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7-03-16李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培养

李艳

摘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在当今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一、学习与兴趣的关系

通过近年来的课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被确立,从一定程度上说,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物”的因素解决了,接下来就是“人”的因素。人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而这两者中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归结起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将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二、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象柴,即可点燃,也可捣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那么教师如何在课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根据学生实际,恰当地进行讨论或教学,培养学生知行统一的兴趣

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敢于提问题,发现问题,只不过,少数人能够回答而已,更多的学生则没有这种可能,从学生来讲,是满怀热情举手,不满,遗憾放下手;从老师来讲,有时看到一片“手林”,还真不知抽谁好,久而久之,则没有举手,而是在下面七嘴八舌讨论不休,有个别调皮蛋也趁此机会讲废话。课堂秩序不好,反而影响教学,针对这种现状,教师既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录,又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则必须给他们有发言的机会,于是我采取讨论式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通过平等坦率的讨论,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与教材内容进行对照,达到融会贯通,既实现了学习理论和运用理论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受约束,并保持了学生的热情和课堂热情和课堂纪律良好。

(二)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掌握知识,端正思想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自控能力差,为了把学生的这种特点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在充满乐趣中掌握知识。自觉接受思想教育。例如针对学生中自律能力不强的情况,在课外活动中布置一些同学搜集自律强的榜样。搞了“自律使人优秀起来”的课堂讨论,学生们兴趣很浓,通过这次讨论会,同学们深深地被周总理、鲁迅、邱少云等榜样感染。为自己的自控力差而羞愧。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了道理,而且适应了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符合教育规律。

(三)改变考试方法,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加深学生巩固知识的兴趣

有些学生有厌考情绪,教师可以在学生中进行了自拟内容的单元考试尝试,由老师出题考学生变为由学生自己出题考同学。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兴趣中巩固了所应掌握的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出题过程中,学生必须翻遍全书,来回考虑,他会的,等于又复习一遍,不会的,出题考别人。自己首先要做出标准答案,这也就会了。通过这样的考试方法,学生印象还会特别深,不容易遗忘。

(四)多形式教学引起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爱上语文课的兴趣

1.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如可以使用最常用的是设疑。如讲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我举例子设问:1+1=?

学生自由发言,之后课件提示:

一把锯子+一片森林=一片荒漠…

一支笔+一张纸=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一个世界…

一个李白+一壶酒=诗百篇

师语言过渡: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模式,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如此学生就有了兴趣。于是会很快认真默读课文,课堂秩序紧张而不乱。

2.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课堂上,教师的情绪状态,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教师的心境具有持久性和感染性等特点。通过教师的表情对学生起着积极地或消极的影响。所以,课堂上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境,丰富的情绪,自若的神态,开朗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感染并引起共鸣。如我教《醉翁亭记》一文时,给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不是很喜欢春游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是”,“那么咱们今天就跟着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到安徽的一个名胜风景—‘醉翁亭游览一下。”同学们一听顿时喜笑颜开,心情澎湃。这时我就给学生扮演一场向醉翁亭行进的旅游便在课堂上展开了,如此这堂课同学们仿佛自己不是在上课而是在旅游。从而达到了师生感情的共鸣。这样师生的情感与教材的情感结合了起来,教师的心与学生的情,教材与学生的心发生了共振共鸣,因而达到了情感交融,扣人心弦的教学氛围。

3.创设情景,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眼、耳、手、口等多種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就会使教学信息通过多渠道输入大脑,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一方面能提高感知效果,一方面又能够防止或消除学生的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提高学习效率。耳、眼是学生感知信息的重要器官,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听雨看。然而,单靠耳听眼看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发挥手写,说明功能。同时,还要促使学生的脑子转动起来,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加速信息的输入、编导、储存和加工。这样耳、眼、手、口等各种感官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的兴趣性就会提高。例如在教《变色龙》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朗读,通过人物的自我表演,随机应变,塑造了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就印在学生脑海中了。

4.必须有较生动的语言以激发课堂兴趣

语言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语言分无声语言和有声语言两种,无声语言就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手势、眼神、动作、姿态等非言语行为,它具有语言交际和语言表达的功能,人们把它称之为“态势语言”,即所谓“眉来眼去传情意,举手投足皆语言”。如果教师仅限于有声语言,呆立讲台,毫无表情的讲课,那么教师的思想感情不能充分表达出来,势必会造成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如在讲《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当讲到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那么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时,教师可以把菲利普和夫人克拉丽丝的惶恐神态、语言、动作、表情给学生作了示范表演。适时恰当的手势、眼神、姿态,这些“仪表、手势、眼神、姿态”就是一种无声的态势语言,对学生起着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毛泽东把“以姿势助说话”列为“十大教授法”之一,就说明了态势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发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接受者,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