,支持逾百家文化机构和企业参加美国演艺出品人年会、美国国际授权展等国际性展会;建立文化贸易信息服务体系,就动漫游戏等领域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贸易调研;积极配合商务部等部门做好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等工作;举办“中国文化产品营销年会”系列论坛,把脉国际最新行业趋势。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一带交流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如此交流,太暖!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交流平台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交流平台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